- 年份
- 2024(3420)
- 2023(5008)
- 2022(4648)
- 2021(4214)
- 2020(3918)
- 2019(9145)
- 2018(9115)
- 2017(17615)
- 2016(10207)
- 2015(11699)
- 2014(12030)
- 2013(12136)
- 2012(11571)
- 2011(10575)
- 2010(10787)
- 2009(10116)
- 2008(10334)
- 2007(9561)
- 2006(7998)
- 2005(7126)
- 学科
- 济(42087)
- 经济(42048)
- 业(25027)
- 管理(24818)
- 方法(22901)
- 数学(20654)
- 数学方法(20443)
- 企(19264)
- 企业(19264)
- 农(11981)
- 学(11571)
- 财(10504)
- 中国(9682)
- 贸(8305)
- 贸易(8305)
- 地方(8153)
- 易(8057)
- 农业(7877)
- 业经(7458)
- 制(7127)
- 和(6652)
- 务(6412)
- 财务(6388)
- 财务管理(6366)
- 企业财务(5966)
- 银(5902)
- 理论(5873)
- 银行(5870)
- 融(5662)
- 金融(5657)
- 机构
- 大学(155404)
- 学院(154003)
- 济(59014)
- 经济(57653)
- 研究(54514)
- 管理(54144)
- 理学(46899)
- 理学院(46276)
- 管理学(45140)
- 管理学院(44866)
- 中国(39185)
- 科学(38562)
- 农(37581)
- 京(32991)
- 所(30724)
- 农业(30323)
- 业大(29508)
- 研究所(28388)
- 财(26358)
- 中心(24931)
- 江(24017)
- 财经(21251)
- 北京(20323)
- 农业大学(19858)
- 范(19852)
- 师范(19514)
- 经(19154)
- 州(18776)
- 院(18725)
- 经济学(18395)
- 基金
- 项目(103314)
- 科学(77966)
- 基金(72984)
- 研究(68914)
- 家(65736)
- 国家(65220)
- 科学基金(53347)
- 省(42190)
- 社会(40897)
- 基金项目(38781)
- 社会科(38613)
- 社会科学(38597)
- 自然(36804)
- 自然科(35894)
- 自然科学(35866)
- 划(35596)
- 自然科学基金(35207)
- 教育(32284)
- 资助(30991)
- 编号(27913)
- 重点(23937)
- 成果(23198)
- 部(22455)
- 发(22419)
- 计划(22031)
- 创(20861)
- 科研(20818)
- 科技(20276)
- 课题(19718)
- 创新(19647)
共检索到219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诗雨 卢昇 陈松林 刘洋 周茜 王磊 徐文腾 宋煜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引起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患“烂身病”的主要致病菌,每年6―8月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抗病良种是豹纹鳃棘鲈养殖业的迫切需求。为评估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本研究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使用4种模型(BLM、BTM、LLM和LTM)拟合了2种抗病表型(测试日性状,TDS;二元死亡存活性状,TS),并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算方差组分。经分析,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力为0.182~0.486,属中高遗传力性状,加性遗传方差为0.071~0.262。其中,利用线性模型(BLM和LL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382和0.476,利用阈值模型(BTM和LT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182和0.207。表明可以通过遗传选育提高豹纹鳃棘鲈抗弧菌能力。对不同模型估算的基因组估算育种值(GEBV)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模型拟合同种抗病表型时,GEBV之间相关系数> 0.9,属于高强度正相关关系,表明使用同种表型定义时,阈值或线性模型对GEBV排名影响很小。对不同模型估算的GEBV与不同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纵向模型(LLM和LTM)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横截面模型(BLM和BTM),说明表型TDS可能比表型TS更适合作为抗病表型。此外,在线性模型中,使用表型TDS和表型TS估算的GEBV之间的相关系数<0.85,说明采用2种表型定义下估计的豹纹鳃棘鲈抗哈维弧菌GEBV排名不一致。但基于表型TDS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强(0.824),表明使用表型TDS和纵向模型(LLM)估算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更有优势。本研究补充了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研究,为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良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遗传参数 遗传力 豹纹鳃棘鲈 哈维氏弧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李灏 任涵玮 张勤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婕 王梦娅 吴绍轩 汪波 胡景杰 包振民
酪氨酸酶蛋白家族(tyrosinase gene family)是一类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在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Tyr基因家族在东星斑体色形成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养殖鱼类,但是人工养殖的东星斑因环境等变化而逐渐出现体色变淡或者变黑的现象,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从东星斑全基因组中共筛选鉴定获得5个Tyr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保守性较高,尤其是Tyr家族典型的酪氨酸酶功能域在不同物种各成员之间均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和共线分析均显示东星斑Tyr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复制和丢失现象。此外,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yr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在东星斑黑色个体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红色个体(P<0.05)。本研究初步鉴定和分析了东星斑Tyr基因家族在其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旨为深入解析东星斑酪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进 刘金叶 陈傅晓 王永波 符书源
为揭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生长差异分化的分子调控作用机制,该研究利用豹纹鳃棘鲈中间培育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42、70和91日龄)的18个幼鱼肌肉组织样本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lncRNA和mRNA基因表达谱数据,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构建生长差异分化相关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通过特异性基因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对模块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基因互作网络,挖掘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6 252个差异表达mRNA和367个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网络分析获得MEmagenta、MEgreenyellow和MEblack共3个生长差异分化特异性基因模块;GO和KEGG结果显示,特异性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肌肉蛋白形成、横纹肌组织发育调控、主轴组织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参与了蛋白酶体、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及肌醇磷酸代谢等与生长差异分化相关的代谢通路;筛选3个特异性模块中权重和连通度高的lncRNA和mRNA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得到包括psmd6、nmt1、als2、brcc3、kank1、ada12、at131、hdac3等在内的生长差异分化关键基因和MSTRG.15660、MSTRG.8694、MSTRG.1896等20个lncRNA,为进一步解析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进 刘金叶 陈傅晓 王永波 符书源
为揭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生长差异分化的分子调控作用机制,该研究利用豹纹鳃棘鲈中间培育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42、70和91日龄)的18个幼鱼肌肉组织样本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lncRNA和mRNA基因表达谱数据,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构建生长差异分化相关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通过特异性基因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对模块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基因互作网络,挖掘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6 252个差异表达mRNA和367个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网络分析获得MEmagenta、MEgreenyellow和MEblack共3个生长差异分化特异性基因模块;GO和KEGG结果显示,特异性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肌肉蛋白形成、横纹肌组织发育调控、主轴组织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参与了蛋白酶体、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及肌醇磷酸代谢等与生长差异分化相关的代谢通路;筛选3个特异性模块中权重和连通度高的lncRNA和mRNA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得到包括psmd6、nmt1、als2、brcc3、kank1、ada12、at131、hdac3等在内的生长差异分化关键基因和MSTRG.15660、MSTRG.8694、MSTRG.1896等20个lncRNA,为进一步解析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张杰 李向民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消化道 粘液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芝亮 吴灶和 简纪常 黄郁葱
运用RAPD分型和BOX分型分子方法研究患病的海水鱼类体内和海水环境的101株哈维氏弧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从10个RAPD引物中发现只有PM2引物的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出现15条不同RAPD条带,在相似度65%下,101株哈维氏弧菌可以分为18种不同型;BOX分型出现20条不同的条带,在相似度为40%的情况下,可以把101株哈维式弧菌分15种不同的型;综合RAPD PM2和BOX分型,发现在相似度50%下,101株哈维氏弧菌可分18种型。综合RAPD和BOX分型数据可以很好地克服各自的缺点,得到更加准确的分型结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天密 王永波 符书源 杨明秋 符一凡 李向民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人工育苗 水泥池 大水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倩 吕少梁 陈宁 王学锋
为了开发一种评估鱼类增殖放流水域适宜性的方法,本实验首先放流了小批量的豹纹鳃棘鲈到自然水域中,之后基于回捕群体和养殖群体的生长特征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来反推、评估增殖放流水域的生境适宜性。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的回捕群体与养殖群体均呈等速生长,回捕群体的生长条件因子a值大于养殖群体,肥满度亦大于养殖群体;两者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豹纹鳃棘鲈的回捕群体其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C20:4n6、C20:5n3、C22:6n3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豹纹鳃棘鲈回捕与养殖群体的肌肉中除锰和硒外,其他元素含量均差异不显著;豹纹鳃棘鲈回捕群体的肌肉中铅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其他重金属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放流海域的生境条件能保证各项营养物质的均衡和积累,满足豹纹鳃棘鲈生长发育的需求。本实验验证了基于生长特征和营养成分视角分析增殖放流水域适宜性的可行性,并形成了该方法的流程图,为今后评估鱼类增殖放流水域的适宜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亦可引伸至其他水生生物种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保坤 余俊红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1999年 4~ 5月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海区网箱养鱼场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发生暴发性传染病 ,死亡率达 5 0 %。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 1株优势菌SF 1,经人工感染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的花鲈再分离的SF 3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菌株为此次花鲈烂尾病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 64项特征指标鉴定 ,SF 1和SF 3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孟多、呋喃妥因、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磺胺类、复方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多粘菌素E等 10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花鲈 哈维氏弧菌 药敏试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杰 王永波 李向民 符书源 郑飞 刘金叶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豹纹鳃棘鲈的消化道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短而粗,粘膜层向内腔突起形成纵行褶皱,上皮表层排列有杯状细胞。胃部膨大,为"Y"形,未见有杯状细胞,食道与胃的肌层均发达。幽门盲囊有3条,组织学结构与小肠相似。肠道在腹腔内呈"Z"形排列,比肠长为0.72±0.04,肠粘膜层向腔内突起形成发达的褶皱,多数形成二级褶皱,肠道各段均分布有杯状细胞。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三叶,胰腺在肝脏内...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组织学 消化道 消化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吴雷明 李炎璐 宋振鑫 梁友 翟介明 王鲁 庞尊方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色素 体色 螺旋藻粉 虾青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宁宁 周邦维 李勇 张静 马骏 于学权
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重率,昼夜组较黑暗组和红光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28.6%和39.2%(P<0.05,P<0.01),与蓝光组差异不显著;而蓝光组比红光组显著提高31.2%(P<0.05)。2)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昼夜组分别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与红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新发现,各处理组试验鱼皮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然 毛芝娟 吴建军 楠田理一 陈昌福
从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接种供试鱼,能诱导受免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3],这是因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LPS上存在菌体的有效抗原并具有佐剂性的缘故[4]。研究结果还证明了因致病菌的种类[1.2]、菌株培养时间[5]、菌株的血清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脂多糖 化学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芝娟 楼丹 吴雄飞 楠田理一 陈昌福
采用不同血清型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624、809和106等3个菌株,制备成福尔马林灭活菌苗,注射接种大黄鱼4周后,通过血清中凝集、交叉凝集抗体效价测定以及活菌攻毒试验,证明了3个菌株制备的菌苗抗原性存在差异。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血清型 抗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