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6)
- 2023(2031)
- 2022(1729)
- 2021(1672)
- 2020(1389)
- 2019(3338)
- 2018(3347)
- 2017(5793)
- 2016(3556)
- 2015(4026)
- 2014(4011)
- 2013(4075)
- 2012(3996)
- 2011(3702)
- 2010(3938)
- 2009(3712)
- 2008(3909)
- 2007(3595)
- 2006(3235)
- 2005(2969)
- 学科
- 济(13462)
- 经济(13443)
- 业(7992)
- 管理(7693)
- 企(6441)
- 企业(6441)
- 方法(5940)
- 学(5067)
- 数学(4690)
- 数学方法(4569)
- 农(4008)
- 中国(3302)
- 贸(3189)
- 贸易(3184)
- 业经(3176)
- 易(3079)
- 理论(2878)
- 地方(2744)
- 农业(2666)
- 和(2639)
- 制(2413)
- 财(2358)
- 环境(2141)
- 划(2083)
- 策(2078)
- 融(2074)
- 金融(2073)
- 银(2056)
- 银行(2033)
- 行(1960)
- 机构
- 大学(59534)
- 学院(58322)
- 研究(25314)
- 济(20028)
- 经济(19568)
- 科学(18846)
- 管理(18464)
- 农(17906)
- 中国(16947)
- 理学(15920)
- 理学院(15606)
- 所(15190)
- 管理学(15099)
- 管理学院(15007)
- 农业(14597)
- 研究所(14249)
- 京(13678)
- 业大(12318)
- 中心(10107)
- 江(9486)
- 科学院(9386)
- 范(9272)
- 师范(9141)
- 农业大学(9045)
- 省(8753)
- 财(8672)
- 北京(8576)
- 业(8535)
- 院(8372)
- 室(8006)
共检索到8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宏超 任明全 康明辉 周阳
豫麦16的选育特点是:采用多抗源异地材料作条本,扩大F2种植群体规模,F4选择特优系并配合抗条锈病、白粉病鉴定,F5进行多点产量试验。通过边试验、边繁殖、边提纯的方法,结合高产栽培试验和组织大面积高产示范,加快了育种进程与推广。初步明确了豫麦16具有每公顷7500~9000kg的高产潜力。探讨了进一步选育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
关键词:
小麦,豫麦16,品种选育,产量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政卿 林作楫 赵献林 赖菁茹 郭万禹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不育株与常规亲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多种选育方法综合利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豫麦31号。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豫麦31号,集团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式昭 朱华忠 郑建敏 蒲宗君 伍玲
利用自2000年以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在理想栽培条件下对其产量潜力、产量构成因素、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花后籽粒产量和茎草干重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在460.11~555.88 kg/667m2。②从产量构成因素来讲,有效穗数范围为24.82~32.40万穗/667m2,穗粒数范围为28.1~40.6粒/穗,千粒重范围为42.7~54.4g,穗数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③生物产量范围为1081.56~1325.65 kg/667m2,收获指数范围为0.36~0.48,通过收获指数的改良能明显提高产量潜力。④优良四川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好,灌浆快增期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耀 刘建刚 谷中颖 陈阜 褚庆全
本研究利用DSSAT V4.5模型模拟近50年来沧州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在实际水肥条件下可获得产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沧州地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影响,旨在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系统的影响提供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沧州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平均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但降雨分布发生了季节性转移。2)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近50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7.94kg/hm2;气候生产潜力和可获得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长31.02和3.62kg/hm2;实际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江禹奉 但芳 但巴 傅廷栋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有望解决大量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通过对国外和国内 5 0份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 71”、“SI 130 0”恢复性或保持性的研究 ,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中找到了SI系的保持系 ,并得到 4个保持效果好的双低 (低芥酸、低硫苷 )材料 ,大部分材料能恢复自交不亲和特性 ,因而易于选育到优良杂交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保持系配制的单交和三交杂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 ,通过筛选适当的恢复系有望得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杂种。
关键词:
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 保持系 杂交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目的]文章以提升耕地复种为切入点,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利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产量潜力,能为国家科学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引入收获面积差的概念,在作物单产与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从提升复种的角度估算我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结果]2005年左右网格尺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水资源分配情景下,中国可收获面积差在0.135亿0.363亿hm2(约合2亿5.4亿亩)之间波动;第二,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下可能获得的作物产量相结合,该收获面积差最高可转化成7.4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目的]文章以提升耕地复种为切入点,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利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产量潜力,能为国家科学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引入收获面积差的概念,在作物单产与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从提升复种的角度估算我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结果]2005年左右网格尺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水资源分配情景下,中国可收获面积差在0.135亿~0.363亿hm~2(约合2亿~5.4亿亩)之间波动;第二,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下可能获得的作物产量相结合,该收获面积差最高可转化成7.4亿t的产量潜力;第三,最实际情况下,通过水资源、作物类型、灌溉措施3方面配置,我国拥有0.135亿hm~2(2亿亩)收获面积差,其可转化为1.17亿t的产量潜力,相对于现实产量5.97亿t,约增产19.6%。第四,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拥有好的水热条件与相对优良的灌溉设施,而该地区较大的收获面积差与产量潜力说明其水土资源利用还有较高的调整优化空间。[结论]粮食总产受作物单产、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等3个方面综合影响,但前两大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潜力的贡献已经非常有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红霞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估算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利用量分别增加了3 523.66万和3 098.69万t,年均增长率为5.72%和5.96%,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20年内蒙古秸秆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蒙东地区占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9.33%;内蒙古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等蒙东地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乌海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低丰度地区,其余盟(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一般地区。内蒙古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饲料化利用潜力,但区域分布不均衡,蒙东地区是秸秆资源富集和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应以蒙东地区为重点,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承智 陈阜 徐杰 梁颖
本文分析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如何提高作物产量潜力方面的研究 ,重点指出作物的种植效益已经开始下降 ,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产量潜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作物的产量潜力是有极限的 ;提出了作物产量的“系统潜力”理念 ,将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归纳为育种手段、栽培措施、优化投入、控制逆境和改善环境 5个方面
关键词:
作物 产量 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寒冰 王朝辉 赵护兵 马小龙 佘旭 张璐 蒲岳建 杨珍珍 吕辉 师渊超 杜明叶
【目的】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小麦施肥现状,为实现旱地小麦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渭北旱地1 261个农户的养分管理调研,以维持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为出发点,基于小麦产量确定的养分需求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的问题及减肥潜力。【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产量介于750—9 000 kg·hm(-2),平均4 243 kg·hm(-2),属于低产(6 060 kg·hm(-2))等级的农户依次占22.0%,22.2%,19.3%,22.8%,13.6%。农户氮肥用量介于33—4
关键词:
农户 冬小麦 产量 施肥量 推荐施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敏国 杨倩 杨梅 杨惠敏
全球气候变化和食物安全问题给世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开发新作物资源有助于解决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食物安全问题。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除了籽实营养价值高而全面之外,植株其它部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藜麦还具有耐贫瘠、耐旱、耐盐碱和耐霜冻等特性,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具备了成为新的作物和牧草的潜力。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藜麦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了藜麦作为饲草使用的潜力,总结了其在干旱、贫瘠、盐碱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机制,以及其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特性,最后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莲英 王秀芬 尤飞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冬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黄淮海区是我国第一大冬小麦主产区,研究选择黄淮海区为研究区域,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区近50年来太阳辐射量和平均温度在全年和冬小麦生育期两个时段内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运用AEZ模型计算了黄淮海区各气象站点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辐射量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全年日均太阳辐射量和生育期内日均太阳辐射量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且全年日均太阳辐射量减少幅度较大;(2)黄淮海区年平均温度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而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
黄淮海区 气候变化 冬小麦 光温生产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启华 李生荣 余敖 黄光永
从四川麦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小麦产量潜力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肯定了“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提出高产再高产应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通过培育长穗和多小穗来提高穗粒数进而实现提高单穗重的目的为主攻目标,并对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所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育种目标,高产潜力,遗传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蕾 米晓田 孙利谦 李昭敏 石美 何刚 王朝辉
【目的】化学品和灌溉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是限制小麦生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查明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产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及其减施潜力,并尝试阐述农田经营规模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为小麦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七省开展的大范围小麦生产中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基于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评估北方麦区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标准推荐用药量评估农药减施潜力、基于Penman-Monteith估算节水潜力,并尝试分析农田经营规模对小麦产量、化肥和灌溉水投入成本的影响。【结果】各麦区产量间差异较大,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平均产量分别为3.0、7.6、4.7和7.4 t·hm~(-2)。春麦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87 kg N·hm~(-2)、91 kg P_2O_5·hm~(-2)和1 kg K_2O·hm~(-2),汾渭平原灌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80 kg N·hm~(-2)、133 kg P_2O_5·hm~(-2)和1 kg K_2O·hm~(-2),黄土高原旱地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78 kg N·hm~(-2)、117 kg P_2O_5·hm~(-2)和25 kg K_2O·hm~(-2),绿洲灌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25 kg N·hm~(-2)、168 kg P_2O_5·hm~(-2)和15 kg K_2O·hm~(-2)。氮磷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不足普遍存在。汾渭平原灌区的氮、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5%和40%,黄土高原旱地的氮、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4%和57%,春麦区和绿洲灌区的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65%和54%。不同麦区农药喷施的次数差异较大。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的平均喷药次数分别为1.8、1.4、1.6和1.6次。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的减药潜力分别为40%—70%、54%—83%、40%—65%和50%—83%。施用农药的种类为杀虫杀菌剂和除草剂,杀虫杀菌剂的施用频次较高,占比为73%。杀虫杀菌剂中吡虫啉和三唑酮的用药频次较高,在杀虫杀菌剂中占比分别为32%和12%,除草剂中苯磺隆、2,4-D丁酯和二甲四氯钠用药频次较高,在除草剂中占比分别为48%、15%和19%。调研农户小麦生产的灌水次数多为2—4次,汾渭平原灌区灌溉次数较少,为2.2次,均采用河水灌溉;绿洲灌区灌溉次数最多,为3.5次,均采用井水灌溉。汾渭平原灌区和绿洲灌区的节水潜力分别为14%和42%。各麦区中小规模经营占比最大,经营碎片化现象明显。相对于农田小规模经营,大规模经营在增产7%—36%的同时可使肥料和灌溉成本降低17%—19%。【结论】本研究查明了我国北方麦区小麦产量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发现不同农户、不同区域间的用量存在较大变异,同时具有较大的减用潜力;并与农田经营规模结合,发现农田适度规模经营能在增产的同时减少投入成本,这为我国北方麦区优化经营规模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春霆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磨殆尽。
关键词:
音乐系 音乐大师 环境压力 堂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