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7)
- 2023(7127)
- 2022(5978)
- 2021(5368)
- 2020(4352)
- 2019(9907)
- 2018(9721)
- 2017(18279)
- 2016(9605)
- 2015(10713)
- 2014(10591)
- 2013(10693)
- 2012(10140)
- 2011(9502)
- 2010(9716)
- 2009(8768)
- 2008(8277)
- 2007(7242)
- 2006(6904)
- 2005(6180)
- 学科
- 济(63758)
- 经济(63718)
- 管理(25656)
- 地方(20817)
- 业(18563)
- 方法(16467)
- 数学(14336)
- 数学方法(14143)
- 企(13875)
- 企业(13875)
- 地方经济(13306)
- 农(12944)
- 中国(12585)
- 学(12243)
- 环境(12233)
- 业经(12070)
- 农业(9314)
- 财(8108)
- 和(7995)
- 经济学(7917)
- 制(7883)
- 发(7843)
- 生态(7731)
- 资源(7671)
- 划(7013)
- 理论(6901)
- 融(6714)
- 金融(6712)
- 体(6576)
- 产业(6338)
- 机构
- 学院(140566)
- 大学(139093)
- 济(65557)
- 经济(64115)
- 研究(54249)
- 管理(49837)
- 理学(42201)
- 理学院(41605)
- 管理学(40881)
- 中国(40635)
- 管理学院(40598)
- 科学(32383)
- 京(30623)
- 财(27153)
- 所(26984)
- 研究所(24344)
- 中心(24255)
- 江(22217)
- 农(21237)
- 财经(21073)
- 经济学(20763)
- 范(20260)
- 师范(20140)
- 院(20089)
- 北京(19687)
- 业大(18976)
- 经(18859)
- 经济学院(18275)
- 州(17484)
- 科学院(17009)
- 基金
- 项目(91086)
- 科学(71418)
- 研究(68346)
- 基金(64802)
- 家(56190)
- 国家(55720)
- 科学基金(47527)
- 社会(44392)
- 社会科(41973)
- 社会科学(41961)
- 省(36498)
- 基金项目(34639)
- 划(30276)
- 教育(29500)
- 自然(28927)
- 自然科(28021)
- 自然科学(28015)
- 自然科学基金(27453)
- 编号(27107)
- 资助(25700)
- 发(22320)
- 成果(21495)
- 重点(20800)
- 课题(19446)
- 部(18991)
- 国家社会(18706)
- 发展(18392)
- 创(18275)
- 展(18129)
- 创新(17139)
共检索到225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燕 钱乐祥
将传统区划研究方法和现代GIS技术结合,以网格作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以地处豫西山地的典型地区洛宁县为例,对复杂的自然生态要素与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及相互作用运用GIS分析手段进行分析和表达。根据不同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态变化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变化的承载力差异,进行小尺度的县域生态经济综合区划。将洛宁县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区。通过对各生态经济区特征的分析,旨在协调日益激化的人地矛盾,探索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为豫西山地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经验和样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叔明
森林类型及其景观格局变化都会影响森林的碳库贮量。通过分析河南省洛宁县1983、1999年森林植被类型图和1999年5月的TM影像图,可知本区森林面积从1983年的56320hm2增加到1999年的84750hm2。使用植被碳贮存数据的相关研究结果,估算了本区的植被碳存量的变化,由1983年1704180kgC增加到1999年的2727600kgC,表明研究区是一个小碳汇区。
关键词:
植被碳贮量 动态变化 洛宁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宝清 刘顺生 木士春 李旭
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针对山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的特色,使之既符合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怀化市为例,以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结构、社会经济特征和区域综合发展方向(PRED系统综合评价)等相对一致性、时限性、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采取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 down)两种设计思路4种方法,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MFIVS)等先进技术手段,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区。自下而上途径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按照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和空间跨度与时间跨度相结合等原则来设计指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歆
农村对小额信贷的渴求与农信社对小额信贷的"畏首畏尾"的矛盾,小额信贷的风险与农村贫困的矛盾,是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瓶颈"。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小额信贷 农户 养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建华 赵庆良 韩晋仙 丁圣彦 李爽
文中运用盒子计数法分别计算了河南省洛宁县森林覆被类型及区域所有森林覆被空间分布的分维值 ,并讨论了森林覆被及其变化的分形性质。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覆被具有统计自相似性 ,是一类随机分形 ;分维是表征森林覆被及其变化空间结构信息的特征参数 ,值域为 0
关键词:
森林覆被 分形 分维 洛宁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森林碳库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利用伊洛河流域中部地区洛宁县1983年、1999年森林植被类型图和1999年5月份的TM影像图,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类型的面积变化,结果显示,森林面积从1983年的56320hm2增加到1999年的84750hm2。使用已经公开发表的植被碳储存数据估算了该地区植被碳储存量的变化,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83年1704 18MgC的增加到1999年的2727 6MgC,表明研究区是一个小碳汇区。
关键词:
植被碳储量 动态 洛宁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桂松 李春生 丁钰 安士伟 霍孟杰
首先讨论了河南省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综合区划的原则,并把全省划分为4个区。
关键词:
河南省 地质灾害 综合区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秉荣 胡爱军 陈国茜 张海静 何永清 张成祥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间推算模式,得到青海省500m×500m网格化气候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结果;结合青海省第二次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建立了≥0℃年积温、年降水、7月平均气温三级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以≥0℃年积温500℃、1500℃、2000℃、3000℃作为寒冷、寒温、冷温、凉温、暖温一级气候区的阈值;年降水50mm、200mm、400mm、600mm为极干...
关键词:
农牧业气候资源 区划 评价 青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军会 傅小锋
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区域划分。本文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对中国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成果,借鉴黄秉维先生所提倡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生态区划、人口区划等四种全国性区划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系统。采用叠置与专家评判法首先将全国划分成三大地带,再在三大地带内部划分出N个大区;然后对全国县域(或公里格网)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按类型归并,将归并结果嵌入到N个大区中,用大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级及地区编号对其命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勇军 况明生 李林立 冯绍国 方佳军 高方立 曹晓林 杨定中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志凤 赵宏波 李波 李仁忠 黄敬峰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浙江特有的经济林种之一,浙江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比较适宜山核桃的生长,但由于区域布局的不合理制约了浙江山核桃的发展。根据山核桃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山核桃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山核桃栽培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花期晴天数。综合考虑4个气候因子以及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环境要素,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9个影响因子权重,基于应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山核桃栽培区划的综合评估模型。结合浙江省土壤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适宜山核桃种植的地块,将浙江省山核桃栽培综合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3个...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侯华丽 吴尚昆 张玉韩 周璞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是落实国家战略、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区划研究的重要趋势。在阐述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对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概念、内涵、特点、区划体系,以及划分方法与指标体系设计等方面的思考认识,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念沛豪 蔡玉梅 张文新 马世发 庄立
综合区划是统筹区域各类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首先应用本体分类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农地、水域、森林、草原、矿产、城镇、交通、自然保留8类地理实体,实现对国土空间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多主题和多尺度要素的认知和表达。其次,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角度将各类地理实体发挥的功能归纳为14类,构建国土空间地理实体与功能之间的多对多网络关系:同一个地理实体发挥着多种功能,同一种功能可被不同的地理实体所体现。在解读地理实体在空间中功能发挥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土规划中功能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最后,从区划对象与评价单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划方法探索、与部门区划衔接四个方面提出对未来综合区划技术框架的初步设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静静 李艳红 朱连奇
以豫西山区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以县域为分析单元,选择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两个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探究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及其差异,并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豫西山区地形以中起伏(200~500 m)为主,小起伏(70~200 m)和微起伏(30~70 m)次之,平坦地区(0~30 m)和大起伏(≥500 m)所占比例较少。②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均强于海拔和坡度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③豫西山区49.29%的人口和47.42%的经济总量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115 m的区域,土地面积仅占26.45%;地形起伏度超过245 m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55%,但仅居住5.89%的人口且仅创造4.85%的经济总量。豫西山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向低地形起伏区的集聚态势明显。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阳
本文以森林公园入口广场的地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森林公园入口广场这个特殊空间的景观设计是如何承载地域文化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森林公园入口广场和地域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森林公园入口广场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第三部分是森林公园入口广场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实例。首先,在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建立起本次研究的理论框架。用文脉主义理论、符号学理论、场所精神、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分别对应并指导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空间布局”、“时代性”,基于这四个层面,构建森林公园入口广场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入口广场 地域文化 景观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