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5)
- 2023(9149)
- 2022(8216)
- 2021(7855)
- 2020(6601)
- 2019(15430)
- 2018(15490)
- 2017(30230)
- 2016(16547)
- 2015(18634)
- 2014(18546)
- 2013(18408)
- 2012(16757)
- 2011(14921)
- 2010(14597)
- 2009(13157)
- 2008(12552)
- 2007(10758)
- 2006(9234)
- 2005(7834)
- 学科
- 济(63236)
- 经济(63165)
- 管理(46477)
- 业(43014)
- 企(36242)
- 企业(36242)
- 方法(31584)
- 数学(27483)
- 数学方法(27168)
- 农(16368)
- 中国(15524)
- 财(14851)
- 学(14497)
- 业经(13888)
- 地方(12689)
- 理论(10986)
- 贸(10882)
- 贸易(10877)
- 农业(10858)
- 和(10749)
- 易(10557)
- 环境(10002)
- 技术(9915)
- 制(9827)
- 务(9747)
- 财务(9688)
- 财务管理(9674)
- 企业财务(9099)
- 教育(9021)
- 划(8746)
- 机构
- 大学(229647)
- 学院(227394)
- 管理(93660)
- 济(85301)
- 经济(83357)
- 理学(82188)
- 理学院(81293)
- 管理学(79811)
- 管理学院(79425)
- 研究(72961)
- 中国(53036)
- 京(48856)
- 科学(47811)
- 财(37479)
- 所(36401)
- 业大(35688)
- 农(35548)
- 研究所(33523)
- 中心(32919)
- 江(31212)
- 财经(31118)
- 北京(30889)
- 范(30040)
- 师范(29771)
- 经(28409)
- 农业(27902)
- 院(26904)
- 州(25842)
- 经济学(24511)
- 师范大学(24249)
- 基金
- 项目(163717)
- 科学(127804)
- 研究(118965)
- 基金(118389)
- 家(103213)
- 国家(102357)
- 科学基金(87856)
- 社会(72750)
- 社会科(68840)
- 社会科学(68821)
- 基金项目(64001)
- 省(63631)
- 自然(58850)
- 自然科(57431)
- 自然科学(57421)
- 自然科学基金(56365)
- 教育(54037)
- 划(53922)
- 编号(49084)
- 资助(48895)
- 成果(39143)
- 重点(36050)
- 部(35562)
- 发(33897)
- 创(33741)
- 课题(32992)
- 科研(31654)
- 创新(31395)
- 大学(30558)
- 项目编号(30517)
共检索到316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民 肖风劲
根据豫西山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57—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多时间尺度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近50 a来,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均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年降水量在4 a和14 a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而年均气温在8 a和14 a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②近50 a来,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虽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但是,使用白噪声功率谱进行显著性对比检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它们的主周期的显著性水平普遍较低,可以认为基本属于随机性波动;③近50 a来,在4~12 a的尺度上,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
关键词:
豫西山区 小波分析 年降水量 年均气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牛梦鹤 吴桂藏 张振 杨喜田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PCo 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坐标分析法对林分之间的相异关系和林分近自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上层结构特征、林分下层结构特征和林分地表根系结构特征3方面构建的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反映林分之间的差异信息;PC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静静 李艳红 朱连奇
以豫西山区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以县域为分析单元,选择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两个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探究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及其差异,并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豫西山区地形以中起伏(200~500 m)为主,小起伏(70~200 m)和微起伏(30~70 m)次之,平坦地区(0~30 m)和大起伏(≥500 m)所占比例较少。②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均强于海拔和坡度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③豫西山区49.29%的人口和47.42%的经济总量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115 m的区域,土地面积仅占26.45%;地形起伏度超过245 m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55%,但仅居住5.89%的人口且仅创造4.85%的经济总量。豫西山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向低地形起伏区的集聚态势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鲁礼新 茹芳芳
根据渑池县100个农户样本2003—2005年社会、经济数据,用事件分析法对近期农业补贴政策的预期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补贴虽然能增加农户收入,但它对农户生产总投入的影响不大;农户在农业内部的资金和劳动投入结构变动与农业补贴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投入结构变动主要是由农户的生产经验和农业生产的多分有序性决定的;短期内,该农业补贴明显增加了农户的非生产性收入,也提高了农户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但对该县农户增加生产投入的激励作用还十分有限。
关键词:
渑池县 农业税减免 生产投入 结构变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叶 王彦辉 王顺利 于澎涛 张学龙 葛双兰
在祁连山西水试验区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分坡向和海拔设置26个雨量观测点,观测研究了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降水充沛,冬春季降水稀少;(2)降水变化是大气环流和小气候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月降水量(R,mm)与月水汽压(P,Pha)、气温(T,℃)、空气湿度(W,%)和水面蒸发(E,mm)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98.206 3+11.735 3P+1.135 0W+0.086 1E-2.294 6T,相关系数为0.948 6;(3)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2 600~3 300 m百米平均递增率为4.95%,当海拔超过3 300 m及接近山...
关键词:
祁连山 复合流域 降水规律 环境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国强 张青
文章论述了土地是地球表面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是一种复杂的带有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综合体。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自然要素的综合特征以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互有差异,所以,形成了一系列互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土地。文章分析了豫西地区各类土地的自然特征,从而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生产,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更加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关键词:
土地分异 土地类型 合理利用 豫西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德水 卢杰 张萌 张新生
[目的]基于色季拉山地区特有树种西藏红杉年轮样芯,研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响应。[方法]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结合TASP-Win及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采用Pearson及bootstrap的计算方式将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径向生长在气温波动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气温波动前西藏红杉与前一年8月,当年1月及6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10月及12月平均降水呈正相关,与前一年8月降水呈负相关,与1月至12月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气温发生波动后,与当年3—12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前一年8月及当年6月降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藏东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特殊,气候的波动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是限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在非生长季,气温短暂的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西藏红杉 树木年轮 气候波动 色季拉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平 牛军宜 张伟
研究黎河、沙河、淋河年降水系列的丰枯变化规律及其补偿特性,是深入研究于桥水库流域水文动力系统演变特征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运用马尔可夫分析法研究了黎河、沙河、淋河流域年降水系列的丰枯变化特性,然后运用游程分析法研究了这3个区域年降水的丰枯持续特性,最后利用Copula函数建立了3个区域年降水的联合分布模型,并计算了它们之间具有丰枯补偿作用的概率。结果表明,黎河、沙河、淋河流域年降水的丰、枯两种状态均有较强的自保守性,3个区域降水的丰枯持续性总体上表现为丰水和枯水的持续性较强,平水较弱,3个年降水系列具有丰枯补偿作用的概率为29.8%,其中有良好补偿作用的概率仅为0.9%,说明于桥水库上游3个子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丙军 陈晓宏 曾照发
剧烈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持续变化双重影响下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特征研究是目前水文水资源领域热点问题之一。论文以珠江流域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地区125个雨量观测站1956—2005年50 a逐月降水资料,利用信息论中有向信息传输指数定量分析各观测站点之间降水的信息传递,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各观测站的所属关系,研究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和沿海季风气候的共同作用,珠江流域下游地区降水具有自相似性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7个相似区域。
关键词:
珠江流域下游地区 降水 有向信息传输指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管华
本文以豫西山地为例,研究了由集流场和贮水窖组成的农业灌溉用雨水集流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以由降水特征和灌溉需水量所决定的灌溉定额为参数,建立雨水集流场面积、贮水窖容积和灌溉定额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在豫西山地推广这种雨水集流系统,计算了豫西山地各地单位耕地面积(hm2)所需的雨水集流场面积和贮水窖容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吉跃 张建国 姜金璞
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膨压)、ε(细胞弹性模量)及RCV(细胞体积比)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膨压与叶水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参数α(保持最大膨压)和b(渗透调节能力)因树种不同及季节变化有较大的差异;(2)最大体积弹性模量(ε ̄(max))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树种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其中侧柏的ε ̄(max)值最小,白皮松的ε ̄(max)值最大;(3)和ε随RCV(细胞体积比)的变化因树种和季节不同而异,在与RCV的关系中,油松和侧柏呈“直线型”,白皮松和4种阔叶树种则呈“指数型”.ε与R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李吉跃 姜金璞
该文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RWC ̄(tlp)、ROWC ̄(tlp),Vs,Va,Va/Vs,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3个针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4个阔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则均具有随季节和枝叶生长发育进程而变化的趋势;②7个供试树种的Vs及Va/Vs均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有较大的差异;③在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中,供试阔叶树种较供试针叶树种更为明显,其中栓皮栎和元宝枫、刺槐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共收集了 4 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 ,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 ,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 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 ,就该区域而言 ,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 6个 ,即 :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林内景观 评价 景观评判 景观要素 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李吉跃 姜金璞
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ψw ̄(tlP)(膨压为零时的渗透势)、ψs ̄(sat)(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及ψw(叶水势)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在自然条件下,树木叶水势的季节变化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因而它是反映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及树木受旱程度的良好指标,②供试树种的水分参数ψw ̄(tlP)和ψs ̄(sat)都有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与树木的物候特点有关,而与土壤水分状况没有明显的关系,②在一个生长期内,树木展叶和嫩枝生长的春季和夏初,是树木耐旱能力最弱的时期,重点研究这一时期树木的耐旱特点具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俞烜 杨贵羽 周祖昊 王建华 秦大庸
利用1956~2005年天津25个雨量站的月降水数据,借助累积距平、相关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津雨岛效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5个站点的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倾向率均为负,60%的站点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从加权平均得到的全市夏季降水序列得出1956~2005年倾向率为-24.7mm/10a,其中1956~1988年倾向率为7.6mm/10a,1989~2005年倾向率达-28.6mm/10a,由此可见天津夏季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近17年。又比较其不同历史时段的空间演变规律发现,夏季降水减少趋势北部山区大于南部平原,南部平原的市区大于市郊,呈现城市雨岛效应,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之后雨岛效应更加明显,且受降水的丰枯影响较大,丰水年雨岛现象明显,枯水年雨岛消失。
关键词:
天津 夏季降水 雨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