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5)
2023(2363)
2022(2030)
2021(1932)
2020(1804)
2019(3929)
2018(3849)
2017(6627)
2016(4144)
2015(4560)
2014(4471)
2013(4304)
2012(4197)
2011(3692)
2010(3825)
2009(3526)
2008(3529)
2007(3179)
2006(2582)
2005(2264)
作者
(15809)
(13395)
(13168)
(12554)
(8743)
(6760)
(5948)
(5396)
(5213)
(5015)
(4634)
(4579)
(4440)
(4364)
(4359)
(4234)
(4154)
(3979)
(3894)
(3890)
(3681)
(3401)
(3235)
(3179)
(3127)
(3117)
(3083)
(3028)
(3013)
(2945)
学科
(12056)
经济(12050)
管理(7164)
方法(6543)
(6516)
数学(5949)
数学方法(5763)
(5593)
(4655)
企业(4655)
(3731)
地方(3252)
(2758)
贸易(2757)
(2653)
农业(2648)
中国(2624)
(2621)
理论(2317)
业经(2287)
(2145)
教学(2114)
环境(1852)
水产(1849)
电子(1733)
(1722)
金融(1719)
动物(1716)
(1715)
(1713)
机构
学院(57453)
大学(55853)
研究(24358)
(23285)
科学(21321)
农业(19729)
业大(16393)
中国(15677)
(15652)
研究所(14823)
管理(14766)
(14642)
经济(14152)
(12861)
农业大学(12604)
理学(12466)
理学院(12176)
(12150)
(11808)
管理学(11485)
管理学院(11399)
(11296)
实验(11252)
中心(11139)
实验室(10872)
技术(10678)
(10623)
重点(10253)
科学院(9641)
(9210)
基金
项目(43050)
科学(30793)
(29487)
国家(29288)
基金(29198)
研究(23116)
科学基金(22487)
(20365)
自然(18087)
自然科(17686)
自然科学(17681)
自然科学基金(17313)
(16390)
基金项目(15370)
资助(12703)
计划(12460)
科技(12202)
社会(11361)
教育(10878)
社会科(10748)
社会科学(10741)
重点(10629)
(9481)
专项(9431)
科研(9088)
(9018)
(8847)
(8746)
创新(8318)
编号(8255)
期刊
(22591)
学报(22575)
农业(16168)
(14976)
经济(14976)
科学(14683)
大学(14607)
学学(14112)
中国(13559)
研究(10952)
(9198)
业大(7958)
农业大学(6967)
(5628)
(5476)
中国农业(5314)
管理(5145)
技术(5096)
教育(5071)
自然(4421)
林业(4084)
自然科(3996)
自然科学(3996)
统计(3881)
图书(3869)
科技(3635)
农业科学(3501)
(3303)
金融(3303)
(3292)
共检索到84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波  孔冬艳  庞瑞华  孙艳芳  宋晓华  李慧龙  王青林  韩爽  郭桂英  李金涛  周棋赢  段斌  宋世枝  
【目的】香稻中香味的产生是由于水稻第8染色体上面Badh2基因的功能缺失而导致2-乙酰-1-吡咯啉(2AP)前体物质的增多,进而2AP积累使稻米产生香气。【方法】本研究利用Badh2基因开发的7个功能标记,针对豫南地区16份香稻品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4份香稻品种属于第2外显子突变类型,2份香稻品种属于第45外显子突变类型,5份香稻品种属于第7外显子突变类型;并没有发现Badh2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214外显子突变类型的香稻品种。【结论】通过Badh2基因功能标记的检测与分析,本研究鉴定了豫南香稻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祁永斌  张礼霞  王林友  宋建  王建军  
【目的】稻米香味是水稻品质改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性状主要受1个隐性基因Badh2的控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常规品种中的Badh2进行编辑,从而获得Badh2发生突变的基因编辑株系,使香味性状得到改良。【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原理,在水稻Badh2的第2和第7外显子处设计靶点,通过BLAST分析确定其特异性并构建到CRISPR/Cas9表达载体。以浙江省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嘉58和秀水134的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株系经测序明确其在Badh2的突变类型,经PCR分析与鉴定获得Badh2发生突变并无转基因标记成分的稳定株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基因编辑株系糙米米粉中2-AP的含量,明确其香味成分与非转基因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在水稻第2和第7外显子处设计靶点构建表达载体,通过遗传转化转基因株系的Badh2完成了定向突变。共获得T_0代嘉58基因编辑的株系15株,在第2外显子处发生突变的有8株5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均为不同单碱基插入不同位点;在第7外显子处发生突变的有7株5种不同的突变方式,均为碱基或片段缺失。获得秀水134基因编辑的株系11株,在第2外显子处共有5株,均为单碱基插入;在第7外显子处有6株,均为片段缺失。48株T_1代秀水134基因编辑株系中,共获得16株无转基因标记的基因编辑株系,其中5株在第2外显子发生突变,11株在第7外显子处发生突变。4个T_2代基因编辑株系的米粉中2-AP平均含量分别为0.309、0.347、0.332和0.295μg·g~(-1),极显著(P<0.01)高于非转基因对照(0.046μg·g~(-1))。【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对水稻香味基因Badh2进行定向编辑,并且可获得无转基因成分的基因编辑株系,其香味性状得到明显改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慧宇  宋佳  王敬国  刘化龙  孙健  莫天宇  徐善斌  郑洪亮  邹德堂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水稻育种新型手段,香稻育种一直是水稻育种行业的研究热点,水稻香味主要由8号染色体上的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为了改良原有品种的香味性状,促进香稻育种的发展,以非香型粳稻品种东农425为试验材料,构建了2个CRISPR/Cas9敲除载体对Badh2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第1个载体(p YLCRISPR/Cas9-B1-gRNA)的2个靶点分别位于第2和第3外显子上,第2个载体(p YLCRISPR/Cas9-B2-gRNA)的2个靶点均在第2外显子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东农425进行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T0纯合植株,并对其衍生出的T1植株进行T-DNA元件检测,共获得8个突变类型不同且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株系。同时采用咀嚼法和氢氧化钾浸泡法对这8个纯合突变株系的水稻籽粒进行香味检测,结果表明,8个Badh2株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香味,总体上载体p YLCRISPR/Cas9-B1-gRNA编辑的3个株系的香味更为浓郁。对这8个纯合突变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发现突变株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本研究对东农425的Badh2基因成功地进行了编辑,并获得了香味显著提高且无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体材料,为加快香型粳稻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波  杨宁宁  何璐璐  孔冬艳  柳琳  孙艳芳  蒋悦  庞瑞华  李金涛  周伟  汪全秀  
为了探讨灌浆期高温对豫南不同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影响,以豫南地区的9个香稻品种和1个常规对照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016,2017年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变幅范围较宽,在不同的播种期和不同的灌浆期温度条件下,不同香稻品种胚乳垩白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香宝1号、郑稻18和香宝2号胚乳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比较敏感,而其余香稻品种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豫南香稻胚乳的垩白率与灌浆期温度整体呈正相关: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胚乳的垩白率越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淀粉粒之间的空隙也越大。此外,开花后14 d的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率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开花后21 d、成熟期和花后7 d的温度。因此,针对香宝1号和香宝2号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敏感的品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实现稻米垩白性状的改良;对农香粳4号和信长粳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的香稻品种,在今后香稻新品种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骨干亲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军  王敬东  殷延勃  马洪文  宋玉霞  
根据米香基因的测序结果,设计了4对引物,在0.8%琼脂糖上电泳检测Fgr基因。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检测粳稻和籼稻米香基因(Fgr),为大规模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效手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开锋  张涛  杨莉  罗科  郑家奎  
以82份非糯籼型杂交稻的亲本作为材料,用STS标记Wi10-1和Wi10-2检测其蜡质基因型,并测定其中65份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研究STS标记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STS能准确检测供试材料的蜡质基因型;36份保持系/不育系中30%为WxbWxb,46份恢复系中60%为WxbWxb,16份早稻和早中熟恢复系仅25%为WxbWxb,30份迟熟恢复系中80%为WxbWxb;65份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变幅为11.13%~28.49%,直链淀粉含量与STS标记的相关达1%显著水平(r=0.905);WxaWxa比WxbWxb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平均高9.65个百分点,差异达1%显著水平;同一基因型的材料间直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羽  王胜宝  冯志峰  张彦清  
【目的】明确陕西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香味基因的存在状况,为香型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针对香味基因fgr开发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对陕西省16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香味基因fgr进行检测。【结果】在164份供试水稻材料中,127份为非香材料,2份为香型纯合体,35份为杂合体。【结论】本试验检测结果真实可靠,所用四引物扩增变阻突变体系PCR可以作为香型水稻检测认定的有效方法;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中香味基因占有一定比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芳艳  李春光  孟昭河  刘华招  刘永巍  孟巧霞  张景龙  宋冬明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第一大病害。Pi-b基因在我国很多稻区都表现出广谱抗病性并得到了应用。然而该基因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应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源于Pi-b基因本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混合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抗病鉴定,检测和分析了来自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36份水稻品种Pi-b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垦稻06-193、垦稻06-774、垦稻19、垦稻13这4份材料含有Pi-b基因。该结论有助于含有Pi-b基因的品种合理布局及利用,为进一步进行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打下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名海  赵美  舒灿伟  周而勋  
为明确南繁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的分布情况,对6个无毒基因(ACEI、Avr-Pia、Avr-Pik、Avr-Pita、Avr-Piz-t和PWL2)在南繁核心区和非核心区60个稻瘟病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这6个无毒基因在核心区和非核心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6.67%、33.33%和0.00%、100.00%和100.00%、96.67%和90.00%、73.33%和100.00%以及100.00%和73.33%。该结果说明除了无毒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  王晓丽  刘世鑫  赵献林  
利用已开发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TS标记Vp1A3和Vp1B3,对我国46份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基因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用Vp1A3共检测出13种Vp-1A等位基因,分别是Vp-1Aam、Vp-1Aan、Vp-1Aao、Vp-1Abm、Vp-1Abn、Vp-1Agm、Vp-1Agn、Vp-1Ahm、Vp-1Aho、Vp-1Aim、Vp-1Ain、Vp-1Aio、Vp-1Ajm,各占总数的17.4%,8.7%,2.2%,4.3%,4.3%,6.5%,2.2%,2.2%,2.2%,15.2%,28.3%,4.3%,2.2%;用Vp1B3共检测出3种Vp-1B的等位基因,分别为Vp-1Bc...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乐琴  姚泉洪  陈明杰  熊爱生  潘迎捷  
设计了一个顺式元件功能检测载体pYF3553,该载体以GUS为报告基因,其上游连接一段由待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克隆片段与酵母Cyc1基本启动子组成的杂合启动子。将编号为XG108和XG111的香菇克隆序列构建的检测载体命名为pXG108p、XG111。将pXG108转化到香菇原生质体中,结果被测样的GUS瞬时活性比对照增加一倍,表明GUS基因得到了表达,其上游调控元件具有调控功能。对比pXG108和pXG111转化后的表达结果,其GUS瞬时表达活性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与克隆片段在酵母中的表达差异相一致。分析了利用GUS瞬时表达验证未知香菇顺式元件的优缺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淑静  许为钢  胡琳  董海滨  张建周  昝香存  李正玲  
对河南省6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43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Yr1、Yr2、Yr5、Yr7、Yr9、Yr10、Yr24、Yr26、YrZH84、YrSp等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抗条锈病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供试品种对条锈病优势小种CY32、CY33、Hy-8、Su11-4不具备或丧失抗性,仅3个品种对这4个生理小种有较好的抗性,占供试品种数量的7.0%;Yr1、Yr2、Yr5、Yr7、Yr9、Yr10、Yr24、YrZH84等基因在43个品种中的检出频率分别为14.0%,95.3%,11.6%,4.7%,16.3%,7.0%,2.3%,11.6%,供试材料中未检测出Y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钰东  罗俊涛  况浩池  杨扬  何兴材  付均  郑军  曾正明  
【目的】了解不同抗病基因在育种亲本材料上的分布,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pi2、pikm和pita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新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材料32份,同时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含有pi2、pikm和pita的有2份材料;含有pi2和pita的有12份材料;含有pikm和pita的有2份材料;含有pita的有1份材料。田间鉴定抗稻瘟病的有34份材料。【结论】新育三系不育系德5A和恢复系泸恢37可作为抗病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伍玲  夏先春  朱华忠  李式昭  郑有良  何中虎  
【目的】明确CIMMYT观察圃273个小麦品种(系)在慢病基因Lr34/Yr18/Pm38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进一步验证抗病基因功能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Lr34/Yr18/Pm38紧密连锁的STS标记csLV34和基于该基因第11外显子(exon11)等位变异开发的5对功能标记cssfr1-cssfr5检测新引进的273个CIMMYT小麦品种(系),同时在成都和北京分别对其进行田间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鉴定,并结合CIMMYT的田间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TS标记csLV34与5对功能标记cssfr1-cssfr5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宝生  张建宏  刘素恩  刘存敬  崔瑞敏  王兆晓  张香云  耿军义  王凯辉  
利用9对引物对46个品种或品系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9条多态性谱带,以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46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33时,被分为两大类,I类为海岛棉,II类为陆地棉。II类组中陆地棉在相似系数0.568时,被分为2个亚组。亚组1为海陆杂交低代材料,具有陆地棉和海岛棉综合特征较多,从DNA扩增的谱带看,多是海陆杂合带,并有较多海岛棉带型。亚组2除品系冀031823和冀04425为纯陆地棉外,具有海岛棉优质基因的陆地棉渐渗系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扩增结果表明渐渗系主要遗传背景为陆地棉,个别性状来源于海岛棉。由于渐渗位点和基因不同,从而造成一定的差异,被聚类到不同小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