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2)
2023(14022)
2022(12039)
2021(11503)
2020(9671)
2019(22637)
2018(22298)
2017(42098)
2016(23400)
2015(26931)
2014(26619)
2013(25882)
2012(23778)
2011(21679)
2010(21399)
2009(19154)
2008(18435)
2007(15830)
2006(13632)
2005(12027)
作者
(63286)
(52220)
(52009)
(49740)
(33571)
(24968)
(23678)
(20606)
(20049)
(18701)
(17900)
(17690)
(16439)
(16416)
(16169)
(16012)
(15533)
(15507)
(14976)
(14920)
(12979)
(12836)
(12461)
(11817)
(11638)
(11565)
(11538)
(11514)
(10404)
(10274)
学科
(91042)
经济(90942)
管理(61880)
(56371)
(45548)
企业(45548)
方法(45407)
数学(40551)
数学方法(40209)
中国(29697)
(23220)
(22275)
(21824)
贸易(21815)
(21318)
业经(18122)
(17783)
地方(16427)
农业(15401)
理论(15077)
(14833)
教育(14805)
技术(14329)
(13927)
环境(13649)
(13644)
(12985)
财务(12925)
财务管理(12897)
(12792)
机构
大学(325434)
学院(319654)
(131914)
经济(129252)
管理(124927)
理学(109054)
研究(108283)
理学院(107867)
管理学(106096)
管理学院(105534)
中国(78987)
(69133)
科学(64328)
(58618)
(52900)
研究所(48467)
财经(47925)
中心(47910)
(46747)
师范(46433)
(45527)
业大(44892)
(44358)
北京(44348)
(44006)
经济学(41324)
(39338)
经济学院(37542)
师范大学(37462)
(36079)
基金
项目(220992)
科学(175372)
研究(167948)
基金(160583)
(138275)
国家(137120)
科学基金(118095)
社会(105676)
社会科(100277)
社会科学(100255)
基金项目(84741)
(83827)
教育(81240)
自然(74644)
自然科(72939)
自然科学(72922)
(72183)
自然科学基金(71647)
编号(69193)
资助(66925)
成果(57261)
(51446)
重点(49596)
课题(49006)
(47091)
(45640)
教育部(45149)
国家社会(43533)
人文(43136)
大学(43025)
期刊
(134223)
经济(134223)
研究(98028)
中国(63155)
教育(51646)
学报(47215)
管理(44135)
科学(43596)
(42211)
(39869)
大学(36832)
学学(33360)
技术(30930)
农业(28602)
(24603)
金融(24603)
财经(23387)
经济研究(22842)
图书(20194)
(19977)
业经(19728)
问题(17880)
(17378)
职业(15773)
(15633)
理论(15211)
技术经济(15020)
(14388)
论坛(14388)
世界(14365)
共检索到465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王嘉颖  
高校教师是教学运作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实践专业人员,如何强化其职业发展和学术产出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新管理主义和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组织管理体制中的渗透、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的急速变迁,高校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院校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高校教师处于高度压力之下。本研究利用2007北京市高校教师调查数据,尝试从组织环境与个体特质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过度压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面临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经济压力。在教师职业生涯轨迹中,40岁以下为高压期,41~55岁为缓压期,56岁以后为低压期。(2...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伴随社会以及高校内部组织环境的变迁,学术职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传统的信念、价值以及工作和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在此压力之下,教师的行为表现乃至心理、精神以及身体状态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激情消退、精神紧张乃至倦怠等。这些由过高职业压力所带来的负效应,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学术活力甚至创造力,它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对当下学术制度与政策环境予以反思性的审视与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莹莹  唐海滨  彭勃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受内外部对高质量的强烈呼声、自身发展压力及物质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倾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及国家对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期待,高校教师将会面临更大的职业压力。因此,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深度追问进而寻求缓解之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必须破解的一个重要命题。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意涵职业倦怠指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吴红斌  
教师薪资是高校对教师努力工作的物质肯定,薪资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学术产出和教学投入,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吸引、激励、稳定核心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相关数据,着眼于宏观和中观层面,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外部竞争性与高校资源筹措机制来阐释高校教师薪资溢价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与2003年之前的高增长态势相比,近年来高校教师薪资呈低增长趋势,区域间、院校间薪资差异明显,高校教师薪资已形成以"市场驱动"为主、"财政保障"为辅的二元结构;2.教师薪资定价受到区域学术劳动力市场薪资水准的显著影响,但在知识密集型行业未形成有效的外部竞争性;3.院校资源筹措机制成为影响高校教师薪资定价的重要因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蒋承  刘霄  
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意愿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社会问题。基于精英阶层再生产理论和代际传递理论,本文利用北京26所高校2629份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再生产”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博士生在学术领域的再生产现象及其再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并比较了不同博士生再生产路径。主要的研究发现有:首先,父辈为非精英的博士比父辈为精英的博士更愿意从事学术职业;第二,位于社会阶层两极的非精英群体中的下层阶层和精英群体中的政治精英,进入学术领域的意愿较强;第三,所有阶层进入学术职业的意愿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下层阶层、政治精英、技术领域非精英、工人阶层、政治领域非精英、商业领域非精英、学术精英和商业精英;第四,政治精英与下层阶层学术职业再生产的实现路径不同——政治精英子女通过将政治资本转化为学术资本的“代际资本转化”方式,而下层阶层子女则多通过“自我生产”,实现学术资本的初始积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雪  张翼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艰难时期,承受着来自教学、科研、学历提升、职称评定、人际关系、应对各类检查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对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进行了归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以帮助高校青年教师缓减职业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皛  
在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治理诉求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顾问参与到政府的政策活动中,但理论研究者与政策实践者知识建构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鸿沟,学界与政界的制度差异进一步强化了两个领域的隔阂。当代中国学者在资政实践中具备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双重身份,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是其成为行动者的前提和基础。在由官员主导的政学交往过程中,学者应坚守自己的专业承诺和学术良知。学术自主性的确立和学术制度的建构是知识得到认可、学者获得尊重的前提;同时,知识的理论传统只有与实践传统相结合,形成既有概念和理论支撑,又有清晰的问题源流和充分经验证据支持的研究进路,学术研究才能有效地指导政策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菊霞  
对全国14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抽样调查发现,60%以上样本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环境压力和科研压力较大,男性教师的学生行为压力大于女性教师,11~15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国家骨干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高于示范院校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应兼顾严谨管理与和谐氛围营造,避免管理环境高压化;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加强关注11~15年教龄教师群体,缓解该群体教师"家庭-工作"冲突,以缓释教师职业压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忠东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解决其面临的困境,即需要集中解决职业道德价值理念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以强化其职业道德价值意识,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教师自身等多维力量协作努力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峰  
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中国旅游研究也应该取得更多的成就,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声音,并对旅游业实践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目的,本刊特意组织了主题为“为中国旅游研究出谋划策”的笔谈,欢迎大家就此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勇  邵松林  
指出高校要突破学校行政体制和制约,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教育国际化,来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思遥   黄亚婷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而是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产生间接作用;导师指高于女性博士毕业生。导师指导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及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在30岁以下博士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东部地区就业环境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鼓励博士生树立多元化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职业认知渠道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博士生理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君庆  张菊霞  
以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量表》为工具,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进行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由工作负荷与自我发展压力、科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学生行为压力和管理环境压力等五个因子构成;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压力,其中科研压力较大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显著特征。基于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提出教师"自助"与"他助"缓释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银梅  
高校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本文从社会、教学、科研等方面分析了压力的来源及影响,呼吁社会、高校共同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并提出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措施,帮助青年教师缓解压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勇健  李义安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9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388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在年龄、教龄、平均周课时、学历、任教科目、是否担任实训课、是否担任班主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合调查结果,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对减缓高职教师职业压力提出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