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9)
- 2023(13300)
- 2022(11613)
- 2021(10749)
- 2020(9045)
- 2019(20440)
- 2018(20262)
- 2017(38809)
- 2016(21187)
- 2015(23474)
- 2014(22982)
- 2013(22816)
- 2012(20655)
- 2011(18584)
- 2010(18178)
- 2009(16282)
- 2008(15681)
- 2007(13385)
- 2006(11455)
- 2005(9526)
- 学科
- 济(80531)
- 经济(80440)
- 管理(58376)
- 业(56039)
- 企(45909)
- 企业(45909)
- 方法(39515)
- 数学(34711)
- 数学方法(34362)
- 农(21462)
- 学(20294)
- 财(20109)
- 中国(20089)
- 业经(17639)
- 地方(16682)
- 贸(15834)
- 贸易(15829)
- 易(15295)
- 农业(14602)
- 环境(13504)
- 技术(13423)
- 务(12810)
- 制(12801)
- 财务(12752)
- 财务管理(12737)
- 和(12660)
- 理论(12458)
- 企业财务(12080)
- 划(11306)
- 银(11039)
- 机构
- 大学(298627)
- 学院(296018)
- 管理(118624)
- 济(113523)
- 经济(111160)
- 理学(104759)
- 理学院(103554)
- 管理学(101647)
- 管理学院(101143)
- 研究(100191)
- 中国(71048)
- 科学(67431)
- 京(62565)
- 农(56369)
- 业大(51628)
- 所(51148)
- 财(49049)
- 研究所(47776)
- 中心(44986)
- 农业(44976)
- 财经(40917)
- 江(40793)
- 北京(38690)
- 范(38240)
- 师范(37716)
- 经(37464)
- 院(36685)
- 经济学(33693)
- 州(33172)
- 经济管理(31006)
- 基金
- 项目(219246)
- 科学(171055)
- 基金(159819)
- 研究(151541)
- 家(143106)
- 国家(141977)
- 科学基金(120650)
- 社会(94870)
- 社会科(89953)
- 社会科学(89929)
- 基金项目(86635)
- 省(85737)
- 自然(82569)
- 自然科(80658)
- 自然科学(80635)
- 自然科学基金(79175)
- 划(73395)
- 教育(68480)
- 资助(64831)
- 编号(59982)
- 重点(49589)
- 部(47168)
- 发(46336)
- 成果(46154)
- 创(45760)
- 科研(43185)
- 计划(42880)
- 创新(42705)
- 课题(40802)
- 大学(39663)
- 期刊
- 济(113499)
- 经济(113499)
- 研究(80640)
- 学报(57120)
- 科学(49633)
- 农(49301)
- 中国(48466)
- 大学(41404)
- 管理(39838)
- 学学(39524)
- 财(34444)
- 农业(34308)
- 教育(27507)
- 技术(22478)
- 融(20286)
- 金融(20286)
- 业经(19488)
- 经济研究(18911)
- 财经(18697)
- 业(17711)
- 科技(16497)
- 经(15853)
- 业大(15617)
- 问题(15092)
- 版(15033)
- 图书(14463)
- 资源(14259)
- 理论(13964)
- 技术经济(13405)
- 林业(13274)
共检索到403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荣 赵瀛 杨红 陈炳睿 丁骏 戴桂香 堵盘军
为了定量地分析不同温升梯度的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采用FVCOM三维水动力模型计算2011年夏季大小潮、涨落潮时期不同温升梯度温排水的分布特征、影响面积和体积,并根据2011年夏季在象山港海域进行的海上围隔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梯度温升范围内浮游植物优势种琼氏圆筛藻的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表层温排水扩散范围主要分布于1.5℃温升包络线内,底层主要分布于1℃温升包络线内。弱温升区和强温升区内温排水影响海水体积分别为93.650×106 m3及1.073×106 m3,总计94.723×106 m3。温排水影响范围内琼氏圆筛藻的总损失量为3.258×1013 cells,弱温升区占94.7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章守宇 龚甫贤
应用海洋数值模式ECOM-si(estuarine coastal oceanmodel-semi-implicit),耦合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海面热通量计算模块,研究评估了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海域受两大滨海电厂(国华电厂和乌沙山电厂)温排水的影响程度。受往复流作用,国华电厂的温排水对海洋牧场区较乌沙山电厂的温排水影响大,海洋牧场西南侧受温排水影响较东北侧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海洋牧场温升范围和分布特征各异,经分析主要是因为各季节海气温差所导致。春季增温期的温升幅度最大,可高于1.0℃,且温升范围也最大,对海洋牧场区的影响也最明显。秋季降温期内温升幅度最小(0.3℃~0.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闫庆 陈炳睿 堵盘军
应用海洋数值模式ECOM-si耦合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海面热通量计算模块,采用N2P2ZD型生态模型,研究评估了象山港海域的浮游生物量受港内两大滨海电厂(国华电厂和乌沙山电厂)温排水的影响程度。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温排水及其卷载和余氯杀伤效应对海域的浮游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象山港浮游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春季和初夏等增温季节,温排水的存在可使藻华的发生期提前;夏季高温期,水温超过最佳生长温度,则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且可降低赤潮发生的风险;在秋季降温期和冬季低温期,水温低于最佳生长温度,温排水有助于缓解水温的下降,有助于提高该时期海域的初级生产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佳玮 王尔大 孙文章
本文选取大连市20102014年29个滨海公园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特征价格法,实证检验了公园自然属性及园区游憩设施属性与公园门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自然属性方面,除温度、降水量和沙滩属性外,其他滨海公园的自然属性均对门票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温度和降水量对游客对公园门票价格的边际意愿支付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比较而言,由于很多滨海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实行的一票制,这可能是导致园区内各种游憩设施对门票价格产生较小影响的原因。而一些重要的园区游憩设施仍然会对门票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水族馆,海洋动物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佳玮 王尔大 孙文章
本文选取大连市2010~2014年29个滨海公园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特征价格法,实证检验了公园自然属性及园区游憩设施属性与公园门票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自然属性方面,除温度、降水量和沙滩属性外,其他滨海公园的自然属性均对门票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温度和降水量对游客对公园门票价格的边际意愿支付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比较而言,由于很多滨海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实行的一票制,这可能是导致园区内各种游憩设施对门票价格产生较小影响的原因。而一些重要的园区游憩设施仍然会对门票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水族馆,海洋动物表演,海上观光游船和潜水等都对门票产生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那些与滨海资源无关的园区游憩设施属性对门票价格没有影响,甚至产生负向影响。在园区游客拥挤度和景区A级排名方面,二者均会对公园门票价格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滨海公园承载力管理、环境保护、活动设施改善、以及门票价格调整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邱敬舒
上海临港新城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新城规划打造的滨海旅游形象开始突显。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临港新城发展滨海旅游具有资源、基础、机遇与能源优势,并且需加强海洋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完善内外部交通条件、提升旅游形象宣传,进而秉承"低碳"、"生态"理念提出临港新城未来发展的旅游项目设计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辉
引资政策是一个持续的工作,发挥FDI的外溢效应还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后续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竞争实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对当前的引资政策予以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FDI 外溢效应 外资企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翁毅 朱竑
从滨海旅游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角度,将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分解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按旅游景观系统和旅游者两个层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滨海景观组分的增与减,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简单改变,而是重塑整个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中国未来滨海旅游发展不容乐观,只有重视旅游环境教育,培养和提高不同群体的旅游环境感知,才能真正推动低碳时代的到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蓝燕 谢伟东 莫小香 招礼军
采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310)对东兴市江平镇巫头岛的滨海原生植物群落的优势树种红鳞蒲桃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叶绿素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揭示红鳞蒲桃对滨海特殊生境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的光补偿点为143μmol/(m2.s),光饱和点为600μmol/(m2.s)。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Pn、Tr、Cs也增大,当PAR达到800μmol/(m2.s)后,气孔导度减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其Fv/Fm值为0.432,小于多数植物正常值0.8,说明红鳞蒲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影响。叶绿素含量也较低,与其...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红鳞蒲桃 滨海植物 生理特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郭泉,唐善茂,王艳,兰京文
防城港市区位优势显著,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分析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并与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其开发利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防城港市 滨海 旅游资源 开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丰美萍 邱继琛 宋全健 边文华 章守宇 彭丽洁 王凯
以上海市浦东临港芦潮引河支流河段为例,选取3个相通的不同污染程度的位点,采取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夏季真核周丛生物群落组成和定殖过程,并结合环境参数,分析了周丛生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调查共获得36个样品,鉴定周丛生物30门681属。主要的门有轮虫门、绿藻门和纤毛虫门,属有五盘轮虫属、旋轮虫属、钟虫属、瘤丽星介属等。调查期间周丛生物群落结构随定殖时间变化显著,不同污染程度河流周丛生物群落组成呈现显著性差异且优势种变化也不同,H点和Y点在后期均出现纤毛虫减少和绿藻成为优势类群的演替现象。冗余分析表明盐度对周丛生物群落影响显著(P < 0.01)。不同生物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五盘轮虫属、旋轮虫属和钟虫属等优势属与环境因子有着较高的相关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滨海河道水体周丛生物的多样性和时空演替特征,为受损水体周丛生物开展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跃 熊章静 谭凤仪 李宏发 徐景亮 李凤兰 胡柳柳 郎涛
当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污染等现象的加剧,导致我国赤潮爆发频率逐年递增,进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危害与渔业经济损失。赤潮毒素甚至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赤潮的治理方法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但此类方法具有高成本、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生物治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防治赤潮主要是通过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来实现,目前其已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利用水生大型植物的化感活性物质来控制水华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研究则较为少见,现阶段仅有极少数研究报道有涉及滨海植物活性物质对赤潮藻爆发的抑制作用。对于这些起到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中具体的有效成分,不同滨海湿地植物是否普遍含有这些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的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这些物质对赤潮藻的抑制机制等问题,仍然是未知的。综述了不同滨海湿地植物对赤潮藻的抑藻化感作用及其化感抑藻机制,并展望今后化感物质防治赤潮的发展前景,希望在未来能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具体分离并鉴定出最有效的抑制赤潮爆发的植物活性物质,旨在为后续开发高效、生态友好的抑制赤潮爆发的生物治理手段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冬梅 江浩 祝亚云 鲁小珍 王磊
【目的】研究江苏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江苏滨海湿地典型演替序列的不同阶段,光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群落、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演替、土层和季节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影响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关键因素。【结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范围为116.91~326.18 mg·kg~(-1),不同演替阶段之间差异显著,但分布趋势与演替方向不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大米草群落、芦苇群落、光滩、碱蓬群落、刺槐群落。在0~10 cm土层,大米草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在4个季节均显著大于其他演替阶段。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随季节先增加再下降的季节变化趋势,在秋季达到峰值,而在春季或冬季则较低。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季节和演替阶段影响较显著,其中季节因素的影响力比例最大,占32.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和土壤含水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植被演替和季节是影响江苏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布和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季节因素的影响力最大,土壤有机质、含水率和pH是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性因子。图1表2参35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树萍 张雪蓓 高洁 周仁佳 徐海娇
基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方案,亟需把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海南国际旅游岛。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重视,滨海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其部分不合理的开发使得水体及海洋生物等遭到破坏。以三亚湾和大东海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游客对海洋的影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旅游产业最新相关政策对不同主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借此提高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海洋与经济双向发展。
关键词:
滨海旅游 海洋环境 三亚 人类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