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7)
- 2023(2588)
- 2022(2311)
- 2021(2274)
- 2020(2026)
- 2019(4533)
- 2018(4304)
- 2017(7764)
- 2016(4506)
- 2015(5071)
- 2014(5184)
- 2013(5148)
- 2012(4793)
- 2011(4472)
- 2010(4449)
- 2009(4468)
- 2008(4322)
- 2007(3963)
- 2006(3685)
- 2005(3295)
- 学科
- 济(17081)
- 经济(17033)
- 管理(10021)
- 业(8383)
- 方法(7310)
- 企(6581)
- 企业(6581)
- 学(5648)
- 数学(5182)
- 数学方法(5100)
- 农(4856)
- 制(4831)
- 地方(4252)
- 中国(4027)
- 业经(3629)
- 财(3592)
- 理论(3421)
- 体(3295)
- 农业(3284)
- 体制(2750)
- 贸(2633)
- 贸易(2632)
- 融(2610)
- 金融(2610)
- 易(2485)
- 银(2428)
- 银行(2405)
- 行(2351)
- 度(2331)
- 制度(2300)
- 机构
- 学院(68741)
- 大学(68063)
- 研究(26548)
- 管理(22526)
- 济(22509)
- 经济(21951)
- 中国(19358)
- 科学(18872)
- 理学(18823)
- 理学院(18494)
- 管理学(18048)
- 管理学院(17885)
- 农(14835)
- 京(14752)
- 所(14419)
- 研究所(13300)
- 财(11923)
- 中心(11857)
- 农业(11829)
- 业大(11691)
- 范(11114)
- 江(10934)
- 师范(10929)
- 院(9854)
- 游(9748)
- 旅(9665)
- 北京(9565)
- 旅游(9560)
- 省(9467)
- 财经(9152)
- 基金
- 项目(45822)
- 科学(34534)
- 基金(32529)
- 家(30331)
- 国家(30112)
- 研究(29887)
- 科学基金(24108)
- 社会(18450)
- 省(18426)
- 基金项目(17747)
- 社会科(17359)
- 社会科学(17355)
- 自然(16709)
- 自然科(16195)
- 自然科学(16188)
- 自然科学基金(15915)
- 划(15872)
- 资助(14264)
- 教育(13091)
- 重点(10940)
- 编号(10657)
- 发(10525)
- 计划(9835)
- 部(9396)
- 科研(9315)
- 创(8766)
- 科技(8730)
- 成果(8665)
- 课题(8393)
- 制(8329)
共检索到102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春生 刘镇盛 何德华
浮游动物是水域主要的次级生产者,也是养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其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变动。象山港是多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和肥育的优良场所,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80年全国海岸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以来,陆续有一些象山港浮游动物的报导,但缺少针对整个港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专门调查和研究。为此,在2000年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了4个航次的全港区浮游动物调查。本文使用这些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季节变动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象山港养殖容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丰度 季节变动 象山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玉艳 肖雅元 徐姗楠 刘永 杨玉滔 李纯厚
为了探明陵水湾浮游动物饵料情况,本研究依据2014年11月(秋季)、2015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2016年1月(冬季)陵水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94种和浮游幼虫21类,其中桡足类(Copepoda)最多,有38种,其次是水螅水母类(Hydromedusae)11种,毛颚类(Chaetognatha)8种,其余类群种类数在1~6种之间。浮游动物群落主要由广温广盐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和暖水外海类群组成,优势种主要分布在前两个类群,无全年优势种;浮游幼虫是陵水湾的重要类群,丰度呈现为冬季(低温)高于春季(高温)。与亚热带海域不同,低温已不再是制约陵水湾海洋生物生长的主要因子。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冬季高于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湾外高,湾内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陵水湾浮游动物可分为湾内和湾外两个群落,主要受地形阻隔所致。盐度与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是浮游动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根据陵水湾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估算出浮游动物提供的渔产潜力为2.24×10~4 kg。陵水湾浮游动物丰度呈现剧烈的季节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陵水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用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黄海中南部进行的5次断面调查,通过胃含物分析、聚类分析、功能群划分以及估算摄食量等方法,研究了黄海鱼类群落功能群组成及其对浮游动物摄食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黄海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除初春以外,黄海鱼类群落主要以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为主。春夏季的功能群组成简单,秋冬季的功能群组成变得复杂。黄海鱼类群落摄食的浮游动物种类主要有11种,春季摄食的浮游动物量最大,夏秋季逐渐减少,直至冬季摄食的浮游动物量最少,初春摄食的浮游动物量有所回升。不同季节摄食的浮游动物种类,以及摄食量都有较大差异,仅太平洋磷虾在各个月份的食物中均有出现,其余浮游动物饵料种类均是季节性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莹 周锋 房恩军 郭彪 张博伦 张武昌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根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2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高生物量分布区在交汇水团的海水一侧,而交汇水团的淡水一侧生物量较低。8月高生物量分布在交汇水团的两侧,交汇水团的生物量较低。长江口生物量的年间变动与外海水势力有关。高生物量分布区往往位于长江口水域的东侧,当外海暖水势力强盛时,高生物量分布区向长江口伸展,使整个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增高,而当外海暖水势力较弱时,高生物量分布区范围缩小。2001至2003年浮游动物生物量逐年迅速降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丰度变化是影响长江口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生物量 年间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张美昭 张兆琪 李德尚
:1997年 4月 5日至 1998年 9月 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 1.36~ 2 0g·L-1,总碱度变动于 2 .4~ 7.2mmol·L-1,pH值 8~ 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耐盐种或喜盐种 ,一些是典型的盐水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团焰毛虫、双环栉毛虫、锥瓶口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和绿色前管虫 (原生动物 ) ;褶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卜氏晶囊轮虫、简单前翼轮虫、角三肢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 (轮虫 ) ;微型裸腹和长肢秀体(枝角类 ) ;细巧华哲水蚤、近邻剑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荣 左涛 万瑞景 林群 李显森 王俊 金显仕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雪莲 钟俊生 毛成责 李安东 杨平海
为了探讨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碎波带设置8个站点,以浮游Ⅰ型生物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67种,浮游幼虫10类,共计77个种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最多,共56种,占总种数的72.73%,其中枝角类3种,桡足类43种,其他甲壳动物10种。此外,毛颚动物4种,水母类7种。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13种,其中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小拟哲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2种。泗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慧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纪毓鹏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贾晓平 杨圣云 廖秀丽 李纯厚
为全面掌握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07—2008年在大亚湾开展的4个航次124个站次的海洋生物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更替频繁;(2)优势种组成简单,季节变化明显,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与过去相比,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但种类和优势种的更替率均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单一种优势地位明显提高。大亚湾生态环境随季节的变幅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明显下降。海水温度的升高,改变了大亚湾暖水性浮游动物种类的生活周期;而且营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赤...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大亚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红 祁峰 谢春刚 陈朋 马燕武
于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对博斯腾湖大湖区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出浮游动物83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7种(属),轮虫42种(属),枝角类10种(属),桡足类4种(属)。浮游动物在种类上以淡水习见的广温性种类为主,兼有嗜暖种和嗜冷种;数量上小型浮游动物占优势(>64.8%);生物量上大型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占主导地位(>85.2%)。物种丰富度指数8月(夏季)最高(1.52),1月(冬季)最低(0.74);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10月(秋季)最高(3.01和0.95),1月最低(0.75和0.63)。群落多变量分析表明,博斯腾湖西北部(黄水区)和西南部...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子涵 钟俊生 胡敏 侯世挺 仇延舫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
关键词:
杭州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阙江龙 徐兆礼 孙鲁峰
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丰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 ind/m3、280.01 ind/m3、4.32ind/m3和14.78 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峰季比东海提前了一个季节。冬春两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相近,在湾内和沿岸水域数量高于近海水域。相反,在夏秋季,丰度在近海水域明显高于沿岸及湾内水域。浮游动物在各季节不同的分布特征与该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孙岳 徐兆礼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
关键词:
椒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 钟俊生 蒋日进 林楠 葛珂珂 陈渊戈
为探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 cm,网目0.2mm)共拖网156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4种,浮游幼虫10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共63种(桡足类43种,枝角类15种,其他5种),水生昆虫5种,轮虫3种,水母类2种,毛颚动物1种。最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优势度Y=0.52;其次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Y=0.22。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以河口半咸水性浮游动物为主,受长江径流量、外海水团、温度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