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2)
- 2023(2373)
- 2022(2063)
- 2021(1892)
- 2020(1635)
- 2019(3665)
- 2018(3656)
- 2017(6930)
- 2016(3835)
- 2015(3981)
- 2014(3867)
- 2013(3883)
- 2012(3651)
- 2011(3247)
- 2010(3271)
- 2009(2868)
- 2008(2857)
- 2007(2499)
- 2006(2234)
- 2005(2016)
- 学科
- 济(16202)
- 经济(16194)
- 业(8379)
- 管理(7794)
- 企(6892)
- 企业(6892)
- 方法(6492)
- 数学(5870)
- 学(5824)
- 数学方法(5815)
- 结构(4893)
- 地方(4587)
- 中国(4474)
- 财(4450)
- 产业(3934)
- 制(3811)
- 农(3642)
- 税(3246)
- 体(3065)
- 税收(3052)
- 收(3020)
- 产业结构(2910)
- 业经(2868)
- 务(2835)
- 财务(2835)
- 财务管理(2832)
- 企业财务(2770)
- 体制(2729)
- 融(2556)
- 金融(2556)
- 机构
- 大学(53179)
- 学院(52652)
- 研究(22228)
- 济(21050)
- 经济(20645)
- 管理(17539)
- 中国(16475)
- 科学(15396)
- 理学(15175)
- 理学院(14900)
- 管理学(14551)
- 管理学院(14437)
- 所(12203)
- 研究所(11510)
- 农(11334)
- 京(11293)
- 财(9740)
- 中心(9674)
- 农业(9086)
- 业大(9011)
- 院(8567)
- 江(8117)
- 财经(7794)
- 范(7430)
- 师范(7291)
- 室(7251)
- 省(7173)
- 经(7156)
- 北京(7024)
- 研究院(6979)
- 基金
- 项目(38783)
- 科学(30569)
- 基金(28858)
- 家(27090)
- 国家(26933)
- 研究(24743)
- 科学基金(22179)
- 自然(15726)
- 社会(15608)
- 基金项目(15534)
- 自然科(15348)
- 自然科学(15345)
- 自然科学基金(15086)
- 社会科(14869)
- 社会科学(14865)
- 省(14670)
- 划(13556)
- 资助(11823)
- 教育(10945)
- 重点(10021)
- 发(9028)
- 编号(8728)
- 计划(8676)
- 部(8464)
- 科研(8086)
- 科技(7749)
- 创(7683)
- 创新(7355)
- 专项(6911)
- 成果(6854)
共检索到77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朗 杨杰青 周进
为了解象山港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根据2022年4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象山港水域仔稚鱼和同步环境的调查数据,分析水域仔稚鱼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及重叠系数,利用方差比率和x~(2)检验分析揭示优势种种间连结性,使用冗余分析方法阐释仔稚鱼群落结构和典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象山港水域内共有仔稚鱼22种,隶属于9目16科;春季主要仔稚鱼(IRI≥100)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与东方鲀属一种(Takifugu sp.),夏季为侧带小公鱼属一种(Stolephorus sp.)、肩鳃鳚属(Omobranchus spp.)和鳓(Ilisha elongata)。日本鳀和鮻为广生态位种,中国花鲈、东方鲀属一种、肩鳃鳚属,鳓和侧带小公鱼属一种为中生态位种,春、夏季主要仔稚鱼生态位重叠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49~0.88和0.36~0.89。象山港春、夏季主要仔稚鱼总体以正联结关系为主,象山港春、夏季主要仔稚鱼种间连结性为正相关,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稳定性较强。春季温度和盐度、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与活性磷酸盐分别是影响日本鳀、中国花鲈、鮻和东方鲀属一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夏季透明度和温度、溶解氧与透明度是影响侧带小公鱼属一种、肩鳃鳚属和鳓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可为今后开展该海域的环境保护、增殖放流与渔业科学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宇坛 李圣法 杨林林 袁兴伟 姜亚洲 林楠
为研究象山港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ⅠⅩ),用方形网(网口为1 m×2 m,网目1.0 mm)采集仔稚鱼,同时采集温度、盐度和浮游动物等数据。调查期间采集仔稚鱼180 254 ind共45种,隶属25科39属,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鮻(Chelon haematocheilus)、斑尾刺鰕虎鱼
关键词:
象山港 仔稚鱼 种类组成 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柳昊 张文超 李文甲 刘殊豪 田浩 王艺翰 叶振江 田永军
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黄海重要的捕捞对象,也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大型鱼类的主要饵料。探究鳀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分布及生长特征,是深入了解鳀补充机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9年夏季黄海中部断面(119°70′E~123°50′E,35°50′N~36°50′N)调查数据,探究了鳀鱼卵、仔稚鱼的分布特征;分析比较了5种分布模型,选取Tweedie GAM模型研究了鳀鱼卵、仔稚鱼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鳀仔稚鱼耳石微结构分析,估算了鳀仔稚鱼的日龄和体长组成,逆推孵化日期,构建幂函数早期生长方程。结果显示,2019年夏季在山东半岛南部35°50′N断面海域形成鳀鱼卵的密集分布区,仔稚鱼密集分布区为123°50′E、35°50′~36°50′N纵向断面海域。盐度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仅对鱼卵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3~26℃。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211尾鳀仔稚鱼的日龄,体长为4~24mm,优势体长组为12~14mm,日龄为12~40d,优势日龄组为18~20d;耳石增长率为3.08~5.90μm/d,其变化趋势在2个航次间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月份间的温度差异有关。本研究为鳀资源的早期生长和补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鳀 鱼卵 仔稚鱼 分布 早期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涂梁莉 刘卫霞 隋吉星 曲方圆 赵凡淇 钟海霞 张蒙生 于子山
2006年8月在山东南部沿岸海域3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92种,甲壳类42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9种,其他类群10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0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2 g/m2。根据IRI指数,优势种前4种分别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和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Shanno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高天翔 万瑞景 张沛东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Konosirus punctatus)、油(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钟俊生 吴美琴 练青平
为了探明春、夏季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月变化,2004年和2005年5-8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14 309尾,其中2004年5 921尾(平均密度109.6尾/网),2005年为8 388尾(平均密度186.4尾/网),属于24科,53属,约62种。2年均以5月份种数最少,但2004年6、7月种数最多,2005年以7月种数最多。2004年7月平均密度最大(311.9尾/网),5月最小(20.8尾/网),而2005年最大平均密度出现在6月(459.1尾/网),最小平均密度为8月(29.3尾/网)。2年春夏季的优势种前3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丰美萍 邱继琛 宋全健 边文华 章守宇 彭丽洁 王凯
以上海市浦东临港芦潮引河支流河段为例,选取3个相通的不同污染程度的位点,采取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夏季真核周丛生物群落组成和定殖过程,并结合环境参数,分析了周丛生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调查共获得36个样品,鉴定周丛生物30门681属。主要的门有轮虫门、绿藻门和纤毛虫门,属有五盘轮虫属、旋轮虫属、钟虫属、瘤丽星介属等。调查期间周丛生物群落结构随定殖时间变化显著,不同污染程度河流周丛生物群落组成呈现显著性差异且优势种变化也不同,H点和Y点在后期均出现纤毛虫减少和绿藻成为优势类群的演替现象。冗余分析表明盐度对周丛生物群落影响显著(P < 0.01)。不同生物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五盘轮虫属、旋轮虫属和钟虫属等优势属与环境因子有着较高的相关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滨海河道水体周丛生物的多样性和时空演替特征,为受损水体周丛生物开展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超 王宇坛 刘尊雷 张辉 林昱 姜亚洲 李圣法 林楠
为了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Ⅰ~Ⅹ),以方形网(网口为1 m×2 m,网目1.0 mm)采集象山港水域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同时利用cTD采集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等数据。结果表明,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出现时间为4月初至6月初,鱼卵的丰度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4月中旬至5月初为高峰期。仔稚鱼出现时间相对滞后且提前结束,持续时间短,集中在5月初至5月中旬。鱼卵和仔稚鱼主要分布于港口和港中部水域,其中鱼卵、卵黄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刘尊雷 林楠 李圣法 程家骅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月)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亚洲 金海卫 朱增军 潘国良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秋志 廖剑宇 伍凯 刘全儒 周云龙 江源 龚玲
于2010年7月对东江流域主要支流进行调查,共布设79个有效样点,定量鉴定出原生动物和轮虫共计36属,据此研究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运用小型浮游动物辅助评估河流水环境状况可能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多数样点内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呈现种类少、密度小的特征,在样点内相对密度占绝对优势的种类多,但在样点内相对密度和区域频度均占优势的种类少;②顺流而下,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多样性均趋向增大,第一优势种类相对密度趋向降低,优势种类频繁变化,种类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小型浮游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关系较为密切,具备成为评估河流水环境状况辅助或备选指标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捷 陈佳杰 徐兆礼
为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吕泗渔场沿岸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海海域春夏两季共出现虾类18种,其中春季11种,夏季15种;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鲜明鼓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研究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春季以暖温性生态类群为主,夏季以暖水性生态类群为主。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的外侧。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玖金 林宏贵 周鑫 尤花 李云 张健
为研究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在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个不同坡位(海拔分别为1 088 m,987 m和830 m)的柳杉人工林设置样地(分别为样地Ⅰ,样地Ⅱ和样地Ⅲ)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3.46×104只·m-2,隶属于5门13纲94类,其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以样地Ⅲ最高,分别为6.53×104只·m-2和66类,以样地Ⅰ最低,分别为1.35×104只·m-2和38类,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呈现出随坡位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各土层土壤动物密度均随着坡位的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隋金玲 胡德夫 李凯 李镇宇
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北京市20个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0种,分属16目34科,其中雀鹰、红隼、鸳鸯和纵纹腹小4种属于Ⅱ级国家保护动物。结果表明:不同绿化带内鸟类多样性、均匀性和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植物种类、植被结构与鸟类种类多样性密切相关。恢复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通过对不同绿化带内鸟类多样性、均匀性及相关性进行比较,针对北京城区现有绿化带存在的问题,就绿化树种的选择及其搭配、绿地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绿化带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