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
- 2023(1818)
- 2022(1492)
- 2021(1447)
- 2020(1213)
- 2019(2553)
- 2018(2514)
- 2017(4079)
- 2016(2456)
- 2015(2530)
- 2014(2464)
- 2013(2483)
- 2012(2270)
- 2011(2196)
- 2010(2314)
- 2009(2242)
- 2008(2209)
- 2007(1936)
- 2006(1811)
- 2005(1638)
- 学科
- 学(9338)
- 济(8048)
- 经济(8047)
- 环境(6804)
- 管理(5706)
- 生态(5220)
- 资源(3008)
- 经济学(2885)
- 农(2764)
- 划(2758)
- 和(2607)
- 业(2453)
- 规划(2426)
- 环境规划(2400)
- 理论(2252)
- 发(2122)
- 域(2004)
- 生物(2002)
- 区域(1995)
- 地方(1940)
- 区域环境(1850)
- 方法(1837)
- 农业(1780)
- 企(1648)
- 企业(1648)
- 教育(1586)
- 业经(1583)
- 中国(1574)
- 生态学(1503)
- 发展(1362)
- 机构
- 大学(38042)
- 学院(37479)
- 研究(16856)
- 科学(14441)
- 农(12820)
- 济(10821)
- 中国(10634)
- 经济(10549)
- 农业(10321)
- 管理(10098)
- 业大(9978)
- 所(9933)
- 研究所(9492)
- 京(8815)
- 理学(8423)
- 理学院(8237)
- 管理学(7941)
- 管理学院(7879)
- 中心(7109)
- 农业大学(6987)
- 室(6652)
- 实验(6301)
- 省(6236)
- 科学院(6218)
- 江(6087)
- 实验室(6072)
- 范(6024)
- 院(5944)
- 师范(5889)
- 重点(5776)
共检索到53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丽 袁明龙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豆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害虫,不但直接取食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豌豆蚜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模式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多样的生殖方式、表型可塑性以及与细菌复杂的共生关系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众多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全面总结了豌豆蚜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豌豆蚜的多型现象和内共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研究豌豆蚜在全球气候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下生物生态学特性演变规律的必要性,加强其生态适应性及多型现象等遗传机制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亚玲 刘长仲 李春杰
研究关于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求豌豆蚜子代生长发育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的响应特性。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成蚜经过3个光照强度(低5 722 lx,中11 778 lx和高17 389 lx)和3种光周期(10 h光/14 h暗、16 h光/8 h暗、22 h光/2 h暗),分别测定各处理下豌豆蚜子代的发育历期、体重差、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有翅蚜率和若蚜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低光照强度下,光周期10 h光/14 h暗时,绿色比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有翅蚜率高,相对日均增长率减小10.26%(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泽君 颜永碧 夏定久 李治国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青麸杨(Rhuspotaninimaxim)叶上致瘿成倒卵壮肚形倍的蛋肚倍蚜(KaburagiaovatirhustcolaXiang)春迁蚜(具翅性母)的形态特征、生活周期、冬寄主藓类植物、自然分布地理环境、人工培育的产品质量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郭淑霞 赵洋民 周成刚 李吉全 殷灿
【目的】对青檀绵叶蚜的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种群动态和趋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有效积温:设置5个处理温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发育历期,通过回归直线法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测量并记录每头成蚜的体长和体宽,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温度间蚜虫体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种群动态:定期观察青檀绵叶蚜从越冬卵的孵化至叶片完全脱落的种群动态,然后绘制青檀...
关键词:
青檀 青檀绵叶蚜 新害虫 生态学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天璇 袁明龙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丰富的翅色型,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全面了解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异色瓢虫研究概况出发,全面总结了我国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捕食效应、翅色型多样性、人工繁殖及释放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究其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翅色型多态性的遗传学基础,推动该虫人工繁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为异色瓢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柴守权 许国莲 谢开立 赵培仙 冯永刚 李品军
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蒋廷杰
在利用稻鸭互利共生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免耕技术引入稻田生态系统,形成稻田免耕养鸭技术新体系.从土壤生物学特性方面对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评价该系统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各处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在剖面中有明显的上高下低的分布趋势,特别是 0~5 cm 土层,NCD(免耕养鸭处理)量高于同层次的 NCND(免耕不养鸭处理)和 CCND(翻耕不养鸭处理).NCD 的剖面分布也是呈现上高下低的格局,但5~15 cm土层中各微生物数量和总数均大于NCND和CCND处理中同层次的微生物数.上下两层土壤中,NCD 与 CCND 和 NCND 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和 谢开立 曹葵光 罗长维 甘云浩
华山松球蚜 (PineusarmandicolaZhang)是华山松 (PinusarmandiFranch)的重要食叶性害虫。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 2 2 2林场为研究试验点 ,对华山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 ,首次发现了华山松球蚜的第一寄主丽江云杉 (Picealikiangensis (Franch .)E .Pritz .)和其有性世代。华山松球蚜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 (以前研究者所观察到的华山松球蚜仅有无性世代 ) ,它在两种寄主华山松和丽江云杉上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在有丽江云杉的情况下 ,华山松球蚜以伪干母产的一部份卵孵化的具翅性母飞到丽江云杉上 ,产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伟杰 张彦波 王利琳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研究豌豆花发育对于豆科植物特别是大豆产量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豌豆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通过比较拟南芥和豌豆花发育机制的异同,从豌豆花分生组织属性的决定和花器官属性的决定两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豌豆花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显明 张金国 冯俊现
乌桕金带蛾(Eupterote sapivora Yang)属鳞翅目带蛾科,是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树上重要的害虫,还为害22种重要的经济林和用材林。幼虫取食叶片、嫩枝及花萼。该虫在贵州常年成灾,受害面积达30多万亩,可使乌桕籽减产20%,出油率下降8%—15%。为开展防治技术研究,我们于1986—1988年在正安县、遵义县对其生物生态学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乌桕金带蛾 生物生态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德洪
商业集群并不是僵化的"中间性组织",而是生命有机体,商业集群的形成是商业企业之间不断竞争的结果,商业集群的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基于商业集群的特点,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及种群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商业集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与竞争机制在商业集群保持生态均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商业集群内的商业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实现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的互利共生与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整个商业集群系统循环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交易费用,相互合作的商业企业之间也可通过相互学习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在共同利益与各自利益基础上,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乔格侠 姜立云 周成刚 赵洋民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
关键词:
青檀 青檀绵叶蚜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陈小忠 徐惠
竹梢凸唇斑芽在浙江临安 1a繁殖 5 0余代 ,无越冬阶段 ,月月危害竹子。若蚜有红色和绿色 2种颜色 ,有翅孤雌蚜绿色为多。有翅孤雌蚜和若蚜常成堆地聚集在嫩竹叶背面、笋尖和未伸展的幼竹叶上刺吸危害。气温是影响竹梢凸唇斑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烟熏、喷雾和刮干涂药等多种方法 ,防治效果达 97%以上。参 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昌俊 王绍柏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了天麻蚜蝇Azpeytia shirakii Hurkmans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结果表明:天麻蚜蝇在湖北省宜昌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化蛹越夏,10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第1代产卵高峰期在5月;第1代幼虫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产卵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天麻蚜蝇属白昼活动型,成虫交尾时间主要集中在10:00-17:00,产卵多选择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的地方;土壤中的越冬蛹在天气晴朗时可自行掘洞爬出土壤表面,遇冷则退缩回洞中。
关键词:
天麻蚜蝇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吴继来 蔡晓虹 徐炳潮
Metamacropodaphis sp.was a new species belonging to Callaphididae of Homoptera.I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Lin'an of Zhejiang Province. Metamacropodaphis damaged the bamboo species for shoot production such as Phyllostachys praecox and P.prominens and caused severe effect on shoot ba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