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5)
- 2023(7690)
- 2022(6522)
- 2021(5974)
- 2020(5194)
- 2019(11686)
- 2018(11426)
- 2017(22093)
- 2016(12059)
- 2015(13260)
- 2014(13144)
- 2013(12865)
- 2012(12040)
- 2011(10726)
- 2010(10638)
- 2009(9659)
- 2008(9566)
- 2007(8579)
- 2006(7618)
- 2005(6955)
- 学科
- 济(46636)
- 经济(46588)
- 业(34259)
- 管理(34036)
- 企(28394)
- 企业(28394)
- 方法(23353)
- 数学(20531)
- 数学方法(20278)
- 财(14150)
- 学(14023)
- 农(11860)
- 中国(11630)
- 业经(10449)
- 务(9937)
- 财务(9920)
- 财务管理(9898)
- 制(9805)
- 企业财务(9639)
- 理论(8259)
- 农业(7994)
- 产业(7864)
- 贸(7856)
- 贸易(7853)
- 银(7760)
- 银行(7717)
- 技术(7714)
- 易(7650)
- 融(7441)
- 金融(7441)
- 机构
- 大学(178925)
- 学院(174723)
- 济(67553)
- 经济(66163)
- 管理(64491)
- 研究(64093)
- 理学(55956)
- 理学院(55218)
- 管理学(54009)
- 管理学院(53692)
- 中国(46446)
- 科学(43649)
- 农(40111)
- 京(38417)
- 所(34574)
- 业大(32617)
- 农业(32337)
- 研究所(32009)
- 财(31200)
- 中心(29275)
- 江(26437)
- 财经(25376)
- 北京(23556)
- 经(23274)
- 院(22836)
- 范(22348)
- 师范(21894)
- 经济学(21275)
- 农业大学(21174)
- 省(20652)
- 基金
- 项目(124864)
- 科学(97677)
- 基金(92689)
- 家(85494)
- 国家(84882)
- 研究(81924)
- 科学基金(70972)
- 社会(52101)
- 社会科(49491)
- 社会科学(49474)
- 自然(49459)
- 基金项目(49020)
- 自然科(48392)
- 自然科学(48371)
- 省(48132)
- 自然科学基金(47617)
- 划(42171)
- 资助(38561)
- 教育(37955)
- 编号(30584)
- 重点(29006)
- 部(27436)
- 计划(26241)
- 发(25948)
- 创(25430)
- 成果(25317)
- 科研(25104)
- 创新(23937)
- 科技(22800)
- 教育部(22719)
共检索到253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鹏飞 乔海莉 雷朝亮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蓉 季清娥 杨建全 陈家骅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切割潜蝇茧蜂的触角感器,并测定了触角对其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EAG).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雌成虫触角有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等4种,雄虫除了有以上4种外,还有腔形感器;雄虫的腔锥形感器比雌虫多.切割潜蝇茧蜂交配前的雌雄虫对反-2-癸烯醛和香橙烯的EAG反应最强烈;交配后雌雄虫触角最高EAG反应值均由里那醇引发.雌虫的里那醇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雄虫的里那醇和α-法呢烯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切割潜蝇茧蜂 触角感器 触角电位反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辉 宋月芹 田晓丽 仵均祥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种类与分布,以期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当天羽化的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各10头,对触角进行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呈丝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数量与分布不同。【结论】梨小食心虫有丝状触角,其上共分布有7种类型的感器,且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分布规...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玲 耿硕 仵均祥 张国云 李怡萍
金龟甲是危害严重的一类地下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危害,防治比较困难。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小黑棕金龟(apogonia chinensis Moser)2种金龟甲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2种鳃金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形态基本相同,鞭节分为棒状部和鳃状部,鳃状部都是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棒状部都由4节组成,小黄鳃金龟触角感器有6种,小黑棕鳃金龟触角感器7种。2种鳃金龟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金龟甲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曼 任春光 杨茂发 姚松林 徐思远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竹织叶野螟雌雄蛾触角感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织叶野螟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分为74~80个亚节的鞭节组成。触角上存在7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Ⅰ型、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hm氏感器为雌雄蛾所共有,腔锥形感器Ⅱ型、耳形感器Ⅱ型仅分布于雄蛾触角上,且腔锥形感器Ⅱ型为螟蛾科首次发现。对竹织叶野螟触角各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间触角感器形态和数量差异进行描述,此外就竹织叶野螟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感器间的差异进行讨论。
关键词:
螟蛾科 竹织叶野螟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桂荣 郭予元 吴孔明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种感器 ,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感器 ,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触角表面存在表皮隆起结构 ,特别是在中部和基部 ,表皮隆起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棱形刺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棉铃虫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感受器淋巴液和感觉神经细胞树突等结构组成。它们的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区别 :毛形感器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月芹 董钧锋 孙会忠 段爱菊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触角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7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的端3节特化形成鳃片.共发现5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和耳形感器,每种感器均包括2个亚类.感器主要分布于鞭节的鳃状部,其中,毛形感器仅分布在触角的外表面,其他类型的感器则分布在鳃片的内侧面.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一致,但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骁 张雅林 冯纪年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各类感器的功能和感受机理、与外界的化学通讯机制等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苹果蠹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鳞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背面,栓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其他类型感器在触角腹面、背面均有分布。每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感器在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的...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佳宁 孙媛媛 任昊杰 孙悦 刘用垄 左城 王荣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感器的分布及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2种亚型)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除毛形感器有直立和弯曲2种形态外,其余4种感器均直立。刺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4种感器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木毒蛾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涛 朱雪姣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李兴文 王蓬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可 王小艺
[目的 ]触角是昆虫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触角感受器是昆虫嗅觉识别的最小形态学单元。为了明确多种林木蛀干类吉丁虫和天牛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触角感受器种类和形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蜂触角及其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感受器在不同性别成蜂触角上的分布规律和数量。[结果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呈膝状,雌雄蜂触角均为13节,包括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雄蜂触角显著长于雌蜂。在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受器,包括2种刺形感器、3种毛形感器、1种锥形感器、1种板形感器、2种栓锥形感器、1种腔锥形感器和1种鳞形感器。雌蜂触角上存在10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型和II型、锥形感器为其特有。雄蜂触角上存在8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II型为其特有。毛形感器I型、锥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和II型)和腔锥形感器各自数量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一致,而其余类型感受器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不等。在雌雄蜂共有的感器类型中,刺形感器I型、栓锥形感器I型在雌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雄蜂更多;而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I型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雌蜂更多;腔锥形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蜂之间相同。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表面有微孔,是典型的化学感器。[结论 ]本研究解析了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发现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雌雄蜂的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触角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寄生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孟庆繁 宗翔 高文韬
作为探讨栗山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配偶定位等行为机制的一部分,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山天牛触角的形态、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山天牛触角上有锥形感受器7个亚型、刺形感受器4个亚型、毛形感受器2个亚型、齿形感受器2个亚型、芽形感受器1个亚型、钟形感受器1个亚型;锥形感受器Ⅳ、刺形感受器Ⅳ为雌虫特有的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Ⅴ、锥形感受器Ⅵ、锥形感受器Ⅶ、毛形感受器Ⅰ和钟形感受器为雄虫特有的感受器;触角感受器数量上雌虫多于雄虫,雌虫触角腹面感受器数量略多于背面,但都差异不显著。栗山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受器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的差异表明,雌雄虫可能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信息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慧 严善春 李杰 高璐璐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落叶松重要枝梢害虫松瘿小卷蛾触角感器类型、结构、分布进行研究。松瘿小卷蛾触角共有8种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同,但类型、数量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在鳞翅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板形感器,其顶端具孔,可能具有味觉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伟 毕嘉瑞 刘梅 张吉辉 张益恺 臧连生
【目的】了解杨背麦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超微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杨背麦蛾雌、雄蛾的触角感器。【结果】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少部分位于柄节和梗节。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B?hm氏鬃毛(BBⅠ型和BBⅡ2种亚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SBⅠ和SBⅡ2种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和耳形感器表皮具多孔,属于嗅觉感器。雌、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雄蛾触角与雌蛾相比,亚鞭节多1~4节;毛形和锥形SBⅡ感器明显长于雌蛾;刺形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明显长于雌蛾;毛形、锥形、刺形、腔锥形和鳞形感器总数均明显多于雌蛾。【结论】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雌、雄蛾触角感器在数量和特征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关键词:
杨背麦蛾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洪亮 王丙丽 李广花
应用电子扫描技术,对日本草履蚧雌、雄成虫触角、足及雄虫翅上的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雄体表共存在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C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最多,触角、足、翅上均有大量分布,占总感受器数量的90%。其他类型的感受器数量均较少,仅占总感受器数量的10%。腔形感受器、C形感受器只分布于雄虫,而腔锥形感受器仅见于雌虫。
关键词:
草履蚧 触角 足 翅 感受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