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8)
- 2023(5687)
- 2022(4750)
- 2021(4265)
- 2020(3573)
- 2019(7718)
- 2018(7397)
- 2017(13314)
- 2016(7613)
- 2015(8034)
- 2014(7468)
- 2013(7241)
- 2012(6554)
- 2011(5680)
- 2010(5339)
- 2009(4978)
- 2008(4700)
- 2007(4011)
- 2006(3270)
- 2005(2647)
- 学科
- 济(24236)
- 经济(24206)
- 业(20354)
- 管理(19322)
- 企(15682)
- 企业(15682)
- 方法(12086)
- 数学(11040)
- 数学方法(10967)
- 学(9190)
- 农(7879)
- 财(7035)
- 贸(6932)
- 贸易(6931)
- 易(6777)
- 中国(6107)
- 业经(5765)
- 农业(5527)
- 技术(4915)
- 环境(4730)
- 务(4539)
- 财务(4538)
- 财务管理(4534)
- 企业财务(4330)
- 产业(4022)
- 制(3979)
- 银(3717)
- 划(3693)
- 银行(3670)
- 地方(3631)
- 机构
- 大学(106571)
- 学院(106007)
- 研究(39761)
- 济(38871)
- 经济(38236)
- 管理(36830)
- 农(35433)
- 理学(33480)
- 理学院(32993)
- 管理学(32224)
- 管理学院(32074)
- 科学(31461)
- 农业(28979)
- 业大(27151)
- 中国(27119)
- 所(22803)
- 研究所(21761)
- 京(21563)
- 农业大学(19727)
- 中心(17397)
- 室(16167)
- 实验(15625)
- 财(15223)
- 业(15179)
- 实验室(15010)
- 江(14966)
- 省(14615)
- 院(14272)
- 重点(14189)
- 科学院(13620)
- 基金
- 项目(84886)
- 科学(64719)
- 基金(62899)
- 家(60424)
- 国家(59972)
- 科学基金(49218)
- 研究(48900)
- 自然(36538)
- 自然科(35737)
- 自然科学(35710)
- 自然科学基金(35123)
- 省(34345)
- 基金项目(34258)
- 社会(31413)
- 社会科(29841)
- 社会科学(29832)
- 划(29636)
- 资助(24774)
- 教育(21573)
- 计划(20892)
- 重点(19876)
- 科技(19689)
- 创(18392)
- 业(18011)
- 科研(17934)
- 发(17891)
- 创新(17345)
- 部(17255)
- 农(16657)
- 编号(16270)
共检索到136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锦裕 韩蓓 卜弘毅 胡俊涛 张鑫 刘令军 苗淑彦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 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寒 吴芸倩 李会峰 王卫民
为探讨日粮中高糖高脂对团头鲂肝脏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组织学方法和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糖高脂连续饲喂8周后,团头鲂肝细胞呈不规则排列,肝细胞空泡化及细胞核偏移。试验构建了6个测序文库,获得了175 820条高质量序列和588个OTUs。在门水平上,试验组(高糖高脂)和对照组鱼肠道微生物菌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试验组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低于对照组。在属水平上,各组主要菌群相对丰度也有所不同,其中试验组Clostridium、Romboutsia和Macelli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6和2倍,而Porphyromonadaceae和Aeromonas相对丰度低于试验组。核心菌群和特有菌群分析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共有OTUs为82个,试验组特有OTUs为26个,主要菌门为变形菌门(57.6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1.54%)和厚壁菌门(11.5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糖高脂饲料投喂团头鲂8周后,对团头鲂肝脏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并对其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的菌群组成与结构产生影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可能对宿主的健康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洙
研究在低蛋白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水平对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225羽2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粮为粗蛋白质13%(Ⅰ组)的无氨基酸添加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在基础饲粮中按氨基酸需要量的100%(Ⅱ组)、110%(Ⅲ组)、120%(Ⅳ组)和130%(Ⅴ组)添加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试验期为40周。结果表明:试验期内氨基酸添加Ⅲ组产蛋率最高,平均达到83.6%,分别比试验Ⅱ、Ⅳ、Ⅴ组及其对照组平均高出7.2%(P<0.05)、3.4%、4.2%(P<0.05)和12.4%(P<0.05);不同周龄段中Ⅲ...
关键词:
蛋鸡 低蛋白饲粮 氨基酸 盲肠菌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杰 梁旭方 李姣 何珊 窦亚琪
为研究翘嘴鳜对基础饲料中植物蛋白的吸收和利用,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3.83±0.93)g的翘嘴鳜81尾,共设计9组等氮等能的流体饲料:FM为全鱼粉对照组;R12为菜粕替代水平12.5%;R37为菜粕替代水平37.5%;R12+L、R12+M分别为低菜粕组补加赖氨酸、蛋氨酸;R37+L、R37+M分别为高菜粕组补加赖氨酸、蛋氨酸;R37+LM、R12+LM分别为高低菜粕组同时补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进行为期1周的灌胃试验。试验结果发现,高菜粕替代会对翘嘴鳜肠道粘膜结构造成破坏,同时降低肠道Na+-K+-ATP酶活力,影响肠道吸收和转运。但是补充赖氨酸可以有效缓解肠道损伤,改善肠道吸收;补加赖氨酸还可以降低肌肉中腺苷单磷酸脱氨酶ampd1基因表达,减少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分解代谢,促进氨基酸保留,用于蛋白质合成。低菜粕替代不会对肠道粘膜结构和Na+-K+-ATP酶活力造成影响,补加赖氨酸可以加速肠道转运效率,同时补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还可以减少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表达,进一步减少肝脏中游离氨基酸脱氨分解作用,极大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鱼体生长。本试验结果证实了翘嘴鳜对于12.5%的菜粕水平替代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补加赖氨酸可进一步加速肠道转运效率和减缓游离氨基酸脱氨分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雅丽 王语同 孙晶 卢运超 陈天楠 王于众 舒锐 吴丛迪 胡鲲
为了解可控式集装箱养殖模式对乌鳢营养组成、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传统池塘养殖乌鳢(Channa Argus)(TW)作为对照,比较了其与可控式集装箱养殖乌鳢(JW)在肌肉营养组成(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组织形态(肌肉、肠道)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两种养殖模式下乌鳢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从两种养殖模式的乌鳢肌肉检测出了16种常见氨基酸,其中TW组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JW组(P<0.05),JW组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W组(P<0.05),JW组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之和显著高于TW组(P0.4,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ω-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TW,P<0.05)。两组养殖模式中,TW组乌鳢的肌纤维比JW组的更细,体现为密度大、直径小,肌间脂肪高于JW组,表明TW组乌鳢肉质口感更好。而JW组乌鳢肌肉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更大,表明JW组乌鳢运动量较大,生长更快。JW组乌鳢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多于TW组,表明JW组乌鳢肠道对营养的吸收更好,且能更好的保护肠道健康。JW组乌鳢的肠道皱壁相比TW组更宽,隐窝更深,表明JW组乌鳢肠道对营养的吸收效率更高。两种养殖模式下乌鳢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有显著差异(P<0.05),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梭菌科(Clostridiaceae_1)在JW组乌鳢肠道中丰度最高,是JW组的肠道优势菌群;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梭杆菌科(Fusobacteriaceae)在TW组乌鳢肠道中丰度最高,是TW组的肠道优势菌群。研究结果从多个角度评价了新型集装箱控制养殖模式对乌鳢品质的影响,为集装箱养殖模式的技术创新和水产养殖模式改进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吕木 乐国伟 施用晖
以蛋氨酸作为惟一氮源和碳源,设添加L-蛋氨酸(M et)组(试验组)和不添加L-蛋氨酸组(对照组),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这2组的瘤胃微生物谷草转氨酶(A 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M et对A ST和ALT活性无明显影响,添加M et后产物中游离甘氨酸(G ly)含量和蛋氨酸(M et)含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培养液中游离半胱氨酸(Cys-s)和丝氨酸(Ser)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丁李 王玲 鲁康乐 宋凯 张春晓
为探讨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50%和100%的鱼粉形成3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FM、 B1和B2组,饲喂初始体重为(40±0.3)g的牛蛙,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营养物质消化率、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标。结果显示:各组间牛蛙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豆粕替代鱼粉显著降低牛蛙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其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分析结果显示,豆粕100%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牛蛙空肠和回肠蛋白酶活性,B1和B2组牛蛙回肠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M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对牛蛙肠道组织形态观察发现,豆粕替代鱼粉后肠道绒毛高度、肌层厚度和柱状上皮高度显著降低。豆粕替代鱼粉后肠道促炎因子IL-1β、IL-17、IL-8和TNF-α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牛蛙饲料中大量使用豆粕会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产生负面的影响,并诱导肠道炎症发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锡阁 周成翀 吴志新 王辉 罗燕儿 陈孝煊
从4种具有优良发酵豆粕能力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米根霉、产黄青霉)中筛选最优发酵菌株组合,以粗蛋白含量和大豆肽含量为评价标准,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豆粕固态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B-8和米根霉M-1为最优发酵菌株组合。复合发酵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根霉同时接入到豆粕中,两菌株接种比例2∶1,发酵总接种量10%,发酵温度40℃,料水比1.0∶1.4(质量比),发酵时间96 h。豆粕经复合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大豆肽、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升,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大分子蛋白质基本降解为10 ku以下的小分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结果表明,豆粕经复合发酵后营养成分显著增加,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营养品质得到改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添晔 许晨远 敖蕊 朱崇淼 姚文 郑卫江
[目的]本试验研究发酵豆粕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320只33日龄海兰褐蛋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2.5%、5.0%、7.5%和10%发酵豆粕等能等蛋白替代基础饲粮中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为期28天。[结果]1)不同比例发酵豆粕对蛋雏鸡各阶段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比例发酵豆粕对总能、干物质和钙的表观代谢率无影响(P>0.05);但2.5%发酵豆粕组粗蛋白、粗灰分和总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5%和7.5%发酵豆粕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10%发酵豆粕组(P<0.05);5%发酵豆粕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发酵豆粕组(P<0.05)。4)2.5%发酵豆粕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2.5%发酵豆粕组盲肠食糜中普氏菌属9(Prevotella_9)和Mucispirill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和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2.5%发酵豆粕对部分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蛋雏鸡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清抗氧化性能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此外,与对照组相比,2.5%发酵豆粕提高了盲肠食糜有益菌(普氏菌属9、布劳特氏菌和颤螺菌科UCG-005属)的相对丰度,抑制了病原菌(螺杆菌属和副萨特氏菌属)的定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耘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的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组成鳜鱼苗各阶段的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中黄杆菌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广华 胡重华 周秋白 张锦华 陈希环 周磊涛 张文平 陈恺文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A(VA)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道结构发育的影响,实验以VA醋酸酯(50万IU/kg)作为添加源,制作添加水平分别为0(3 201)、500(3 620)、1 000(4 010)、2 000(4 730)、4 000(6510)、8 000(9720)、16 000(16 890)IU/kg(括号内为VA在饲料中的实测值)7种不同水平饲料,编号为A~G组,用7种不同水平饲料分别投喂(7.32±0.02)g的黄鳝,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5尾,养殖70 d。实验结束后比较七组黄鳝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并基于生长性能比较A组、D组、G组肠道微生物变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D组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B~G组绒毛高度和C组微绒毛高度显著升高,C~D组肌层厚度和C~E组粘液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以黄鳝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得出黄鳝VA适宜需求量为3 849.96 IU/kg。A、D、G三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其中D组黄鳝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提高了黄鳝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邻单胞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菌群功能预测发现D组显著提高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内分泌系统和其他氨基酸的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以及糖酵解/糖异生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G组显著降低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VA水平可改善黄鳝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环境,提高黄鳝生长性能。综合考虑黄鳝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本实验饲料中适宜VA水平为3 620~4 730 IU/k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金平 杨代勤 杜浩 罗江 熊伟 刘源 朱建强 危起伟
为了解锌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14.77,57.71和364.5 mg/kg的3种不同锌水平的饲料,养殖长江鲟幼鱼8周,采集了后肠粪便,测定了后肠粪便的肠道α-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与OTU数量。结果显示: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1丰富度估计指数(Chao1指数)出现了下降的趋势,364.5 mg/kg组最低,364.5 mg/kg组与14.77 mg/kg组之间差异显著,与57.71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香浓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普系α-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whole tree)值也表现出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且三种指数均在364.5 mg/kg时最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科水平上,梭杆菌科、肠杆菌科与梭菌科类的总和分别占前10种科的80.82%、92.89%、93.37%,表明在不同锌饲料处理水平下,上述3个菌科在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中占据优势。在属水平上,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梭菌属类(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总和分别占前10种属的总和百分比分别达78.32%、81.56%、89.28%,表明这4种细菌属是优势属。三个处理组的总OTU数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三个处理组的OTU数分别为1 160、790、654。上述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长江鲟幼鱼肠道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OTU数量产生了影响,且饲料锌含量过高时会影响长江鲟幼鱼肠道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丰度及OTU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雅静 董立学 田娟 陆星 郭忠宝 罗永巨 文华 蒋明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处理,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3种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8.42±0.09) 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适磷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低磷组和高磷组,饲料系数在适磷组最低。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饲料磷缺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氰胺酸代谢、葡萄糖酸酯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脂肪酸合成;当饲料磷过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酸的生物合成,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表明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罗姆布茨菌属、鲸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的丰度在适磷组最高,分枝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磷能提高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磷缺乏和过量会抑制罗非鱼的氨基酸代谢,磷缺乏会加快脂肪酸合成进程;饲料中适量磷可以提高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肠道健康。
关键词:
磷 吉富罗非鱼 营养代谢 肠道微生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耿道强 产久林 潘彬彬 许强华 刘志国
针对马里亚纳海沟、玛索海沟、新不列颠海沟东部、新不列颠海沟中部等4个采样点的3种钩虾共120个样品,利用16S rRNA-RFLP分析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组成进行研究,并比较了4个采样点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钩虾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有着显著差别。马里亚纳海沟Hirondellea gigas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嗜冷单胞菌属(Psychromonas sp.)和Uncultured bacterium,分别占37.05%和18.52%。玛索海沟Bathycallisoma(syn.Scopelocheirus)schellenbergi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和Uncultured deep-sea bacterium,分别占62.5%和25%。新不列颠海沟东部Alicella gigantean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和Uncultured Mycoplasmataceae bacterium,含量分别占到50%和44.44%。新不列颠中部的A.gigantean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Psychromonas sp.、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Uncultured Mycoplasmataceae bacterium和Uncultured bacterium,含量分别为39.29%、32.14%、14.29%和10.71%。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在玛索海沟S.schellenbergi肠道内占了62.5%,在新不列颠海沟东部A.gigantean肠道内的含量为50%,在新不列颠海沟中部A.gigantean肠道内含量为32.14%,而在马里亚纳海沟H.gigas肠道中仅占3.7%。由此可见,4个采样点3种钩虾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马里亚纳海沟H.gigas肠道内微生物物种最丰富、且种群结构最复杂,玛索海沟S.schellenbergi钩虾和新不列颠海沟A.gigantean钩虾次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志华 高贵琴 张巧玲
采用垂直板聚丙稀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鲤鱼 (LyprinusCarpio)的肠道组织、肠内微生物谷氨酸脱氢酶 (GDH)同工酶进行分析 ,并对GDH活性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摄食添加尿素饲料的鲤鱼肠组织及肠道微生物GDH同工酶谱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试验组多一条酶谱且酶带染色深 ,表明鲤鱼在一定程度上能利用尿素合成 -谷氨酸 ,其合成可以通过肠组织和肠内微生物两条途径进行。而对GDH酶活性测定表明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肠组织和肠内微生物之间的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鲤鱼 肠道 肠内微生物 GDH同工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热应激对蛋鸡肠道菌群结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
体外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及其对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豆粕对松浦镜鲤肠黏膜能量代谢、肠道健康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α-酮戊二酸缓解作用
去皮豆粕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肠道的影响
中华绒螯蟹三种亲本规格子代的生长、肠道微生物菌群和代谢组学分析
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鲈生长及肠道组织的影响
茯砖茶对肠道4种常住微生物的影响
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植物乳杆菌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和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