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4)
- 2023(8144)
- 2022(6976)
- 2021(6267)
- 2020(5030)
- 2019(11361)
- 2018(11257)
- 2017(20625)
- 2016(11681)
- 2015(13180)
- 2014(13144)
- 2013(12884)
- 2012(12671)
- 2011(11736)
- 2010(12049)
- 2009(11090)
- 2008(11061)
- 2007(10198)
- 2006(9371)
- 2005(8754)
- 学科
- 济(53499)
- 经济(53448)
- 业(27641)
- 管理(27424)
- 企(19699)
- 企业(19699)
- 地方(18234)
- 中国(17941)
- 农(16630)
- 方法(16475)
- 数学(13888)
- 数学方法(13657)
- 业经(12853)
- 学(12391)
- 农业(11383)
- 地方经济(10372)
- 发(10314)
- 贸(9542)
- 贸易(9531)
- 银(9395)
- 融(9377)
- 金融(9376)
- 银行(9359)
- 行(9173)
- 易(9127)
- 制(9011)
- 环境(8905)
- 财(8518)
- 技术(8001)
- 理论(7711)
- 机构
- 学院(172334)
- 大学(170048)
- 研究(67863)
- 济(66085)
- 经济(64522)
- 管理(57463)
- 中国(50305)
- 理学(48061)
- 理学院(47305)
- 管理学(46150)
- 管理学院(45834)
- 科学(45515)
- 农(40786)
- 京(38351)
- 所(37380)
- 研究所(33918)
- 农业(32260)
- 业大(30473)
- 中心(30236)
- 财(29077)
- 江(28965)
- 范(25569)
- 师范(25163)
- 北京(24475)
- 省(24313)
- 院(23824)
- 州(23287)
- 财经(22041)
- 技术(22019)
- 科学院(21481)
- 基金
- 项目(109926)
- 科学(84163)
- 研究(77191)
- 基金(75728)
- 家(68031)
- 国家(67388)
- 科学基金(55515)
- 社会(46681)
- 省(46321)
- 社会科(44162)
- 社会科学(44151)
- 基金项目(39703)
- 划(38340)
- 自然(36041)
- 教育(35296)
- 自然科(35192)
- 自然科学(35174)
- 自然科学基金(34530)
- 资助(31207)
- 编号(31142)
- 发(30252)
- 成果(26178)
- 重点(25611)
- 发展(23646)
- 课题(23537)
- 展(23247)
- 创(22748)
- 部(22492)
- 计划(21956)
- 创新(21360)
共检索到280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黎 杨鸣琦 周宏超 蒲鹏 曹光荣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SW,其中02-6B与02-3A2株菌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达到1093.17与1199.64mg/L,说明这2株菌可用于SW生物合成的研究,并有利于降低SW生物合成的成本。
关键词:
豆类丝核菌 苦马豆素 发酵 代谢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鸣琦 张黎
目的探索豆类丝核菌或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动植物损害在细胞生物学上的作用,为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毒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制作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污染的饲料和人工污染豆类丝核菌饲料,饲喂家兔17d,剖检家兔并取其脑、肝脏、肾脏等组织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并将不同浓度的次级代谢产物和不同株的豆类丝核菌分别污染回接的绿豆,待84h培养后,进行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在对动植物细胞损害作用中,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使家兔脑组织和淋巴细胞呈现空泡变性,神经细胞核糖体脱颗粒,粗面内质网扩张等变化;同时还能使植物根部组织结构受损,细胞呈现空泡变性,内膜破裂等变化。结论豆类丝核...
关键词:
豆类丝核菌 次级代谢产物 苦马豆素 毒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绍淑 樊月圆 赵宝玉 王银朝 邵耀东 达能太 哈斯巴图
变异黄芪经甲醇热回流提取,浸膏用稀盐酸溶解,氯仿萃取除杂质,然后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9~11,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25.3mg。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确定为苦马豆素。
关键词:
变异黄芪 苦马豆素 分离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赵清梅 李海利 宋毓民 王妍 张志敏 崔忠华 耿果霞 李勤凡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内生真菌 埃里格孢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德文 曹光荣 程东亮
用溴乙酸制备的活性酯与苦马豆素反应 ,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物 ,产率为 77%。经MP、IR鉴定和元素分析的结果判定 ,白色粉末状物为苦马豆素 -活性酯结合的季铵盐。季铵盐再与 BSA反应 ,产物经透析、冻干后呈白色针状结晶 ,按 BSA计算 ,产率为 91% ,经测定 ,平均每个 BSA分子上结合了 18.17个季铵盐分子。
关键词:
苦马豆素 BSA 活性酯 季铵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德文 曹光荣 李绍君
用升华法从甘肃棘豆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细针状结晶,经TLC、MP、IR、MS鉴定分析确定为苦马豆素,经计算甘肃棘豆中的提取率为 14μg/g。
关键词:
疯草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升华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滨 赵兴华 余永涛 王建华
用40 kH z超声波水媒处理甘肃棘豆草粉1.5 kg,代替传统的索氏提取法或溶剂冷浸法,水提液浓缩除杂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用稀酸水萃取,浓缩后的稀酸水萃取液用氨性氯仿萃取,浓缩氨性氯仿萃取液成浸膏,此浸膏经石蜡油浴升华得到24 m g白色晶体,经薄层层析检验,可初步鉴定为苦马豆素。此法不用柱层析,简化了苦马豆素提取的步骤,提取率为16 m g/kg。
关键词:
苦马豆素 超声波 甘肃棘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王妍 宋毓民 耿果霞 李勤凡
【目的】从西藏毛瓣棘豆、冰川棘豆、茎直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生真菌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筛选可生成SW的内生真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真菌的ITS序列和IGS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IT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分类;对IGS序列进行限制性酶切,并分析酶切产物。【结果】从3种疯草中分离到可以产生SW的4株内生真菌,各菌的形态、ITS序列的同源性与埃里格孢属真菌较为接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真菌均为棘豆埃里格孢菌。ITS序列和IGS序列的限制性片段的分析表明,4株真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仍存在种间变异,可能为棘豆埃...
关键词:
疯草 苦马豆素 内生真菌 棘豆埃里格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忠华 赵兴华 李勤凡 王建华 耿果霞
【目的】建立一种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纯度99%)为内标,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SW进样质量浓度对SW和me-Gal峰面积的比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并进行单点校正因子测定和加样回收试验。【结果】单点校正因子为1.067 8,在0.047~6mg/mL SW进样质量浓度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7.33%,变异黄芪地上部分SW含量为(39....
关键词:
黄芪属 疯草 苦马豆素 气相色谱 内标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明盛 江晓 江汉湖 陈伯祥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 ,从酱豆、豆豉及纳豆中分离和筛选到 5株有明显纤溶活性的芽孢杆菌 ,其中NK 5菌株活性最高 ,被用作溶栓纳豆生产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DNA中G +G含量 ,鉴定NK 5菌株为枯草杆菌 (Bacillussubtilis)。该菌株的重要特点是产生强力纤溶酶和大量胞外粘质 ,后者经鉴定为γ 多聚谷氨酸。用NK 5菌株试制的纳豆既有日本纳豆典型的感官特征和营养组成 ,又有很高的纤溶活性。该酶在 4℃下贮存两个月后仍能保持 70 %酶活力
关键词:
纤溶酶 纳豆 枯草杆菌 发酵条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陈思 杨璐 闫潇 陈璋
为降低纳豆氨腥味,提高纳豆激酶活力,从工艺条件入手,以纳豆感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的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这3个因素的最佳联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联合条件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比例1∶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2h,在此发酵条件下,纳豆口感好,氨腥味明显降低,纳豆激酶活力增大显著,可达8432.003U·g~(-1),与纳豆芽孢杆菌单独发酵纳豆时相比提高53.74%,氨含量降低79.81%。纳豆芽孢杆菌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发酵在保持纳豆原有的保健功效外,还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咸洪泉 李雅华
为了明确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木霉菌株Td31,过滤除菌制备代谢产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d31的代谢产物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和萌发,其中以代谢产物稀释1倍处理的抑菌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菌率高达87.7%,并可完全抑制菌核的形成,菌核萌发抑制率为56.7%。随着木霉菌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效果也随之下降,差异极显著。经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原生质浓缩、细胞质外溢、空胞化、细胞壁消解、菌丝解体。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刚 陈守文 喻子牛
在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978菌株产赤霉素GA3的发酵前期,研究了发酵初始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豆油对发酵过程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W/V)的豆油,在发酵48~60 h仍能对脂肪酶进行诱导,从而维持较高的脂肪酶活性,有利于菌体利用补加的豆油合成赤霉素GA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补油发酵过程中豆油补加时间和补加浓度对赤霉素GA3合成的影响,试验表明:补油发酵起始培养基中添加豆油1.0%(W/V)、发酵60 h补加4.0%(W/V)豆油能显著提高赤霉素GA3产量,与全淀粉发酵培养基发酵相比,在摇瓶发酵水平上赤霉素GA3的产量提高了23%,在10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玉娟 姚怡莎 秦玉昌 邱静 李军国 李俊 谷旭
【目的】豆粕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但其含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anf),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研究表明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可有效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但由于发酵工艺、发酵菌种、豆粕本身的因素,不同生产厂家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各抗营养因子含量差别较大,现有研究中也少有关于二者中抗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报道。为此,抽取了市售的65批次豆粕和54批次发酵豆粕,对6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籽糖、水苏糖、脲酶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饲料行业使用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方法】用Elis...
关键词:
豆粕 发酵豆粕 大豆抗营养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冬虫夏草菌发酵产物的分子检测
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除虫链霉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放线菌FJ2菌株发酵产物理化性质的测定及提取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蓝靛果米糠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其代谢产物变化分析
乳链菌肽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性质研究
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抗TMV活性的初步研究
产油脂耐盐真菌Salicorn 5的分离鉴定与发酵产物表征
牛樟芝ITS序列分析及液体发酵菌丝体总三萜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