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
- 2023(1428)
- 2022(1218)
- 2021(1200)
- 2020(1048)
- 2019(2278)
- 2018(2107)
- 2017(3319)
- 2016(2422)
- 2015(2619)
- 2014(2583)
- 2013(2674)
- 2012(2623)
- 2011(2365)
- 2010(2386)
- 2009(2154)
- 2008(2179)
- 2007(2019)
- 2006(1769)
- 2005(1617)
- 学科
- 学(6235)
- 济(4590)
- 经济(4586)
- 业(2883)
- 物(2768)
- 农(2546)
- 植(2304)
- 虫(2267)
- 害(2258)
- 管理(2257)
- 植物(2242)
- 生物(1925)
- 虫害(1874)
- 防(1807)
- 方法(1797)
- 农业(1787)
- 及其(1752)
- 病虫(1695)
- 病虫害(1695)
- 森(1689)
- 森林(1689)
- 防治(1685)
- 治(1680)
- 生态(1619)
- 林(1618)
- 地方(1592)
- 企(1583)
- 企业(1583)
- 数学(1442)
- 和(1421)
- 机构
- 大学(35621)
- 学院(35340)
- 农(20446)
- 研究(19249)
- 科学(18347)
- 农业(16527)
- 业大(14485)
- 所(13459)
- 研究所(12765)
- 中国(11817)
- 农业大学(11059)
- 省(10470)
- 室(10068)
- 实验(9706)
- 实验室(9335)
- 京(9015)
- 重点(8773)
- 业(8751)
- 科学院(7409)
- 中心(7282)
- 院(7169)
- 林业(7167)
- 技术(7164)
- 济(6745)
- 管理(6590)
- 经济(6487)
- 江(6471)
- 研究院(6134)
- 林(5773)
- 科学研究(5743)
共检索到54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素芬 陈景荣 谢文娟
从51种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与4种豆科植物(刺槐、合欢、大豆、豌豆)进行接种试验,幼苗经50d培养,刺槐、合欢、大豆、豌豆的结瘤率分别为100%、87.9%,69.7%、25.8%。其中有12个菌株可同时在这4种豆科植物上结瘤,29个菌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大豆上结瘤,4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豌豆上结瘤,说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较广泛的共生寄主范围。各菌株与不同豆科植物的亲合力、结瘤特性和固氮能力有较明显差异。观察还进一步证实根瘤的形状和颜色是由寄主植物决定的。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豆科植物,接种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素芬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结瘤,共生固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如珍 彭玉红
对23株从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分离出的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及1株热带根瘤菌标准菌株进行溶磷圈定性试验及溶磷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无机磷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内,有22株产生明显的溶磷圈;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超过平均值219.13mg·L-1的菌株有9株:caf333,caf443,caf336,caf278,caf344,caf444,caf276,caf436和caf341,溶磷能力最弱和最强的菌株分别为caf438和caf341,其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0.80和628.57mg·L-1;同一宿主、同一属种的根瘤菌不同菌株之间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文新 汪恩涛 陈文峰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根瘤或茎瘤固氮共生体系在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0 0多年前 ,在根瘤菌研究的起始阶段 ,人们提出的“宿主专一性”及“互接种族”2个概念一直流传至今。 2 0世纪 4 0年代 ,有学者根据实验室内豆科植物的交叉结瘤结果否定过“互接种族”的观念 ,70~ 80年代又发现某些根瘤菌在实验室条件下有广谱共生现象。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却很少被涉及过。本文在对大量根瘤菌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宿主植物及其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 ,揭示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因其所处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而具多样性 ,并指出豆科植物根瘤菌接种剂的筛选和应用...
关键词: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共生多样性 地理环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景荣 韩素芬
华东地区51个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抗逆性等性状测定,对42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除92782菌株外,65个菌株在075的相似水平上可划分为6个菌群。根据菌株的生长速度,6个菌群可以分为快生和慢生两个类群,但两类群的某些性状与目前根瘤菌分类系统中的分属辨别特征不完全符合,如部分菌株能利用其淀粉。聚类分析结果还表明,菌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表型特征,与寄主的种类、来源没有相关性。66个菌株在形态、生理生化、抗逆性以及交叉结瘤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了豆科树种根瘤菌的多样性。
关键词:
华东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涛 焦如珍 高俊莲
对分离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木本豆科植物的2个根瘤菌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进行了鉴定。这两个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模式菌株Rhizobium miluonense CCUAU 41251T的相似度分别为98.28%和98.51%。对这两个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分和全细胞醌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在组分上与模式菌株较为一致,但在含量上稍有差异。RIF200835和RIF200845这两个菌株的DNA G+C mol%含量分别为63.68%和60.56%,介于根瘤菌G+Cmol%含量范围(57%65%)之内。这两个菌株的看家基因a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平 王勤 冯新梅
本文首次报道了华癸根瘤菌在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4种非豆科作物根圈的定殖能力。分别通过盆栽试验并采用外源标记基因(luxAB和gusA)特异性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华癸根瘤菌不但可以在这4种非豆科植物根圈定殖,而且还能进入根内,其数量可达103个/g以上。接种华癸根瘤菌对油菜和棉花根系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并能显著促进水稻的生长,为扩大华癸根瘤菌的应用范围展示了诱人的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执欣 陈卫民 韦革宏 张宏昌
对甘肃庆阳、平凉、白银、兰州、临夏、定西、天水、甘南和陇南等地区的豆科植物及其共生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豆科植物根瘤标本800多份,分别属于34属82种及变种,分离得到根瘤菌790余株;采集的根瘤形状以球形、棒形和掌形为主,部分呈现珊瑚形;根瘤颜色以土黄色、白色、浅褐色和粉红色为主,部分为红色或深褐色。研究发现,根瘤着生部位与寄主基因型有很大关系,调查的豆科植物中92.6%的根瘤着生在侧根上, 其余着生在主根或主侧根上;属内种间根瘤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着生部位相似,但是不同属间根瘤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部位存在明显差异;根瘤菌的分布与外界因素有密切联系,海拔、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均会影...
关键词:
甘肃省 豆科植物 根瘤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殷爱华 金辉 韩正敏 韩素芬
对18种豆科树种的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豆科树种的染色体数目与其结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结瘤的10种树种除望江南染色体数是26条外,其余9种树种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2x=28,都能被7整除,其中包括苏木亚科的槐叶决明、伞房决明、双荚决明、毛决明、黄槐决明、铁刀木、任豆、皂荚和蝶形花亚科中的国槐;而结瘤的8种树种,其中含羞草亚科的合欢、银荆、肯氏相思、马占相思,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6;蝶形花亚科的马蹄针为2n=2x=18,紫穗槐为2n=2x=40,刺槐、木豆均为2n=2x=22,它们的染色体数目都不是7的倍数。
关键词:
豆科 染色体数目 结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 端木德强
衰老是影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入探究根瘤的衰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衰老根瘤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衰老的途径以及物质代谢调控等方面综述根瘤衰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中与衰老相关基因在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更全面地揭示衰老根瘤中关键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深入了解根瘤衰老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通过遗传改造延缓根瘤衰老,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章军 鲁红侠 张震 胡功秀
以铜尾矿、酸化铜尾矿和表面覆土酸化尾矿为基质,以正常土壤为对照,进行绿豆、田菁、洋槐和紫穗槐4种植物的盆栽实验,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田菁、刺槐和紫穗槐在表面覆土酸化尾矿中的萌发率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1.3%、51.7%、81.2%和87.2%,酸化铜尾矿中几乎没有种子正常萌发;但覆土酸化尾矿组中田菁、刺槐和紫穗槐种子的最终萌发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和尾矿组。4种植物幼苗的营养器官均受到铜尾矿和酸化尾矿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根受到的毒害最为严重。4种植物在铜尾矿组和覆土酸化尾矿组的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刺槐的叶绿素含量在铜尾矿组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姚娜 易显凤 丘金花 庞天德 赖志强 韦锦益
为了筛选适宜南方种植的优质豆科灌木饲料品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圆叶舞草(Codariocaiyx gyroides)、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tha)和木豆(Cajanus indica)4种豆科灌木饲料在华南地区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豆科灌木均能在华南地区栽培种植,其中圆叶舞草耐寒性能突出,鲜草产量高,耐刈性好,年可刈割34次,再生性能强,年可产干草11.60t·hm(-2),较其它品种分别提高了14.74%37.78
关键词:
亚热带 灌木饲料 产草量 营养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雯琦 金思成 刘智文 钱菁菁 朱程
【目的】为了明确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豆科绿肥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翻压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毛叶苕子、蚕豆、箭筈豌豆四种豆科绿肥的生长发育和绿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了绿肥翻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绿肥在苗期与生育后期全氮、全磷和全钾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生育后期的养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苗期,干物质量达1800 kg·hm~(-2)以上,适宜翻压。在生育后期,毛叶苕子的全氮含量(3.34%)和全磷含量(0.29%)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绿肥,紫云英的全钾含量(3.58%)最高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紫云英和毛叶苕子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相对较高,蚕豆和箭筈豌豆相对较低。四种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提升范围介于2.71%~29.50%。其中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上述指标与休耕相比分别提高了4.04%、3.40%、29.50%和8.22%。【结论】在不额外施用化肥时,种植紫云英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为高效绿肥-作物种植体系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养分含量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娜 刘增文 祝振华 杜良贞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树种枯落叶对几种豆科牧草的化感作用,为豆科牧草在人工纯林改造中的应用及林草复合植被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刺槐和辽东栎等人工林树种(供体)当年枯落叶,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0和0.020g/mL)的枯落叶浸提液,定期浇灌胡枝子、沙打旺和小冠花等豆科牧草植物(受体)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樟子松和华北落叶松枯落叶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其中樟子松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而对小冠花有微弱抑制作用;刺槐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和沙打旺种子萌...
关键词:
人工林 豆科牧草 化感作用 枯落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