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7)
- 2023(6614)
- 2022(5489)
- 2021(4919)
- 2020(4102)
- 2019(8986)
- 2018(8556)
- 2017(15870)
- 2016(8861)
- 2015(9554)
- 2014(9038)
- 2013(8882)
- 2012(8224)
- 2011(7379)
- 2010(7141)
- 2009(6454)
- 2008(6225)
- 2007(5439)
- 2006(4719)
- 2005(4118)
- 学科
- 济(32195)
- 经济(32147)
- 管理(23725)
- 业(23514)
- 企(18012)
- 企业(18012)
- 方法(15528)
- 数学(13988)
- 数学方法(13850)
- 学(10380)
- 农(10118)
- 财(8873)
- 中国(8629)
- 贸(8201)
- 贸易(8200)
- 易(8014)
- 业经(7324)
- 农业(6885)
- 制(5773)
- 技术(5674)
- 环境(5474)
- 务(5319)
- 财务(5317)
- 财务管理(5305)
- 企业财务(5065)
- 地方(4934)
- 银(4804)
- 银行(4758)
- 融(4710)
- 金融(4710)
- 机构
- 大学(129246)
- 学院(126644)
- 研究(50167)
- 济(49848)
- 经济(49003)
- 管理(45171)
- 理学(40295)
- 理学院(39758)
- 管理学(38855)
- 管理学院(38676)
- 农(37390)
- 科学(36500)
- 中国(35598)
- 农业(30543)
- 业大(28916)
- 所(28377)
- 京(27774)
- 研究所(26696)
- 中心(21642)
- 农业大学(20266)
- 财(20233)
- 江(18694)
- 院(18495)
- 室(17299)
- 省(17194)
- 北京(16952)
- 财经(16752)
- 业(16389)
- 科学院(16219)
- 实验(16136)
- 基金
- 项目(96684)
- 科学(74247)
- 基金(71583)
- 家(68742)
- 国家(68193)
- 研究(58353)
- 科学基金(55572)
- 自然(40396)
- 自然科(39502)
- 自然科学(39481)
- 自然科学基金(38834)
- 基金项目(38143)
- 社会(37585)
- 省(37543)
- 社会科(35641)
- 社会科学(35630)
- 划(33561)
- 资助(29018)
- 教育(25857)
- 计划(22802)
- 重点(22586)
- 科技(20864)
- 部(20569)
- 发(20436)
- 创(20422)
- 科研(20161)
- 编号(19841)
- 业(19553)
- 创新(19194)
- 农(18027)
共检索到177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建明 赵捷杰 陈四清 常青 严俊丽 朱之发 刘长琳 胡建成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著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墨 徐玮 麦康森 张彦娇 周慧慧 谭朋 杜建龙 艾庆辉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
关键词:
大菱鲆 亚麻籽油 鱼油 脂肪酸 脂肪沉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易新文 张文兵 麦康森 申屠基康
以初始体质量为(13.56±0.05)g的大黄鱼为对象,研究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的影响。以鱼油组为对照组,用菜籽油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水平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的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影响;但饲料系数(FCR)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00%替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之间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肌肉中脂肪酸和饲料中脂肪酸线性关系分析表明,随着菜籽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肌肉中...
关键词:
大黄鱼 菜籽油 鱼油 脂肪酸 体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连全 高亮 刘显军 陈静 李超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海豹油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猪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60头平均体重77.5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含1%大豆油,试验组分别含0.9%大豆油+0.1%海豹油、0.5%大豆油+0.5%海豹油和1%海豹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海豹油对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平均日增重却增加0.54%、0.34%和1.90%(p>0.05),3组和4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49%和2.10%(p>0.05),日粮中添加海豹油有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和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树德 刘雪兵 王树启 游翠红 谢帝芝 李远友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饲料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基于以低值海藻为原料的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选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以及冰鲜鱼、配合饲料(自制)等4种饲料投喂黄斑篮子鱼8周。结果显示:生长效果以配合饲料组最好,海藻组最差。不同饲料对鱼体的生化成分有明显影响。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全鱼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海藻投喂组,而冰鲜鱼组全鱼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其它3组。从肌肉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龙须菜组明显高于其它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
关键词:
银鲳 饲料组成 生长率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广莲 徐钢春 顾若波 徐跑
为研究鲚鱼幼鱼的机体代谢与营养情况,以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幼鱼形体指标,消化酶的活力和含量以及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成分的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探讨生态习性差异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刀鲚幼鱼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比湖鲚幼鱼的低,脂肪酶活力是湖鲚幼鱼脂肪酶活力的3倍,肝脏内未累积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有害物质。(2)刀鲚幼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例达到16.13%,是湖鲚幼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例的1.5倍,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湖鲚幼鱼(P<0.05)。(3)刀鲚幼鱼肌...
关键词:
刀鲚 湖鲚 幼鱼 消化酶 脂肪酸 肥满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燕 乔洪金 李宝山 孙永智 公绪鹏 王际英 张利民
为探讨微藻粉替代鱼油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Pallas 1788)幼鱼生长、体组成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FO),分别用裂壶藻粉(SO)、微绿球藻粉(NO)及两种藻粉的混合物(MO)替代鱼油中的DHA、EPA,不足部分用玉米油补齐,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投喂星斑川鲽幼鱼(初始体重7.35 g±0.03 g)90 d。结果显示,与FO组相比,SO组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NO组和MO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脏体比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革锋 刘洋 郝其睿 王玉裕 牟振波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蛋白质水平为40%、45%、50%和55%,脂肪水平为8%和16%,共8组实验饲料。在水温为(16±0.2)℃的循环流水水族箱系统内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该鱼肌肉营养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白水平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率先升高后降低,其肌肉粗蛋白含量也随之显著升高(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灰分不存在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裕 王际英 李宝山 郝甜甜 夏斌 孙永智 魏佳丽 王世信 张利民
以初始体重为(3.70±0.01)g的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ünter)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其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的影响。以添加7.5%的鱼油组为对照组,用小麦胚芽油分别替代0、20%、40%、60%、80%、100%的鱼油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6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各组间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脂肪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全鱼脂肪含量降低;80%和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桑 陈春燕 黄旭雄 陈乃松 龚续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
关键词:
大黄鱼 植物油替代 总脂 脂肪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峰 吕小康 刘阳阳 楼宝 陈睿毅 王立改 詹炜
为了研究饥饿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取大黄鱼幼鱼540尾,体重均值为(40.80±3.40)g,分组进行为期0 d(S0)、4 d(S4)、8 d(S8)、12 d(S12)、16 d(S16)、20 d(S20)的饥饿处理,测定背部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的大黄鱼背肌的16种氨基酸中,蛋氨酸含量在不同饥饿处理时间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均表现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6 d时达到最高,20 d时明显降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上述15种氨基酸一致。在不同饥饿处理组的大黄鱼背肌中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所有处理组均稍大于对照组(S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S12组时达到最低,其值为31.87%±0.65%。由上可知,通过适当的饥饿处理,可以改变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较好地改善大黄鱼的肉质风味。
关键词:
大黄鱼 饥饿 氨基酸 脂肪酸 肉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王煜衡 李向飞 庄苏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洪金 王际英 张利民 孙春晓 李宝山 丛超 宋志东 柳旭东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
关键词:
牙鲆稚鱼 微粒饲料 微藻 鱼油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儒锴 郑钧 李孟孟 陈汉毅 麻永财 谢帝芝 宁丽军 孙丽华 王勇 李远友
在目前的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中,油脂一般以液态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或者在真空环境中喷涂到饲料颗粒上,以脂肪粉进行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以豆油(SO,亚油酸∶亚麻酸=9∶1)和一种由豆油和菜籽油等组成的复合油(BO,亚油酸∶亚麻酸=5∶1)为脂肪源,分别以液态和粉末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制备4种配合饲料(SOl、BOl、SOp、BOp)。用其在室内水族箱中喂养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5.38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8周后,各饲料投喂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与豆油饲料(SOl)投喂组鱼相比,SOp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SOp、BOl、BOp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全鱼的水分含量都显著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全鱼粗蛋白含量及肌肉剪切力都显著升高。此外,BOp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肌肉硬度显著高于SOl、BOl、SOp组。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组间差异不大,均反映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与液态油相比,脂肪粉饲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可改善鱼的健康及肌肉品质;复合油的效果优于豆油。结合脂肪粉具有包装、运输、储存、添加方便等优点,值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