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
2023(1770)
2022(1577)
2021(1610)
2020(1368)
2019(2995)
2018(3077)
2017(5041)
2016(3360)
2015(3904)
2014(3939)
2013(3815)
2012(3929)
2011(3544)
2010(3791)
2009(3680)
2008(3877)
2007(3766)
2006(3326)
2005(3102)
作者
(13633)
(11431)
(11277)
(10767)
(7488)
(5810)
(5137)
(4494)
(4339)
(4219)
(3957)
(3902)
(3876)
(3823)
(3819)
(3755)
(3526)
(3470)
(3369)
(3297)
(3095)
(3064)
(2988)
(2808)
(2652)
(2570)
(2563)
(2506)
(2470)
(2470)
学科
(9876)
经济(9858)
管理(8274)
(7205)
(6342)
企业(6342)
(5956)
方法(4370)
数学(3299)
数学方法(3154)
(2920)
中国(2780)
理论(2671)
(2611)
(2586)
及其(2309)
(2185)
(2070)
(2055)
贸易(2052)
业经(2043)
(1995)
教育(1989)
教学(1900)
(1894)
(1870)
(1867)
水产(1860)
虫害(1749)
(1742)
机构
大学(53566)
学院(52426)
研究(22329)
(18758)
科学(18409)
中国(15748)
农业(15433)
(14345)
管理(14018)
(13787)
经济(13278)
研究所(13242)
业大(13000)
(12495)
理学(11705)
理学院(11435)
管理学(10896)
管理学院(10830)
农业大学(9881)
中心(9683)
(9655)
(9555)
(9355)
技术(8902)
(8745)
实验(8594)
实验室(8293)
重点(7831)
科学院(7587)
(7580)
基金
项目(33947)
科学(24227)
基金(23112)
(22850)
国家(22649)
研究(18641)
科学基金(17405)
(14261)
自然(13843)
自然科(13544)
自然科学(13530)
自然科学基金(13277)
(12392)
基金项目(11770)
资助(10596)
社会(9196)
计划(9133)
科技(9087)
教育(8963)
社会科(8520)
社会科学(8517)
重点(8246)
(7609)
专项(7104)
科研(7068)
编号(6953)
(6900)
(6897)
成果(6671)
(6634)
期刊
学报(18948)
(18348)
经济(18348)
(17746)
科学(13604)
中国(13552)
研究(13074)
大学(12940)
学学(12424)
农业(12136)
教育(6956)
业大(6436)
(6244)
管理(6150)
(5980)
农业大学(5740)
(5103)
技术(4227)
(3660)
金融(3660)
自然(3505)
中国农业(3497)
自然科(3248)
自然科学(3248)
科技(3195)
林业(3073)
图书(3027)
财经(2890)
农林(2680)
(2680)
共检索到84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素芸   禹豹   杨新泉   胡琼波  
豆天蛾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昆虫,在养殖过程中,幼虫极易遭受病原真菌的侵染。为明确豆天蛾病原真菌种类,本研究采集了饲养过程中的僵虫,先根据症状初步分类,再从僵虫上分离、纯化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渍法验证菌株对豆天蛾4龄幼虫的致病性。共分离、鉴定了6个真菌菌株,分属于5个属,包括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株(BbDd01)、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1株(MrDd02)、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1株(PlDd04A)、环链虫草(Cordycepscateniannulata)1株(CcDd04B),以及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1株(AfDd03)和杂色曲霉(A. versicolor)1株(AvDd05)。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罗伯茨绿僵菌、淡紫紫孢菌和环链虫草菌对豆天蛾幼虫的致病力高,而黄曲霉和杂色曲霉这2个菌株的致病力较弱。本研究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罗伯茨绿僵菌、淡紫紫孢菌和环链虫草菌是豆天蛾的致病真菌,而黄曲霉和杂色曲霉则是豆天蛾的机会性致病菌。本研究将为豆天蛾饲养过程中病害防治提供借鉴,以促进豆天蛾饲养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伟妮  周丽  邢婧  战文斌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结果表明,菌株SR1与溶藻弧菌(AY967727)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置信度较低,仅有27%,不能有效地鉴定到种。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AF230931)同源性最高,为99.2%。系统发育树表明SR1确与溶藻弧菌(AF...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印庚  郭伟丽  荣小军  李彬  廖梅杰  张正  陈霞  刘升平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这是副溶血弧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云  王印庚  荣小军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离得到一种优势细菌KL1,KL1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养成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冉  陈四清  莫照兰  李贵阳  刘长琳  王有廷  李杰  黄倢  
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是一种名贵的冷水经济鱼类,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小规模的工厂化繁育和养成。目前,我国关于裸盖鱼的病害研究仍是空白。本研究对山东烟台一养殖场自然发生疥疮病的裸盖鱼进行了病原分析,从发病鱼体内分离得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命名为AF-1,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检测、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人工感染实验证明,AF-1对裸盖鱼有致病性,呈现症状与自然发病状态一致;结合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16S r RNA和gyr B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将AF-1鉴定为杀鲑气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锦玉  余旭平  潘晓艺  许文军  尹文林  曹铮  
浙江宁波、台州等地相继发生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大量死亡,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有许多白色结节,大小为0.1~1mm。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极强的菌株GYCW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8.5×104CFU/ml。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ID32GN)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确认阳性重组质粒,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恶臭假单胞菌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全友  杨宪时  许钟  吴建军  
采用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在0℃、5℃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初期、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N(CFU/g)的对数值(lgN)分别为5.40±0.17、6.98±0.17、7.38±0.09,TVBN分别为(7.00±1.82)mg.100-1.g-1、(13.00±1.42)mg.100-1.g-1、(29.92±1.75)mg.100-1.g-1。冷藏初期分离获得211株菌株,84.8%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少量革兰氏阳性菌(6.2%),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细菌(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俊超  李轩  韩茵  陈吉祥  张晓华  
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燕  张晓华  吕俊超  徐子男  陈吉祥  韩茵  
2006年9月山东胶南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从患病大菱鲆脾脏分离出优势菌株WY28,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28菌株对大菱鲆和斑马鱼(Danio rerio)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对大菱鲆和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39cfu/g(BW)(3.3×102cfu/ind)和2.1×104cfu/g(BW)(6.4×103cfu/ind)。综合该菌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实验结果,确定WY28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对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抗生素敏感。WY28菌株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赵清梅  李海利  宋毓民  王妍  张志敏  崔忠华  耿果霞  李勤凡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松  蒋万  何生虎  余永涛  张蕾蕾  郭澍强  王静  
【目的】从患真菌性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等病料样本中分离皮肤病原真菌并对其进行种属分类鉴定,为牛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宁夏地区患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将病料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KOH溶液1滴,静置5 min后进行镜检观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中进行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分离的真菌用乳酸酚棉兰染液进行染色观察,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用分离的真菌制备浓度为1×108 cfu·m L-1的孢子悬液涂抹健康ICR小鼠皮肤,根据其致病性筛选病原真菌;提取病原真菌DNA,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雷坤  谢业扬  马远雄  王邦杰  范道周  陆专灵  徐娣美  何有柯  韦友传  
为确定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出血病病原与防治措施,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出血病的大鳞副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从患出血病大鳞副泥鳅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命名为DLFNQ-1、DLFNQ-2、DLFNQ-3);回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仅DLFNQ-1对大鳞副泥鳅具有致病性,半致死浓度为2.3×10~7 CFU/mL;生理生化试验表明,DLFNQ-1菌株对葡萄糖、阿拉伯糖、氧化酶、七叶灵等反应为阳性,对柠檬酸、尿素酶等反应为阴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符;DLFNQ-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JN391411.1)的相似度达到99.7%,N-J进化树显示其16S rDNA与其它嗜水气单胞菌的聚为一支。DLFNQ-1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这两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引起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稻田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进行防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海圣  舒妙安  占秀安  王淑霞  
从杭州一养蟹场的病蟹体内分离到3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性质测定,鉴定为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健康蟹,48h内均发生死亡,死亡率100%,证实副溶血弧菌为河蟹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病原菌对链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氟哌酸、四环素、氯霉素、氟嗪酸、复达欣、菌必治、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分离菌株培养物经理化方法处理获得的胞外产物蛋白具有明胶酶、几丁质酶、淀粉酶、酪蛋白酶、脂酶、磷脂酶等多种酶活性及溶血活性,并对河蟹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永涛  何生虎  赵清梅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宏建  周倩  高必达  
从湖南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放线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发酵过滤液抑菌试验,得到一个较好的菌株D35,其发酵液经5倍稀释对稻瘟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6%、80.3%和54.2%.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35为三泽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awanens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