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2)
- 2023(8273)
- 2022(6964)
- 2021(6468)
- 2020(5423)
- 2019(11924)
- 2018(11936)
- 2017(21721)
- 2016(11811)
- 2015(12915)
- 2014(12975)
- 2013(12247)
- 2012(11205)
- 2011(9916)
- 2010(10207)
- 2009(9588)
- 2008(9676)
- 2007(9143)
- 2006(7875)
- 2005(7161)
- 学科
- 管理(48084)
- 业(43774)
- 企(40242)
- 企业(40242)
- 济(38835)
- 经济(38754)
- 技术(16092)
- 财(15487)
- 方法(14873)
- 制(14738)
- 中国(12409)
- 技术管理(12043)
- 数学(11841)
- 业经(11662)
- 数学方法(11617)
- 务(10017)
- 体(9991)
- 财务(9983)
- 农(9976)
- 财务管理(9960)
- 银(9733)
- 银行(9717)
- 企业财务(9441)
- 行(9252)
- 理论(8858)
- 体制(8617)
- 划(8602)
- 融(8574)
- 金融(8572)
- 学(7443)
- 机构
- 学院(163205)
- 大学(161394)
- 管理(64800)
- 济(64686)
- 经济(63151)
- 理学(55122)
- 理学院(54588)
- 管理学(53721)
- 管理学院(53395)
- 研究(51572)
- 中国(41019)
- 财(34940)
- 京(33997)
- 科学(29552)
- 江(26389)
- 财经(26385)
- 所(24869)
- 中心(24288)
- 经(23692)
- 研究所(22019)
- 农(21864)
- 北京(21404)
- 业大(21362)
- 州(20704)
- 院(19503)
- 经济学(19463)
- 财经大学(19416)
- 范(19198)
- 师范(19004)
- 技术(18909)
- 基金
- 项目(106900)
- 科学(85565)
- 研究(82201)
- 基金(76302)
- 家(65554)
- 国家(64951)
- 科学基金(57117)
- 社会(52385)
- 社会科(49700)
- 社会科学(49695)
- 省(44055)
- 基金项目(40137)
- 教育(38807)
- 划(35885)
- 自然(35488)
- 自然科(34728)
- 自然科学(34718)
- 自然科学基金(34145)
- 编号(32880)
- 资助(29749)
- 创(28747)
- 成果(27583)
- 制(26377)
- 创新(25808)
- 课题(24345)
- 重点(24127)
- 部(23588)
- 发(22145)
- 国家社会(21547)
- 业(21140)
共检索到254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文 李会霞 田岗 史琴香
【目的】选育高异交结实率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抗除草剂恢复系,配制优势杂交组合,"二系"配套,实现谷子的杂优化生产。【方法】对现有的不育系、恢复系进行杂交改良,系谱法选育符合目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结果】选育出4个农艺性状好、异交结实率高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117、高146、高229、高236,选育出K103等具有较高配合力的抗除草剂恢复系,研究创建了完整的谷子"二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育成第一个适宜中国谷子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2号。【结论】高异交结实率谷子不育系的育成,解决了谷子杂交制种和不育系繁种难题,实现了谷子的杂优化生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志列 张风廷 叶志杰 任立平 赵昌平 王志敏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结实 花粉密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尉利花 杨宁 冯辉
为了解决小菘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设计定向转育方案,以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奶白菜06SX110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同时测交筛选不育基因型的方法,向小菘菜自交系Y05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结果表明,可育成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小菘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用其配制并筛选出1个优良杂交组合。实现了雄性不育核基因与园艺学性状的同时转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宁 王昊 冯辉
以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Msms)为不育源,以花心大白菜宫古花蕊Y02(MsfMsf)为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杂交和自交的转育方法,成功地将不育基因转入到可育品系Y02中,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Y02相近的新核不育系GMS4。
关键词:
大白菜 核基因雄性不育 转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承彧 范永怀 冯辉
为了解决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设计定向转育方案,以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大白菜SD07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同时测交筛选不育基因型的方法,向黄心春结球大白菜自交系03S01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育成了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1,实现了不育性与园艺学性状的同时转育。用GMS4-1配制的黄心大白菜杂交组合整齐一致,耐抽薹能力强。
关键词:
春结球大白菜 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黄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罗龙 杨芬 罗天刚 刘娜 卢光辉
良好的异交性能对于不育系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5个新育成的香型软米胞质雄性不育系文香24A、文香28A、壮香2051A、豪香310A、水香285A等为试验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香24A的单株和单穗开花历期最短,文香28A的单株开花历期和壮香2051A的单穗开花历期最长;除水香285A外,不育系壮香2051A、豪香310A、文香28A、文香24A的张颖持续时间比对照长;参试不育系都有较高的包穗率,但5个新育成不育系的包穗率比对照低;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文香28A、水香285A、壮香2051A、豪香310A、文香24A、珍汕97A,单外露率高于双外露率;文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天宇 杜瑞恒
采用携带有隐性核不育基因、不育率为100%、不育度为95%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与优良恢复系品种测配,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良的杂种F1继续种植,从F2育性分离的群体中选择优良不育株,利用其不育基因改谷子自花授粉为异花授粉,进行谷子品种间复合杂交及不同轮回选择群体育种,选育出6个品种和一批具有优异特性的不同世代材料。
关键词: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育种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井勇 闫昊 彭宝 张春宝 李慧 王鹏年 丁孝羊 林春晶 孙寰 赵丽梅 张伟
【目的】研究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雌性育性差异,明确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否存在雌性育性降低的现象,探讨不育系雌性育性与异交率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在200余份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依据异交结实率高低,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育系及保持系6对;然后通过网室内投放蜜蜂传粉对不育系进行异交率鉴定,确定不育系的异交率高低水平;再对6份不育系利用同一父本恢复系进行不去雄人工杂交试验,明确不同异交结实率不育系在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利用同一恢复系作共同父本,通过去雄、不去雄人工平行杂交方法,研究不育系及对应保持系间杂交成活率差异,对6份不育系及6份对应保持系雌性育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不育系异交率与雌性育性的相关性。【结果】网室异交率鉴定表明,供试6份不育系异交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达49.46%,最低仅15.94%。6份不育系在人工授粉杂交成活率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高异交率不育系(JLCMS101A和JLCMS82A)杂交成活率显著高于中、低异交率不育系,中异交率不育系(JLCMS9A和JLCMS47A)杂交成活率显著高于低异交率不育系(JLCMS89A和JLCMS31A)。人工去雄平行杂交成活率,高、中异交率不育系显著高于低异交率不育系;高、中、低异交率保持系间杂交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杂交成活率在高、中异交率不育系与对应保持系间无显著差异,而低异交率不育系的杂交成活率显著低于其对应保持系的杂交成活率。人工不去雄平行杂交成活率,高异交率不育系杂交成活率显著高于中、低异交率不育系杂交成活率;高、中、低异交率保持系间杂交成活率无显著差异;高、中异交率不育系的杂交成活率与对应保持系的杂交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而低异交率不育系的杂交成活率则显著低于其对应保持系的杂交成活率。【结论】在大豆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高异交率不育系雌性育性正常,低异交率不育系中存在因雌性育性差而影响正常结实的情况,雌性育性差是造成其异交结实性低的原因之一,不同异交率不育系对应保持系雌性育性均正常;不育系网室异交率与不育系去雄杂交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育系网室异交率与不育系不去雄杂交成活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去雄和不去雄平行杂交结果均可用于鉴定不育系的雌性育性。
关键词:
大豆 不育系 异交率 雌性育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卫江 李莓 王同华 惠荣奎 涂金星 傅廷栋
【目的】探讨外源萝卜恢复基因的导入途径与筛选方法,转育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Ogu CMS)恢复材料,为甘蓝型油菜Ogu CMS育种应用创造条件。【方法】以萝-蓝(Raphanobrassica,2n=58)为供体材料,利用嫁接克服远缘杂交生殖障碍导入外源恢复基因,对获得的属间杂种依次进行甘蓝型油菜性状、自(异)交结实性状以及恢复率稳定性状等特征特性强化筛选。【结果】育成一份甘蓝型油菜Ogu CMS纯合恢复材料CLR650,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8—40条,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存在染色体落后及形成染色体桥等异常现象,但细胞异常对花粉正常形成没有明显影响,恢复株自交、测交均为100%可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梅拥军 马守才 李红霞
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F1小穗两边结实数、中间结实数等结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效应,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变幅为38%~48%;不育系(V)-90-110、(Ven)-90-110、(K)-224、(V)-224所配制的组合,在2个结实性状上,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均具有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效应,亲本5253、02-7-215、00-6-247、M8003具有使不育系恢复度提高的加性效应;双亲加性效应高的组合多数表现出其显性效应比较差;国...
关键词:
粘类小麦不育系 结实性状 遗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俐华 舒琨
为提高籼型杂交水稻异交结实率 ,以珍汕 97A,优 IA,明恢 77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异交结实的主要因子和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有效技术 .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由柱头外露结实和非外露结实构成 ,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相关 (r=0 .96 6 7) ;异交栽培的空壳 90 %以上是没有授粉受精造成的 ,80 %以上的受精颖花能发育正常而结实 ;母本孕穗后期 (第 7~ 8期 )适量施用氮肥能有效提高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 ;机械辅助授粉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异交结实率 柱头外露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军 孙林静
从控制携带恢复基因的花粉源入手,模拟繁殖中杂交稻对不育系生物学混杂后的回交和自交过程,探讨了恢复基因的迁移和传递与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恢复基因迁移至不育系以后,经过一代到二代的回交与自交,其后代的外观性状迅速向回交亲本靠近,出现外形趋同于不育系、结实率有高有低的“同质同形恢”,从而产生不育系自交结实现象。回复突变以及环境的影响,不是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杂交稻,恢复基因,不育系,自交结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文
在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 ES- 1 0孕穗期至抽穗期 ,喷施不同的化学药剂 ,研究其对 ES- 1 0× 83- 2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喷施化学药剂 CSC3,CSC4,CSC7能极显著地提高制种产量 ,单产分别比对照增加 32 3.2 5 ,34 3.80 ,1 6 3.35 kg/ hm2 .喷施 CSC8增产幅度达到显著水平 .喷施 CSC1 ,CSC2使制种产量比对照减产 498.45 ,36 8.40kg/ hm2 ,减产极显著
关键词:
小麦 生态雄性不育系 制种 化学药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尚耀 成慧娟 郝明杰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谷子雄性不育基因M_s~(ch)的遗传机制,从而进一步在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确认谷子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的存在。
关键词:
谷子 雄性不育 复等位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小平 袁玺垒 陆平 侯典云 戴凌峰
克隆谷子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不育基因,分析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存在的突变位点,为揭示谷子雄性不育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多用途的不育材料奠定基础。利用谷子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及前人不育基因定位结果克隆谷子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雄性不育基因,发掘导致不育的突变位点,旨在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谷子不育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多用途的不育材料奠定基础。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豫谷1号6号染色体找到1个雄性不育基因位点(Si015780m.g),该基因全长5 027个碱基,编码479个氨基酸,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