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0)
- 2023(12977)
- 2022(11285)
- 2021(10544)
- 2020(8707)
- 2019(19955)
- 2018(20029)
- 2017(38263)
- 2016(21266)
- 2015(23586)
- 2014(23849)
- 2013(23184)
- 2012(21295)
- 2011(19050)
- 2010(18754)
- 2009(17020)
- 2008(16374)
- 2007(14256)
- 2006(12254)
- 2005(10584)
- 学科
- 济(76697)
- 经济(76601)
- 管理(60100)
- 业(54715)
- 企(45787)
- 企业(45787)
- 方法(36152)
- 数学(31044)
- 数学方法(30659)
- 学(21353)
- 农(20637)
- 中国(20329)
- 财(20043)
- 业经(17039)
- 地方(15828)
- 制(15357)
- 环境(14823)
- 理论(14671)
- 农业(13561)
- 和(13223)
- 技术(13134)
- 务(12921)
- 财务(12848)
- 财务管理(12825)
- 贸(12681)
- 贸易(12676)
- 银(12606)
- 银行(12550)
- 划(12415)
- 易(12288)
- 机构
- 大学(295144)
- 学院(293927)
- 管理(114288)
- 济(107820)
- 经济(105251)
- 研究(100404)
- 理学(99591)
- 理学院(98383)
- 管理学(96508)
- 管理学院(95982)
- 中国(71572)
- 科学(67272)
- 京(63066)
- 农(55634)
- 所(51706)
- 财(49618)
- 业大(49578)
- 研究所(47833)
- 中心(45025)
- 农业(44301)
- 江(42392)
- 财经(40196)
- 北京(39209)
- 范(39071)
- 师范(38542)
- 院(36648)
- 经(36624)
- 州(34507)
- 技术(34240)
- 经济学(31312)
- 基金
- 项目(210291)
- 科学(164030)
- 基金(151696)
- 研究(149286)
- 家(134409)
- 国家(133300)
- 科学基金(113260)
- 社会(90994)
- 社会科(86052)
- 社会科学(86027)
- 省(84119)
- 基金项目(81149)
- 自然(76648)
- 自然科(74847)
- 自然科学(74829)
- 自然科学基金(73441)
- 划(71077)
- 教育(68426)
- 资助(61879)
- 编号(60112)
- 成果(48843)
- 重点(47233)
- 部(45101)
- 发(44479)
- 创(44083)
- 课题(42168)
- 创新(41150)
- 科研(41073)
- 计划(40575)
- 大学(38407)
- 期刊
- 济(114708)
- 经济(114708)
- 研究(81946)
- 学报(55807)
- 中国(55730)
- 农(50543)
- 科学(48113)
- 管理(40806)
- 大学(40433)
- 学学(38285)
- 财(36743)
- 农业(35045)
- 教育(34715)
- 技术(24566)
- 融(22391)
- 金融(22391)
- 业经(19320)
- 财经(18802)
- 经济研究(18073)
- 业(17930)
- 经(15909)
- 图书(15860)
- 科技(15644)
- 版(15238)
- 业大(15162)
- 问题(14832)
- 理论(14068)
- 实践(13094)
- 践(13094)
- 技术经济(12935)
共检索到416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丽萍 高俊华 王润奇 孙丽敏
本文首次利用谷子的“豫谷 1号”初级三体系列和SDS -PAGE蛋白电泳 ,对控制谷子胚乳的糯性基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控制谷子糯与非糯性状的为一对单基因 ,非糯对糯为显性 ,并把糯性基因定位在谷子的第 4号染色体上 ,建立了 4个谷子糯性性状的标志基因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小平 袁玺垒 陆平 侯典云 戴凌峰
克隆谷子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不育基因,分析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存在的突变位点,为揭示谷子雄性不育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多用途的不育材料奠定基础。利用谷子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及前人不育基因定位结果克隆谷子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雄性不育基因,发掘导致不育的突变位点,旨在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谷子不育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多用途的不育材料奠定基础。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豫谷1号6号染色体找到1个雄性不育基因位点(Si015780m.g),该基因全长5 027个碱基,编码479个氨基酸,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书林 顾兴芳 苗晗 王烨 Yiqun Weng Todd C Wehner 张圣平
【目的】黄瓜作为重要的果菜类蔬菜,果实品质一直是黄瓜育种研究的重点。果实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其中外观品质对黄瓜的商品性具有重要影响。果刺颜色作为黄瓜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将有助于了解果刺颜色遗传的分子机理,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刺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利用黄瓜白色果刺自交系GY14(P1)和黑色果刺自交系NC76(P2)为亲本构建遗传群体,进行黄瓜果刺颜色的遗传分析。以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2 112对SSR引物进行SSR分析,结合9 930黄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100份核心种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盛华 褚孟嫄
为了研究梅染色体,鉴定梅品种资源的倍数性,为梅分类起源和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该文采用“去壁低渗法”对我国9个省区梅5个变种,2个变型,108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首次发现原产我国的云南杏梅是二倍体2n=2x=16,但有9.5%的四倍体2n=4x=32细胞.江苏南京的‘迟红’梅品种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2n=2x=16,2n=4x=32.其余供试材料均为二倍体2n=2x=16.
关键词:
梅,变种,品种,染色体,数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在杰 缪为民 尤洋 袁新华 陈家长
从尼罗罗非鱼的细菌人工染色体基因文库中提取和纯化含有卵巢和脑芳香化酶基因的重组质粒DNA,通过简并PCR制备芳香化酶基因原位杂交探针,并用荧光素进行标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卵巢和脑芳香化酶基因位于2对不同的小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结果提示:芳香化酶基因不是尼罗罗非鱼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
关键词:
芳香化酶 基因 定位 尼罗罗非鱼 性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登才 罗明诚 杨俊良 颜济 兰秀锦 杨武云
“开县罗汉麦”是来源于四川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这个品种的自然群体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因子。通过染色体单体分析发现,这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促进作用是由位于“开县罗汉麦”6A染色体上的基因造成的。它不同于以前所报道的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人工突变体,是一个地方品种自然群体中天然分布的新的配对促进基因。
关键词:
普通小麦,单体分析,染色体定位,配对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水稻的芒性是一个与驯化相关的重要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以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而成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对芒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2011,2012年的调查结果,通过代换作图共鉴定出15个与芒性相关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10,12外的9条染色体上,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最多为3个。15个QTL中效应最大的QTL是qAN4-1,2年平均芒长为4.7 cm;效应最小的QTL是qAN11-2,2年平均芒长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孟军 李亚青 张磊
为了研究HKT1在普通小麦及其野生近缘种中的自然多样性,揭示HKT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38份普通小麦和13份小麦野生近缘种HKT1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在38份普通小麦材料中共发现5种HKT1序列,分别命名为HKT1-1~HKT1-5,其中29份材料仅含有1种类型HKT1。而在13份小麦野生近缘种中发现19种HKT1,其中根据HKT1基因组序列预测13种有完整读码框。普通六倍体小麦的核苷酸多样性仅相当于其野生近缘种的23.8%。这些结果表明,HKT1在小麦基因组中属于多拷贝基因,HKT1在栽培驯化过程中受到了选择,属于驯化基因。利用中国春小麦缺四体和W7984×Opata8...
关键词:
小麦 HKT1 基因多样性 基因驯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尚权 沈敏 李欢 梁耀伟 杨井泉 高磊 刘守仁 王新华
【目的】研究绵羊X染色体60149273位点在不同沉脂尾型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为解析绵羊尾脂沉积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首先,采用PCR-SSCP分型方法检测X染色体60149273位点在不同脂尾类型绵羊品种的多态性,并借助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确认各基因型相应序列,利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测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品种中的平衡性。其次,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将该SNP定位与绵羊androgen receptor(AR),并使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绵羊AR全长编码序列。同时以阿勒泰羊臀部脂肪RNA为材料,采用RT-PCR的方克隆绵羊AR第3—8外显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同源性以及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长有 王亚娟 张宏 刘新伦 蔡东明 吉万全
明确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AS846所在的染色体臂。采用端体和SSR标记对普通小麦种质N9134携带的PmAS846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CS5BL双端体系与N9134杂交F1高抗白粉病,CS/N9134的F2和CS5BL双端体系/N9134//CS BC1F1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比例分别符合期望比例3∶1和1∶1。CS 5BL双端体系/N9134//CS BC1F1 64个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核型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发现,12个植株在5B染色体着丝点和抗性基因间发生了交换。PmAS846的SSR标记Xgwm67在CS第五部分同源群的缺体-四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陈社员 莫鉴国 TomOsborn
为给克隆无蜡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无蜡粉基因分子标记的工作量 ,对用白菜型油菜有蜡粉材料 C1 -33与甘蓝型油菜无蜡粉材料 1 0 47种间杂交获得的 F1 ,自交所得 F2 ,以及与 C1 - 33回交获得的 BC1 ,BC2 代的蜡粉性状分离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1 0 47中显性无蜡粉基因位于甘蓝型油菜的 A染色体组上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交 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鹤 张成合 刘海河 轩淑欣 李晓峰 申书兴
【目的】基因定位是遗传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大阳AB系’和大白菜系列初级三体为材料,对决定大白菜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ms)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旨在为其分子克隆和遗传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采用初级三体遗传分析和χ2测验法,分子标记采用AFLP分析方法。【结果】大白菜‘大阳AB系’的雄性不育系(msms)×大白菜系列初级三体(Tri-1、Tri-2、Tri-3、Tri-4、Tri-5、Tri-6、Tri-7、Tri-8、Tri-9)的9个杂交组合中,F1均为可育株;从F1选出三体植株进行自交和测交,其自交子代(F2)和测交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长有 王秋英 刘志立 张宏 王亚娟 刘新伦 吉万全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病害之一。小麦种质N95175对小麦白粉病免疫,为了定位它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对其苗期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感白粉病普通小麦品种与N95175杂交,F1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F2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期望比例3 1;21个感白粉病普通小麦缺(单)体系与N95175杂交,F1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阿勃6AN×N95175组合偏离期望比例3 1外,其余组合均符合期望比例3 1。结果表明,N95175苗期白粉病抗性由位于小麦6A染色体上的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染色体定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剑光 张林 张晨捷 张涛 彭士明
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探究该物种起源、进化地位及指导遗传育种生产提供参考,以采自东海水产研究所福鼎基地人工繁殖的1龄银鲳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银鲳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M+6SM+10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6。在银鲳的SM组中,有一对相对本组其它染色体明显较大的染色体,除此之外,各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组染色体均未发现带有特殊标志性特征如随体、次缢痕的染色
关键词:
银鲳 PHA 染色体 核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