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0)
- 2023(10792)
- 2022(8992)
- 2021(7971)
- 2020(6371)
- 2019(14282)
- 2018(13657)
- 2017(25194)
- 2016(13911)
- 2015(15176)
- 2014(14771)
- 2013(14683)
- 2012(14022)
- 2011(12845)
- 2010(12999)
- 2009(11712)
- 2008(11433)
- 2007(10186)
- 2006(9206)
- 2005(8429)
- 学科
- 济(61075)
- 经济(61019)
- 管理(35463)
- 业(35413)
- 企(25284)
- 企业(25284)
- 中国(20173)
- 方法(19870)
- 地方(19144)
- 农(19053)
- 数学(17360)
- 数学方法(17232)
- 业经(15133)
- 农业(13497)
- 学(12569)
- 贸(12375)
- 贸易(12365)
- 易(11942)
- 财(11871)
- 制(11648)
- 融(11160)
- 金融(11160)
- 发(10950)
- 地方经济(10830)
- 环境(10811)
- 银(10652)
- 银行(10600)
- 行(10272)
- 技术(10127)
- 教育(9265)
- 机构
- 学院(201523)
- 大学(200932)
- 济(81907)
- 经济(80091)
- 研究(78618)
- 管理(70967)
- 理学(60710)
- 理学院(59887)
- 管理学(58788)
- 管理学院(58430)
- 中国(56361)
- 科学(50060)
- 农(46563)
- 京(43899)
- 所(41686)
- 研究所(38007)
- 农业(36822)
- 业大(36119)
- 财(34861)
- 中心(34240)
- 江(31749)
- 院(28398)
- 北京(27820)
- 范(27805)
- 财经(27462)
- 师范(27374)
- 省(27041)
- 州(25241)
- 经(24973)
- 经济学(24561)
- 基金
- 项目(137215)
- 科学(106410)
- 基金(97236)
- 研究(95397)
- 家(88229)
- 国家(87424)
- 科学基金(72701)
- 社会(60813)
- 社会科(57705)
- 社会科学(57692)
- 省(56141)
- 基金项目(51634)
- 自然(47520)
- 划(47335)
- 自然科(46411)
- 自然科学(46392)
- 自然科学基金(45576)
- 教育(43335)
- 资助(38450)
- 编号(37044)
- 发(35847)
- 重点(31739)
- 创(29275)
- 成果(29036)
- 部(28759)
- 发展(27735)
- 课题(27560)
- 创新(27445)
- 计划(27341)
- 展(27287)
共检索到311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志平 李青松 高立起 董立 马继芳 赵鑫 梁秋华 张治泉
报道了谷子纹枯病的侵染规律及春、夏谷的田间发生规律。病菌接种后14d就可以侵入茎秆,其病害扩展速度与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当旬平均气温在24 3℃,降雨量在80mm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纹枯病垂直向上侵染叶片的速度可达0 56片/日,为全生育期侵染高峰期。谷子播种期与发病关系密切,早播病重迟播病轻。
关键词:
谷子 纹枯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关键词:
松梢枯病 松球壳孢菌 种子检验 孢子捕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燕 肖调义 黄璜 刘达 钟蕾 胡立冬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稻-鸭-鱼区三者的感染系数分别为σ=212.106 1、σ=23.945 8和σ=8.352 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杨冬静 孙厚俊 谢逸萍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
关键词:
稻麦秸秆 秸秆全量还田 小麦纹枯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穗 宋万昌 傅伟 余道先 王秀珍 赵梦霞
1989~1993年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动态关键因素的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小麦生长期的日均温度、品种抗病性、播期、播量和施肥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小麦拔节期以后,日均气温超过10℃,种植感病品种.播种期提前,播种量过大和偏施氮肥等是加重纹枯病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品种抗病性 农业防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沈琴堂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关键词:
水稻 灰飞虱 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期刊] 预测
[作者]
金开正 陈水校 邵达孚
水稻纹枯病是早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它的发生与流行除了与品种抗病性、生育期、施氮水平、栽插密度及菌量有关外,气象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可用这一系列表现的气象因素所构成的指标群来刻划早稻纹枯病的流行趋势。然而,适宜纹枯病发生与流行的程度,却是一个存在中间过渡状态的Fuzzy概念.因此,我们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周怀 陈川 惠伟 石晓红 谌有光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 ,严重影响优质苹果生产。对此病害的病菌及其与果园海拔高度、育果袋质量、结果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真菌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 k.ex Fr.)引起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在海拔 10 0 0 m以上的果园发病轻 ,海拔 10 0 0 m以下的果园发病重 ;用透气性好、表面吸水性弱、柔软、抗张性好的育果袋发病轻 ,反之发病重 ;另外在树冠的不同部位发病情况也不一致 ,树冠的中部发病重于下部 ,下部重于上部。
关键词:
套袋苹果 黑点病 育果袋 海拔高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宇衡 宿巧燕 王泽乐 周天云 刘祥贵 毕朝位 余洋 康振生
【目的】对重庆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重庆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重庆市2009-2014年间小麦条锈病监测资料和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对重庆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影响该病流行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重庆市在经历了2009年的小麦条锈病大流行之后,2010-2014年发病程度虽然有所减轻,但仍呈波动性发生的特点。小麦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充足的越冬菌源量以及适宜的冬春温湿度与该病在重庆市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结合病原菌小种毒性变异速度和菌源地压力因素分析认为,重庆市再次暴发小麦条锈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关键词:
重庆市 小麦条锈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玉 任建青 李荣琼 陈杉艳 王艺
【目的】探讨白粉病、黑斑病在不同食用玫瑰品种上的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昆明地区种植的8个食用玫瑰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结果】白粉病发生程度在田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月下旬开始发生,发病峰值为7月下旬到8月中旬,随着雨季高峰的到来,病级不升反降逐渐减轻至病症消失,后期不再发病。黑斑病发生程度在田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4月下旬开始发生,发病高峰为7月下旬,病级持续直至叶片落完。【结论】不同食用玫瑰品种病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安宁八街玫瑰、墨红玫瑰和紫枝玫瑰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峰 朱云峰 杨淑贞 蒋文伟 罗佳琦
在调查天目山地区柳杉瘿瘤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病发生的不同影响因子和病原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确定柳杉瘿瘤病为寄主主导性病害,病害的发生危害受树体的生长势、树龄、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海拔高度在1 000 m和100年生以上的柳杉感病指数出现最大值;病原菌孢子传播受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影响,孢子的释放飞散高峰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柳杉瘿瘤病 发生规律 天目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银丙 沈宝仙 赵纯森 周茂繁 王春和 胡青松
1992~1994年在湖北省南部杉木人工林中对杉木落针病(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er)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病害于4月中旬在2年生针叶上显露症状,6月中旬病斑停止出现,9~11月病斑又略向四周扩展,翌年4月下旬在枯黄的病叶上产生子实体。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能或未成熟的子囊盘在杉木的感病针叶上越冬。子囊孢子传播期为3月中旬至6月中旬,4月上、中旬为传播高峰期,孢子散放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从带有子实体的病组织上分离到的菌丝体,人工接种能使健康针叶发病,并能再分离到相同的菌丝体,感病针叶上自然条件下能产生子实体。子囊孢子刺伤接种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伤接种。分生孢子刺...
关键词:
杉木 落针病 症状 传播 侵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关键词:
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关键词:
柿 炭疽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药剂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马琳 黄咏槐 张英军 朱彦鹏 张星耀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对松赤枯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探索以调控空间结构指标为手段的松赤枯病生态控制技术,为营林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天然赤松次生林中设立6 hm2样地,测定松赤枯病寄主树种赤松、黑松和多脂松的空间结构指标——树种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发病率,分析各空间结构指标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以发病率作为松赤枯病的病害发生程度,对每个样株分上、中、下层,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随机剪取1个枝条检查病斑,病害发病率直接采用病斑长度比值来计算。【结果】1)赤松的所有空间结构指标都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胸径大小比数(R2=0.962,P=0.003)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