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8)
2023(10160)
2022(8459)
2021(7588)
2020(6096)
2019(13613)
2018(13185)
2017(24791)
2016(13268)
2015(15000)
2014(15372)
2013(15087)
2012(14402)
2011(13001)
2010(13685)
2009(12849)
2008(12003)
2007(11102)
2006(10058)
2005(9600)
作者
(38242)
(31174)
(31119)
(29517)
(19878)
(14881)
(14364)
(12157)
(12005)
(11622)
(10667)
(10491)
(10086)
(9979)
(9787)
(9668)
(9100)
(9079)
(9057)
(8880)
(8113)
(7618)
(7611)
(7257)
(7199)
(7129)
(7081)
(6990)
(6411)
(6266)
学科
(61528)
经济(61473)
(36762)
管理(34376)
(29826)
企业(29826)
中国(26945)
(26124)
金融(26122)
(24236)
银行(24225)
(23613)
地方(23579)
业经(18146)
(18050)
方法(16530)
(14641)
(14011)
产业(12861)
农业(12681)
地方经济(12378)
数学(12356)
数学方法(12239)
理论(11719)
(11118)
中国金融(11104)
(10442)
贸易(10426)
技术(10424)
(10004)
机构
学院(188511)
大学(181466)
(79083)
经济(77156)
研究(66652)
管理(65397)
中国(57798)
理学(53591)
理学院(52923)
管理学(52101)
管理学院(51737)
(39718)
(38389)
科学(37761)
(33723)
中心(32320)
(32154)
研究所(29661)
财经(28858)
(28594)
(27282)
(27130)
师范(27024)
北京(26079)
(25773)
经济学(24537)
(23923)
业大(23021)
(22503)
经济学院(22022)
基金
项目(111679)
研究(89802)
科学(86992)
基金(75528)
(63457)
国家(62755)
社会(55850)
科学基金(53555)
社会科(53056)
社会科学(53049)
(47694)
教育(40356)
基金项目(39216)
编号(39000)
(37676)
成果(32662)
(31849)
资助(30464)
自然(29966)
自然科(29197)
自然科学(29195)
自然科学基金(28674)
课题(28569)
发展(26641)
(26161)
重点(25665)
(24535)
(23937)
(23618)
项目编号(23389)
期刊
(101998)
经济(101998)
研究(64482)
中国(48578)
(35798)
金融(35798)
(29953)
教育(28967)
(28873)
管理(27159)
学报(23371)
科学(22856)
业经(18942)
农业(18810)
大学(18524)
技术(18487)
学学(17011)
经济研究(15608)
财经(14444)
问题(13041)
(12687)
图书(10615)
(10303)
论坛(10303)
商业(10138)
(9811)
(9674)
现代(9459)
技术经济(9332)
国际(9179)
共检索到320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云  刘斐  王慧军  
谷子起源于中国,为养育华夏子孙、奠定华夏文明曾做出重要而独特的贡献。近几十年来,谷子供给与需求呈快速萎缩态势,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农业功能多样化、饮食结构健康化的要求。谷子产业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非经济方面,谷子产业的振兴符合多功能农业的理念。粟文化作为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主体,不但孕育了早期华夏文明,而且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对中华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使小谷子长成大产业,实现谷子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宜从传统资源宝库中挖掘科研创新的宝藏;通过文化引领扩大消费;开展文化营销,塑造谷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仁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晓梅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婧  王大鹏  刘澄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需要金融产业的支持。在提供金融资金投资机会的同时,文化产业也促进金融产业进行机构改革和产品创新,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文化金融产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行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融合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产业价值链原先的结构得以打破并重构,产业融合开始出现并逐步深入。文化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工业旅游、动漫产业园和工业设计等。在政府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推动和网络创新等路径下,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楚明钦  
文化产业决定了一个国家软实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创新,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激发文化产业新业态。互联网激发了人们文化消费意愿,消除了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壁垒,释放了文化产业新动能,创造了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各细分行业的融合,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消除各产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和技术壁垒,放松各行业之间的政府规制,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崴  
旅游产业,是一个被誉为和平产业的新型综合性产业,一个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可以利益共享的产业,一个不受民族及地域限制广受青睐的无国界产业,当其与文化产业达成完美融合之时,一定会成为一个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文化修养与精神享受的幸福产业。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骊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根植于华夏文明,历史底蕴深厚,促使山西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有利于山西文化创意产业产生飞跃式的发展。文章从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楚明钦  
文化产业决定了一个国家软实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创新,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激发文化产业新业态。互联网激发了人们文化消费意愿,消除了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壁垒,释放了文化产业新动能,创造了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各细分行业的融合,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消除各产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和技术壁垒,放松各行业之间的政府规制,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楚明钦  
文化产业决定了一个国家软实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创新,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激发文化产业新业态。互联网激发了人们文化消费意愿,消除了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壁垒,释放了文化产业新动能,创造了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各细分行业的融合,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消除各产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和技术壁垒,放松各行业之间的政府规制,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许安明  
文化产业数字化过程产生的大量内容数据和行为数据,为大数据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大数据以数据和技术要素融入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大数据技术创新。一方面,大数据以数据要素投入到文化产业,降低生产成本,产生乘数效应。另一方面,大数据以技术要素投入到文化产业链的创新、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然而,大数据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面临数据流通不畅、企业应用动力不足、行业垄断等现实困境,亟需推进文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培育融合主体和复合人才,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攻克关键技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产业已成长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两大新兴产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王庆生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代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澳门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实现经济结构适度多元化的有效路径,是澳门特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澳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总结澳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澳门发展文化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从区域融合、产业融合、政策融合以及人才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