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5)
2023(2735)
2022(2270)
2021(2137)
2020(2003)
2019(4328)
2018(4349)
2017(7178)
2016(4866)
2015(5521)
2014(5470)
2013(5390)
2012(5316)
2011(4793)
2010(4848)
2009(4263)
2008(4393)
2007(4064)
2006(3533)
2005(3201)
作者
(17826)
(15062)
(14861)
(14184)
(9579)
(7306)
(6925)
(5901)
(5706)
(5598)
(5195)
(5152)
(5147)
(5036)
(4971)
(4792)
(4551)
(4392)
(4336)
(4245)
(4243)
(3782)
(3689)
(3520)
(3515)
(3388)
(3364)
(3361)
(3325)
(3167)
学科
(9906)
经济(9889)
管理(9346)
(8622)
(7931)
(6394)
企业(6394)
(4417)
中国(4275)
方法(3755)
(3415)
(3137)
(3127)
(3094)
银行(3052)
理论(3010)
(2889)
农业(2777)
数学(2769)
数学方法(2673)
(2644)
教育(2553)
业经(2546)
(2485)
金融(2483)
(2474)
植物(2412)
地方(2336)
环境(2302)
(2262)
机构
学院(65614)
大学(64986)
研究(30049)
科学(24195)
(23900)
中国(21258)
农业(19221)
(19041)
管理(17752)
研究所(17746)
(17537)
业大(17044)
经济(16830)
(16132)
理学(14302)
理学院(14021)
管理学(13441)
管理学院(13354)
中心(12985)
(12803)
(12173)
技术(12025)
农业大学(11938)
(11680)
实验(11177)
(11177)
(11009)
实验室(10750)
北京(10526)
科学院(10283)
基金
项目(47039)
科学(33273)
(30338)
国家(30057)
基金(30054)
研究(28935)
科学基金(22274)
(20767)
(18102)
自然(17131)
自然科(16677)
自然科学(16666)
自然科学基金(16355)
基金项目(15432)
教育(13438)
社会(13373)
科技(13117)
资助(13113)
计划(12766)
社会科(12388)
社会科学(12387)
重点(11695)
编号(11591)
成果(10420)
(10355)
课题(10073)
专项(9954)
(9804)
科研(9733)
(9500)
期刊
学报(23157)
(22162)
(20002)
经济(20002)
中国(17541)
研究(16220)
科学(16201)
大学(15332)
农业(15127)
学学(14691)
教育(9973)
(8858)
业大(7703)
(7581)
林业(6573)
管理(6299)
农业大学(6058)
技术(5593)
(5410)
(5361)
金融(5361)
科技(4695)
中国农业(4252)
图书(4240)
自然(4088)
自然科(3612)
自然科学(3612)
职业(3484)
业经(3332)
科技大(3274)
共检索到104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荣  杜竹铭  周国玉  
从谷子不育系及杂交种服性愈伤组织产生的再生植株当代和二代调查中,发现再生植株及后代普遍出现了株高降低、穗长缩短、穗型紧密和分蘖、分枝性增强的趋势。其中产生一些特殊表型株及株型好、抗虫性强的植株,再生不育株不育度提高,再生杂交种R_2代出现了三个饱满度好的大粒性穗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会霞  田岗  王玉文  刘鑫  刘红  
【目的】探讨谷子杂交种与亲本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为筛选亲本材料、组配优异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6个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和10个抗拿捕净除草剂恢复系组配60个组合,2017年种植6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通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初步鉴定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用4个母本(谷3A、晋29A、51A和910A)、7个父本(K34、M22、K650、K154、K410、K391和K47)组配的7个优势组合。2018年种植7个优势组合及其亲本,测定其10个农艺和产量性状(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长、穗粗、穗重、粒重、千粒重、出苗至抽穗的天数和小区产量),对杂交种与亲本在相同性状上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并对父母本各性状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穗重、穗粒重)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杂交种在穗茎长、抽穗期上有超亲优势,在穗长上超亲优势明显;杂交种与亲本的相关分析表明,杂交种与母本在株高、抽穗期、穗长等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2018年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1、0.9117和0.8263,前两项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种与父本在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粗、千粒重等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2018年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7、0.9618、0.8234、0.7770和0.8404,其中在株高上达极显著水平;母本的分蘖数、株高、抽穗期与杂交种的单株穗重、穗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7、0.5439和0.4436,与单株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38、0.4642和0.3487,母本的穗长与杂交种的单株穗粒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98;父本的分蘖数、株高、抽穗期和穗粗与杂交种的单株穗重、穗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6、0.4598、0.3367和0.5348,与单株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8、0.4253、0.3659和0.4236,父本分蘖数与杂交种单株穗重、穗粒重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父母本与杂交种在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粗、千粒重等性状上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对亲本这些性状的选择来间接选择杂交组合的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从而选育出优异高产杂交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曦阳  马开峰  沈应柏  张明  李奎友  邬荣领  张志毅  
以30个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测定树高、胸径、树形、叶片、树皮特性等17个指标。方差分析与遗传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白杨杂种无性系各指标差异极显著(P<0.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5.63%~57.50%,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99%~52.57%,重复力高(0.7734~0.9848)。说明白杨杂种无性系各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这种变异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表型相关结果表明,白杨杂种无性系树高、地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之间均达显著相关水平,遗传相关系数接近表型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杨杂种无性系14个性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93%,其中第1主成分为生长量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曾桂林  蒋天刚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加强  潘凤英  窦俊焕  陈鹏  周琼  周瑞阳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对盐胁迫的抗性优势表现。揭示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及耐盐红麻杂交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对盐胁迫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红麻杂交种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均优于亲本,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杂交种与亲本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在一定阈值内,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在盐胁迫下明显表现出比亲本较强的耐性,红麻杂交种在耐盐性方面具有杂种优势。同时盐胁迫改变了红麻根系的形态构型,使根系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  王美云  李少昆  
对5个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个杂交种光合性能的分析表明,杂交种较其亲本在光合面积上表现出三种关系类型,即居中、偏高亲、超高亲;而在光合时间上表现为负优势;在光合速率上表现为正优势,幅度在3.1%~23.4%,超高亲2.4%~9.3%。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叶绿素含量有关。杂交种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较亲本有降低的趋势。结合产量及有关性状分析表明,杂交种较自交系不仅在源上而且在库系统上均有明显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德初  彭俊华  龙太康  刘明  吴凡  邵启明  吴元奇  
选取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2个杂文组合(含3个对照)。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沪州作正规小区试验,鉴评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可划分为早、中、迟熟3组,各熟组内产量等10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地点工作效应,这三者的相对重要性因熟组和性状而别。多数组合主要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超标优势,在39个新组合中,比相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27个(占69.23%),其中21个(占53.85%)显著;表现高产稳产的早熟组合有早显A/201—2、早显A/明恢63、重六A/明恢63等9个;中熟组合有辐74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艳玲  陶承光  王鑫  
利用杂交种绿星58的不育株作不育源,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依据,转育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以解决有些育种单位获得不育源难及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大白菜核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采用常规有性杂交、回交和自交方法,育成了含有待转育亲本C1-4遗传基因的雄性不育系A2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AB2和临时保持系B2,并对它们及亲本C1-4和绿星58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新育成的核不育系、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球高和叶球粗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以及病情指数均接近于C1-4,而叶球毛重和叶球净重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接近于绿星58。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永胜  段会敏  唐江  陈张帆  马文辉  庞尊方  李文升  翟介明  毛东亮  王晓梅  
表型数量性状对于鱼类分类、种质鉴别具有重要作用,表型性状中包含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利用多重比较、杂交系数比较、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几种生物学多元统计方法,对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后代"云龙斑"3个生物学群体的14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龙斑"与母本云纹石斑鱼在表型上的相似率达到27.27%,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相似率达到54.54%。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相似率为54.54%。14个性状的平均杂交系数为76.01,证明杂交后代表型数量性状偏向于父本。通过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会琴  刘忠华  马岚  万文  盛德策  
以杂交构树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叶片着生部位、GA3浓度对杂交构树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为今后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杂交构树叶片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2.0mg/L+NAA0.1mg/L,愈伤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再生率为91.7%;叶片培养最佳取材部位是自试管苗顶端向下伸展叶第l~3片叶;培养基添加0.5mg/LGA3,芽增殖系数高达8.22,芽有一定的伸长生长;附加低浓度的6-BA0.3mg/L,芽明显伸长,长为3.89cm,得到壮苗,可直接用于生根培养;生根培养添加NAA1.0mg/L,诱导生根的时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一鸿  刘书槐  姜孝成  肖辉海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与籼、粳稻配组及籼粳交、粳籼交、粳粳交配组,其中配组包括轮回422×浙湖139,轮回422×金陵玉籼,轮回422×1126,宁恢3号×轮回422,02428×金陵玉籼,02428×测49,40316×测49,40316×1126,M-201×86A4,城特232×1126,余红一号×86-3587-2以及M-201×日本优,测定亲本和籼粳杂交稻杂种一代F1的生化指标,以探讨各组合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育性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粳交F1的POD活性在开花盛期可达到分蘖盛期的水平,孕穗期后,这些组合F1的游离氨基酸均呈下降趋势;从分蘖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茂林  苟才明  杨荣志  吴全一  蒲雪莉  贺玉兰  
对72个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等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粗(r=0.788 2,p=0.452 6),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百粒重(r=0.729 4,p=0,370 3)、行粒数(r=0.476 4,p=0.348 0)和穗长(r=0.528 2,p=0.089 9)。性状间百粒重与穗粗(r-0.657 3)和出籽率(r=0.392 4)、穗行数与秃尖(r=0.369 0)、行粒数与穗长(r=0.703 3)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在高原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粗,提高百粒重和行粒数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婷  董远  张君  冯志前  王亚鹏  郝引川  张兴华  薛吉全  徐淑兔  
【目的】玉米穗部性状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解析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的位点,为功能基因克隆和高产玉米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15份来源于陕A群和陕B群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和4份国内骨干作为亲本,以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442份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构建关联群体,调查2个环境中群体材料的穗长、穗粗、穗行数等8个穗部性状;利用tGBS技术检测亲本基因型,推测出F1杂交种的19 461个高质量SNP,结合杂交种表型和基因型开展基于加性、显性及上位性模型的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玉米穗发育相关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的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群体的8个穗部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表型变异为3.78%—45.25%。方差分析表明,8个穗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效应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0.001),广义遗传力为54.15%—68.89%。同时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利用加性和显性模型分别检测到16个和3个显著SNP,上位性模型检测到79个上位性位点。3种模型检测的显著位点累积解释各性状38.21%—60.69%的表型变异,其中,加性模型检测到的显著SNP累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00—41.26%,上位性模型检测到的位点累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5.18%—45.36%。基于加性和显性模型检测的显著SNP的效应分析发现多数位点呈现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仅2个为超显性。进一步分析发现,7个单SNP和5个上位性位点能够解释5%以上的表型变异。根据SNP的位置以及基因的表达信息预测了17个候选基因。【结论】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主要受加性、上位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影响较小;加性和显性模型检测的SNP主要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可通过聚合有利等位基因改良目标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熊洪  周兴兵  朱永川  蒋鹏  刘茂  郭晓艺  
2012、2013年,以39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组合的品质现状及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的产量、产量性状及品质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有内5优306、蓉18优44、内5优317、川谷优7329、川香优198、川谷优399、川谷优918、宜香305、冈优169;品质相对较好的为川农优华占、Y两优973、炳优900、蓉优22,没有一个同时表现产量和米质均较好的组合。提高杂交水稻产量与米质有一定矛盾,选择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偏少、千粒重中等、结实率较高的组合,有利于提高长宽比、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并降低垩白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余毓君  谢岳峰  张端品  章荣德  秦发兰  
为转移野生种的有利性状,进行了小麦体细胞不对称杂交的研究。由小麦品种"京花1号"和多花黑麦草的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通过电融合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了99株绿苗和大量白化苗。同工酶检测表明,所得到的植株带有多花黑麦草的部分遗传性状,是真杂种。为抑制亲本原生质体的分裂,分离原生质体前,多花黑麦草的悬浮细胞用软X-射线照射,以杀死部分细胞核;小麦的原生质体用2~4mmol/L的IOA室温暗处理15min。研究表明,受体悬浮系的再生能力愈强,融合的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也愈强,白化苗的再生频率也相对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