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
2023(996)
2022(877)
2021(832)
2020(744)
2019(1651)
2018(1639)
2017(3052)
2016(1739)
2015(2004)
2014(2010)
2013(2081)
2012(1935)
2011(1874)
2010(1848)
2009(1675)
2008(1591)
2007(1405)
2006(1285)
2005(1131)
作者
(6246)
(5326)
(5181)
(4840)
(3073)
(2606)
(2295)
(2116)
(1951)
(1857)
(1834)
(1758)
(1713)
(1706)
(1661)
(1646)
(1610)
(1502)
(1487)
(1422)
(1413)
(1318)
(1264)
(1207)
(1202)
(1161)
(1137)
(1129)
(1098)
(1095)
学科
(5612)
经济(5601)
管理(4025)
(3220)
(2898)
(2828)
(2197)
(2131)
企业(2131)
收入(2102)
方法(2059)
(1855)
数学(1754)
国民(1747)
数学方法(1709)
国民收入(1663)
中国(1519)
(1516)
财富(1516)
(1515)
(1351)
金融(1350)
(1207)
法令(1176)
理法(1125)
管理法(1125)
业经(1096)
农业(1068)
研究(1033)
建设(967)
机构
大学(26211)
学院(25562)
研究(10376)
(7954)
科学(7826)
经济(7772)
中国(7771)
(7643)
管理(6987)
(6455)
农业(6266)
研究所(5854)
(5725)
理学(5654)
理学院(5581)
业大(5448)
管理学(5401)
管理学院(5359)
(4536)
中心(4519)
(4457)
科学院(4041)
(4016)
农业大学(3853)
北京(3813)
(3753)
(3508)
(3416)
(3262)
(3258)
基金
项目(17383)
科学(12244)
(11924)
基金(11897)
国家(11826)
研究(10945)
科学基金(8524)
(6646)
(6345)
社会(6213)
基金项目(6062)
自然(5873)
社会科(5870)
社会科学(5866)
自然科(5702)
自然科学(5698)
自然科学基金(5603)
资助(5001)
教育(4450)
计划(4435)
科技(4228)
重点(4188)
编号(4172)
成果(4040)
(3678)
科研(3545)
(3521)
(3364)
(3338)
专项(3287)
期刊
(9563)
经济(9563)
学报(8425)
(7412)
研究(6517)
中国(6174)
科学(5409)
大学(5369)
农业(4992)
学学(4745)
图书(4001)
(3510)
书馆(3169)
图书馆(3169)
(2930)
管理(2608)
(2241)
金融(2241)
业大(2121)
教育(1918)
财经(1827)
(1783)
农业大学(1746)
中国农业(1662)
林业(1606)
情报(1579)
(1526)
经济研究(1479)
科技(1386)
业经(1346)
共检索到4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古世禄  马建萍  
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研究了谷子体内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及对子粒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谷子生育期间总干物质积累存在着缓慢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复缓增长期 3个阶段。不同时期干物质分配中心各异。在总干物质中 ,开花前积累量约占 5 5 %~ 6 0 % ,花前光合产物对穗粒贡献率大约为 8%~ 10 %。营养器官在生育后期干重有回升现象。不同栽培模式 ,主要影响其干物质总量大小 ,高产模式总干重明显高于中产模式 ,其中 ,差异最大的是叶片和穗粒干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梦阳  段先琴  赵永国  危文亮  
对油莎豆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及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全生育期内干物质总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绝对增长速率峰值出现在播后44~61 d,峰值出现前所积累干物质主要供应地上部茎叶的扩增,峰值出现后,生长中心逐渐转移到地下部块茎;脂肪总积累量在块茎发育进程中呈不断增加趋势,淀粉相对含量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电镜观察显示油莎豆块茎发育后期脂肪主要通过脂体数量的增加来完成积累过程,而淀粉的积累则通过淀粉粒体积增大及数量增加两种方式来完成;脂肪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酸相对含量随块茎发育呈递增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块茎的充分成熟有利于块茎含油量的提高及油酸的充分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英  张彦才  李若楠  武雪萍  翟彩霞  陈丽莉  吴会军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膜下沟灌模式下,不同水氮供应对冬春茬黄瓜不同生育时期及各个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吸收及分配规律、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茬黄瓜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一致,均呈"S"曲线,结瓜期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不同水氮供应对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差异不显著,主要影响叶片、茎和果实的积累。结瓜期优化水氮处理降低黄瓜根冠比,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特别是促进果实积累。黄瓜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大小为:钾>氮>磷,形成150~200 t/hm2商品产量的黄瓜,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N 396~490 kg/hm2,P 93~127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生  孔祥生  李友军  吕璞  
以徐薯 18四个世代的脱毒苗为材料 ,研究了它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徐薯18薯苗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对照 ,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地上部茎叶为主 ,中后期地下部块根积聚迅速增加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脱毒徐薯 18茎尖苗、原原种苗、原种苗、良种苗的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4.7%、32 .3%、2 7.9%、14.1% ,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3 .6 %、2 3 .9%、2 2 .0 %、12 .4% ,源库关系协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学振  施培  单世华  宋宪亮  周治国  
研究结果表明 ,留营养枝对棉花叶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无显著影响 ,但影响主茎的生长 ,使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 ;早打主茎顶心促进营养枝的生长 ,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留营养枝棉花主茎果枝结铃数量减少 ,平均单铃重略有降低 ,但由于叶枝结铃可以弥补主茎结铃损失 ,群体总结铃数略有增加 ,皮棉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留营养枝早打主茎顶心 ,营养枝结铃数量增加 ,单铃重降低 ,但衣分提高 ,对群体铃数及皮棉产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修文雯  陈传晓  田晓东  刘鑫  张怡明  李少昆  张凤路  
试验于2010-201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6个玉米主推品种-白鹤、吉单101、中单2号、掖单13、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代紧凑型品种叶片功能期长,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大;随品种年代的递进,玉米单株光合产物转移率逐渐提高、果穗干物量和分配比例逐渐增加;1950-1980年品种单株根系质量逐渐增大,但1980年后品种根系质量趋向于减小。相对较小的根系减少了冗余生长,降低了光合产物的消耗。与早期品种相比,当代品种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少的冗余消耗,因而收获指数提高。本...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刘文瑜  黄杰  金茜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促进藜麦营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陇藜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籽粒、叶片、果穗以及全株粗蛋白含量(CP)、粗脂肪(EE)、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化及转运差异,并对不同时期饲用品质进行比较,为藜麦生长期间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先慢后快再慢的积累规律;果穗及籽粒中干物质含量(DM)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灌浆期和成熟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生物产量及营养价值差异显著(P果穗>茎秆>根系,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间营养成分转运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成熟期>开花期>灌浆期>苗期,相对饲用价值苗期>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佩华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忠  章建新  李春艳  楚光红  唐长青  
在滴灌条件下研究13-96、13-139、黑农61、新大豆27号、11-109 5个大豆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产量分布。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LAI和LAD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结荚期至鼓粒期达到最大。黑农61、新大豆27号和11-109籽粒产量达到5 325.6~5 648.5kg/hm~2高产水平,主要是由于主茎10~17节的荚数、粒数和腔数增加所致,最大叶面积指数达5.8~6.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3 013 150~3 260 163m~2·D/hm~2,茎秆、叶片、叶柄、荚皮和籽粒5个器官所占比例分别为19.2%~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陈平  林涛  郭仁松  张巨松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花铃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海岛棉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为海岛棉选育耐热品种及丰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岛棉品种‘新海43号’(XH 43)和‘新海49号’(XH 49)为材料,采用田间搭设塑料棚的方式进行高温胁迫处理,在花铃期高温胁迫3 d(H3)、6 d(H6)和9 d(H9),以大田自然状态为对照(CK),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高温胁迫对海岛棉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成铃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铃期不同时间高温胁迫降低了海岛棉地上部干物质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均降低。但在盛花后40 d,H6和H9处理茎秆和叶片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对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棉铃的干物质量,但延长了棉铃干物质积累的时间,XH 43和XH 49在高温胁迫后棉铃快速积累终止期分别延长5~14 d和1~10 d;不同时间高温胁迫使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XH 43和XH 49籽棉产量分别下降11.4%~27.3%和12.0%~44.4%。花铃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中部果枝的成铃率及双铃率,导致植株的单株结铃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XH 43和XH 49单株结铃数分别减少21.6%~28.9%和16.6%~34.7%。而H6和H9处理使上部果枝的成铃率及双铃率显著增加,上部果枝铃数增加;高温胁迫后XH 49各器官干物质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幅度均大于XH 43,表明高温胁迫对XH 49影响更大。[结论]花铃期短期高温胁迫限制了棉铃的生长发育,导致最终产量显著下降。但后期营养器官干物质量显著升高,促进生殖器官生长,从而补偿部分产量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  王涛  闫宏山  邢璐  解慧芳  李龙  王淑君  宋中强  何庆  刘金荣  冯佰利  
为探究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以‘豫谷18’为对照(CK),测定不同类型谷子品种(系)‘S 410’、‘豫谷35’和‘张杂13’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谷子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弯曲中穗型‘豫谷35’的产量、千粒重、出谷率和实收穗数比‘豫谷18’(CK)分别高0.35%、0.31%、0.80%和5.40%。2)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_n)由高到低均表现为‘豫谷35’>‘豫谷18’(CK)>‘张杂13’>‘S 410’;灌浆期冠层光合能力以‘豫谷35’最高、‘豫谷18’和‘张杂13’次之、‘S 410’最低。由拔节期至成熟期,‘豫谷35’、‘豫谷18’、‘张杂13’和‘S 410’谷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G_i)和蒸腾速率(T_r)均表现为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转移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豫谷35’最高,分别比CK高16.45%、17.40%、17.17%和7.31%。4)不同籽粒部位灌浆持续时间、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和灌浆活跃期持续时间均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弯曲中穗型‘豫谷18’与‘豫谷35’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42和0.46g/(1 000粒·d),且均高于弯曲大穗型‘张杂13’(0.29g/(1 000粒·d))和直立小穗‘S 410’(0.33g/(1 000粒·d))。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P_n显著正相关,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华北夏谷区应选育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以及灌浆速率相对较高的弯曲中穗型品种,是实现谷子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扬  刘化龙  杨亮  臧家祥  刚爽  赵宏伟  
试验以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常规稻品种松粳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寒地粳稻不同群体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规律,探讨了插秧密度对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插秧密度范围内,松粳6号和松粳9号群体干物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运转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群体密度过大时反而降低。收获指数与抽穗期的稻穗干重和成熟期的整体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的稻穗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鞘物质输出率与成熟期稻草干重和稻穗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整株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鞘物质运转率与成熟期稻穗干重和整株干重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地区,松粳6号和超级稻松粳9号的最适插秧密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沛义  段玉  妥德宝  李焕春  刘梅  靳存旺  李瑛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甜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吸肥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甜菜产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因子依次为N>P>K。干物质日积累规律为:苗期增长缓慢,叶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80,125 d达到最大值,在60~80 d时,块根的日积累量超过叶。氮的吸收速率,全株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叶片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100,160 d达到最大值,氮的累积总量在叶中较多。磷的吸收速率,叶片表现为出苗后40~80 d最快,块根在40~120 d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磷在叶和根中的累积量分别在出苗后80,120 d达到最大,80d之后根的累积量超过叶。对于钾,叶在出苗后40~1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叶  张丽丽  樊琳琳  薛兵东  仇真  高洪敏  王静  
为了探明氮、钾肥对辽东南地区玉米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丹玉801为材料,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N)、钾肥(K)及其交互作用(N×K)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辽东南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辽东南地区,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对穗数、穗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受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影响,N_(300)K_(120)、N_(180)K_(120)及N_(300)K_(60)产量分别为9 262,9 020,8 848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N_(300)K_(120)>N_(300)K_(60)(19 287 kg/hm~2>18 833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氮肥及氮钾互作对千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N_(300)K_(120)、N_(300)K_(60)和N_(180)K_(120)千粒质量分别为295,290,284 g,三者差异不显著;氮钾肥的交互作用集中在玉米生育后期,主要通过影响千粒质量来提高玉米产量。氮、钾肥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复杂的交互效应,因此,生产中要综合考虑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肥,合理配施,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奠定基础。结果可为辽东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