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6)
2023(15714)
2022(13210)
2021(12581)
2020(10897)
2019(25307)
2018(24704)
2017(47462)
2016(25361)
2015(28533)
2014(28425)
2013(28205)
2012(26121)
2011(23473)
2010(23393)
2009(21818)
2008(21579)
2007(18912)
2006(16081)
2005(14571)
作者
(72092)
(60521)
(60121)
(57661)
(38669)
(29244)
(27627)
(23511)
(22982)
(21628)
(20569)
(20523)
(19179)
(19129)
(18890)
(18812)
(18014)
(17788)
(17509)
(17364)
(14926)
(14707)
(14636)
(13903)
(13671)
(13638)
(13461)
(13077)
(12311)
(11949)
学科
(109945)
经济(109834)
管理(71169)
(68854)
(56093)
企业(56093)
方法(54600)
数学(48944)
数学方法(48391)
中国(30373)
(28837)
(27228)
(22300)
贸易(22284)
(21709)
(21299)
业经(21222)
(21014)
(18428)
(18426)
金融(18425)
银行(18393)
(18347)
财务(18291)
财务管理(18249)
地方(17905)
农业(17719)
(17536)
企业财务(17415)
理论(15441)
机构
大学(365001)
学院(360110)
(157753)
经济(154848)
管理(140500)
研究(124730)
理学(121166)
理学院(119862)
管理学(117756)
管理学院(117071)
中国(98244)
(77067)
科学(73227)
(72546)
(62600)
(59387)
财经(58297)
中心(58221)
研究所(56653)
(53278)
(52101)
业大(52035)
经济学(50209)
北京(48839)
农业(46759)
经济学院(45400)
(45012)
(44669)
师范(44553)
财经大学(43734)
基金
项目(241855)
科学(191761)
基金(180501)
研究(173715)
(157945)
国家(156740)
科学基金(134765)
社会(112970)
社会科(107338)
社会科学(107309)
基金项目(94119)
(90405)
自然(87482)
自然科(85548)
自然科学(85519)
自然科学基金(84038)
教育(80269)
(77742)
资助(75557)
编号(68058)
成果(55600)
(55461)
重点(54626)
(50707)
(49994)
国家社会(48409)
教育部(47964)
科研(47176)
创新(46873)
课题(46431)
期刊
(163432)
经济(163432)
研究(106396)
中国(69124)
(57519)
学报(56891)
科学(52642)
(52174)
管理(51138)
大学(43609)
学学(40938)
(37402)
金融(37402)
农业(35291)
教育(33204)
技术(30940)
财经(29695)
经济研究(28120)
(25555)
业经(24155)
问题(21884)
(20889)
(20599)
统计(19976)
技术经济(18217)
国际(17971)
世界(17936)
(17629)
理论(17410)
(17015)
共检索到536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虹  
文章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下一轮流动性黑洞爆发可能性的思考。首先,结合正反馈交易和多重均衡理论探究了证券价格不连续运动的特点以及流动性黑洞形成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了包含价格变动和交易头寸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中国上证A股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这使流动性黑洞的爆发成为可能。上述结论为预测及防范流动性黑洞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亚伟  杨朝军  黄峰  
文章探讨了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内在规律性特征,揭示了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存在集聚性特征和正负扰动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的非对称效应,以及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恶性循环直至产生流动性黑洞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阐述了金融危机产生的规律和内在根源,从而阐明政府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进行及时和系列组合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飞  
本文采用Brockman and Chung(1999)使用的买卖价差分解技术,将价差分解成逆向选择成本、指令处理成本和指令持续性成本三部分,并运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5只封闭式基金2005年9月9日至2006年9月28日期间的高频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价差中逆向选择成本仅占27.36%,明显低于沪市股票市场(37.05%,见杨朝军等(2002)),沪市封闭式基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沪市股票市场轻。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沪市封闭式基金的买卖价差对收益率波动率较为敏感,而以报价深度度量的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丹  
本文研究了上海证券市场高频数据的动态特征。首先用可变傅立叶回归证明并过滤出5分钟收益的周期性,并用GH P方法得到了长记忆维数的估计。结果表明,上海股市存在以日为单位的周期性特征和相当显著的长记忆性,这可以用微观市场信息不对称假说和定价机制得到说明。同时,还证明了可变傅立叶回归是分析高频数据的有效手段,是高频数据和低频数据研究方法转换的桥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蔚  
本文针对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运用流动性黑洞理论,分析流动性过剩状况以及掉入流动性黑洞的潜在威胁,提出流动性管理应树立一种辩证管理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改革流动性管理方式和体制,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防范流动性黑洞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灵芝  杨朝军  
文章首先结合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阐述了流动性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继而对流动性风险涵义进行剖析,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最后进一步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登贵  
国内在对高频数据的统计特征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而且基本上集中于对综合指数的数据特征的实证。本文对上海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的高频数据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国际成熟市场高频数据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保国  甘茂智  
本文考虑到条件异方差对分散度检验的影响,对传统分散度检验统计量做出了改进,并在全市场范围内进行了羊群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证明这种改进对于提高分散度检验的有效性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卢宗辉  
本文认为,货币差额法应是衡量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的首选指标,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量就是流动性过剩,并构建了相关统计指标。结合可比的海外经验,当前我国股指虽已高位回落,但流动性的收缩会对股市产生滞后一年或两年的影响。为了防止流动性过剩变化对今后股市产生剧烈变动,甚至引发暴跌,管理层应有预见性地把握流动性紧缩的力度和节奏;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有关管理部门,尤其是央行对流动性过剩状况的判断和采取的紧缩措施的力度和节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茂斌  冯建芬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重要的特征之一,流动性高的证券市场应能够吸收大额交易。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的大额交易的高频数据,研究了大额交易前后的流动性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大额买单与大额卖单具有明显不对称的价格冲击效应和市场深度冲击效应,同时大额交易之前存在显著的价格异常变化,而大额交易之后则存在显著的价格反转。本文研究有助于评价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特征与交易制度优化设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少波  杨代平  
周效应是指证券市场上收益、风险等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运用ARCH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周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正的周五效应;同时本文还对我国证券市场周效应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股市的结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预期等是我国证券市场周效应存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涛  
中国证券市场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体现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是1990~2001年,其特点是:(1)投资人进入股市的动因是对股票价格的关注,而不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2)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国企;(3)庄家成为股价的主要操纵者;(4)政府制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闲散资金进场并留住进场资金;(5)人人都认为自己有能力炒股,营业部人满为患。第二阶段是2001年下半年至今,其特点是:(1)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2)出现了退市的上市公司;(3)庄家大面积出现了亏损;(4)发掘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成为证券市场的投资方向。作者将证券市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信喆  杨朝军  
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证券市场高频交易的历史,之后对高频环境下流动性水平的新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讨论了在高频交易环境下,如何对流动性进行市场监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锋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证券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了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额变动与市场流动性变动之间并没有长期协整关系,但在短期内卖空交易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从长期来看市场流动性变化是卖空交易额变化的原因。卖空交易额变化可以解释市场波动性的变化,卖空交易额增加,则市场波动性也将放大,即在一定程度上卖空交易机制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秩和检验显示:推出卖空机制后会显著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启用Up-Tick会显著降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反之反是;暂停"卖空价规则"对卖空交易额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升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永东  
股票价格波动是呈现纯粹的随机游走 ,还是遵循一个有偏的随机游走过程或分形布朗运动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赫斯特提出一种新方法—R/ S分析 ,曼德布罗特首次将 R/ S分析应用于美国的证券市场 ,分析股票收益的行为。另外 ,许多学者用 R/ S分析研究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将 R/ S分析用于中国的股票市场 ,结果显示我国的股票收益遵循有偏的随机游走 ,价格不能对信息做出及时充分的反应 ,收益序列呈现出持久性 ,今天的股票价格影响未来的价格 ,时间是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