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1)
2023(5788)
2022(4667)
2021(4561)
2020(3892)
2019(9028)
2018(9092)
2017(16586)
2016(9703)
2015(11551)
2014(11549)
2013(10584)
2012(9302)
2011(8404)
2010(8838)
2009(7776)
2008(7685)
2007(7095)
2006(6145)
2005(5437)
作者
(25855)
(21508)
(21342)
(20552)
(13679)
(10151)
(9764)
(8421)
(8158)
(7853)
(7358)
(7192)
(6920)
(6824)
(6539)
(6529)
(6516)
(6511)
(6330)
(6029)
(5449)
(5388)
(5375)
(5047)
(4962)
(4858)
(4822)
(4804)
(4484)
(4228)
学科
(32602)
经济(32569)
管理(24070)
(21175)
方法(18057)
(18014)
企业(18014)
数学(16308)
数学方法(15781)
中国(11171)
理论(10424)
教育(9944)
教学(9613)
(8533)
业经(7079)
(6488)
(6081)
学法(6074)
教学法(6074)
(5380)
地方(5316)
农业(5309)
技术(5309)
(5251)
贸易(5246)
(5086)
(4975)
学理(4871)
学理论(4871)
(4626)
机构
大学(127171)
学院(125261)
管理(46323)
(42803)
经济(41600)
理学(39815)
理学院(39348)
研究(38884)
管理学(38026)
管理学院(37818)
(27426)
中国(27383)
科学(24302)
(20664)
(19885)
师范(19734)
(19678)
(18988)
(18986)
业大(18846)
中心(18056)
技术(17706)
北京(17533)
研究所(17220)
(16308)
教育(16185)
财经(15530)
师范大学(15317)
农业(14808)
(14694)
基金
项目(83351)
科学(65194)
研究(64141)
基金(56138)
(47971)
国家(47540)
科学基金(41353)
社会(37350)
(35960)
社会科(35299)
社会科学(35286)
教育(35073)
(29890)
基金项目(28555)
编号(28547)
自然(26613)
自然科(26082)
自然科学(26078)
自然科学基金(25549)
资助(24452)
成果(24134)
课题(21842)
重点(19329)
大学(18333)
(18285)
(18155)
(17823)
项目编号(17361)
(17121)
规划(16783)
期刊
(45599)
经济(45599)
研究(38659)
教育(35221)
中国(34009)
学报(19008)
管理(18361)
(17097)
大学(16097)
科学(16069)
技术(15854)
(15661)
学学(13379)
农业(12065)
职业(10135)
图书(8925)
统计(8707)
(8663)
金融(8663)
(8325)
业经(7969)
财经(7391)
(7373)
经济研究(7327)
决策(7288)
高等(6795)
(6401)
(6289)
论坛(6289)
技术经济(6272)
共检索到193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举世瞩目。1998年以来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很快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此后,培养质量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等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显著扩大和对培养质量的高度关注,在学术界和高等学校引出了一个热点问题——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无疑,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宝玲  解媛嫒  
经济全球化在影响世界的政治及经济领域的同时,也逐渐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为了参与到世界范围的合作与竞争中,就必须要顺应潮流做出应对之策。中外合作办学正是一项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积极有效的政策。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采用中外合作办学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模式及其特点与利弊进行研究与探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家茂  张胤  
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还必须具有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精英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才能够凸现出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一方面是我国绝大多数大学已成为多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以及出现了生师比世界第一、高校校均规模世界第一,等等;另一方面,各研究型大学的整个教学方式、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等各项统计指标,与30年前甚至和旧中国大学相比,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邬大光在接受《科学时报》(8月19日)采访时呼吁,中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他认为,我国今天的大学,在外在的制度形式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禹四明  
针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对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办学观念和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等视角,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构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肩负起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涉及三个关键问题,即"一个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俭  曹滨  
文章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探讨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分析了通过该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改革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被经常使用,但没有准确界定或定义的概念。其含义往往取决于被引用的目的:或者被看成是一组要素,或者被看成是一种结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或者被看成是静态的,或者被看成是动态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我们借助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芳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组合这种结构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自己的办学理念。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与研究的协调发展。世界一流高校都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本科教学始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付景川  姚岚  
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建设过程中,与科研地位迅速上升、成果显著相比,对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不足。研究型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研与教学地位失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游离、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成效错位、学科交叉优势尚未发挥等。为不断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建设立足本土的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培育大学精神,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设计,进行交叉学科建设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邹泽沛  
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国外一流大学培养出大批杰出本科人才的关键。常春藤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异质多元的生源结构类型,激发问题意识的新生研讨形式,促进成长发展的学术顾问体系,注重思维培养的写作训练模式,基于研究项目的科研育人理念,保障学术规范的荣誉准则制度,突出"三全"教育的住宿学院模式,加强国际视野的海外经历训练。这对于我国当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本科教育是基础和核心。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60多年办学历史,提出了"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第一个"三"是办学定位的"三型",即精英型教育、特色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第二个"三"是培养目标的"三化",即大学生全面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大化成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敬  于泽汇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也是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德、英、美等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难看出,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西方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流理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定的运营条件、实现形式和实现路径,而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便是构建运营体系的强力助推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君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在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意欲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依托已建设的特色专业资源,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