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1)
2023(2536)
2022(2028)
2021(2065)
2020(1707)
2019(3767)
2018(3799)
2017(6083)
2016(4156)
2015(5250)
2014(5363)
2013(4369)
2012(3782)
2011(3270)
2010(3578)
2009(3072)
2008(3067)
2007(3055)
2006(2586)
2005(2382)
作者
(9581)
(7840)
(7728)
(7583)
(5019)
(3720)
(3695)
(3052)
(2983)
(2967)
(2743)
(2689)
(2651)
(2390)
(2378)
(2369)
(2361)
(2328)
(2304)
(2252)
(2142)
(2029)
(2007)
(1819)
(1799)
(1794)
(1793)
(1788)
(1725)
(1664)
学科
管理(10038)
(7899)
(7481)
经济(7469)
教育(7180)
(6733)
企业(6733)
中国(6337)
教学(5029)
理论(4098)
政治(3881)
思想(3860)
思想政治(3785)
政治教育(3785)
治教(3785)
德育(3776)
学校(3419)
工作(3335)
方法(3170)
学法(3014)
教学法(3014)
技术(2671)
研究(2612)
数学(2421)
(2418)
业经(2348)
数学方法(2314)
(2273)
学理(2208)
学理论(2208)
机构
大学(50441)
学院(47833)
管理(14791)
(13709)
经济(13178)
研究(12915)
理学(12509)
理学院(12300)
管理学(11766)
管理学院(11681)
(10780)
师范(10713)
(10646)
教育(9170)
(9165)
中国(8626)
师范大学(7899)
科学(7828)
(7616)
(7323)
技术(7084)
北京(6878)
职业(6867)
中心(6181)
业大(6137)
图书(6102)
(6061)
书馆(6025)
图书馆(6025)
财经(5511)
基金
项目(29196)
研究(27265)
科学(22745)
基金(17267)
教育(16623)
社会(14923)
(14074)
社会科(13949)
社会科学(13945)
编号(13440)
成果(13142)
(13106)
国家(12896)
科学基金(11504)
课题(11006)
(10977)
(10061)
基金项目(9023)
高校(8553)
项目编号(8534)
大学(8304)
规划(7715)
研究成果(7623)
(7386)
(7083)
(6904)
重点(6707)
资助(6679)
(6520)
(6399)
期刊
教育(24401)
中国(19360)
研究(16807)
(16220)
经济(16220)
图书(7150)
(6980)
管理(6523)
学报(6271)
职业(6236)
大学(5891)
技术(5796)
书馆(5551)
图书馆(5551)
高等(4851)
成人(4826)
成人教育(4826)
科学(4572)
(4230)
学学(4071)
高等教育(3908)
(3419)
论坛(3419)
财经(3114)
农业(3058)
(2794)
技术教育(2645)
职业技术(2645)
职业技术教育(2645)
(2583)
共检索到8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振国  赵频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近几年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突出表现在那些专业、院校处于劣势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上。对于这些易遭受就业排斥的大学生群体,高校在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方面责无旁贷。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所致的市场失灵,使得大学生遭受着各种形式的就业排斥。从需求的角度看,雇主将某些类型的大学生排斥在市场之外,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为降低甄别成本,雇主往往按照某些标签(如院校、专业等)筛选大学生,尽管这种甄选机制有可能将一些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新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升高职生就业维权能力,保障高职生顺利就业,能够助力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前,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及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学生就业维权能力是构建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应以强化法治意识、夯实法律知识、增强用法维权能力为内容载体,以学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服务范畴,构建事前防范教育、事中帮助教育和事后跟踪教育组成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以提升学生就业维权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这样,既能克服传统的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法律教育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长缨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美娟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实力不足、就业技能不熟练及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就业指导不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文章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庞映平  王丽娟  梁正席  岳文喜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高职大学生就业又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对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花大力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加强职业指导,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更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强  尹洁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认为应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夯实专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重视求职技能、技巧指导工作,加强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康会宾  
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各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增加适用性内容的讲授。同时,通过层次性、递阶性的各种比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洪杰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地方普通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出发的教学改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探讨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其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评方式、实践教学、教学保障方面进行改革,另外,还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翔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体验岗位的重要窗口,其工作目标决定了它应当具有学校教学和企业运营的双重属性。所以实训基地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训任务的同时,应当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利于高职实训基地实现资金积累和自我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赵朝晖  
就业能力是指能够适应并融入多种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并能够满足特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个体专业能力、团体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之匹配的职业素养的综合体。据麦可思调查,应用型高校(主指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依然存在着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搭建校企交融式育人新平台、构建生成性课程育人新机制、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岳德军  张红旗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之本、安国之基、兴国之策。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时间滞后、内容陈旧,已不能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需求,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全程化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全面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目前现实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社会劳动就业大环境带来的挑战。例如:我国就业与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体制性因素带来就业阻力;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转型造成用工人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敏  
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究通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的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进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需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合理调适专业、坚持特色育人、强化就业指导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奔波  姜美英  
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形成的社会、学校及自身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