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9)
2023(2125)
2022(1837)
2021(1648)
2020(1415)
2019(3268)
2018(3149)
2017(5935)
2016(3335)
2015(3792)
2014(3613)
2013(3716)
2012(3715)
2011(3534)
2010(3571)
2009(3316)
2008(3130)
2007(2907)
2006(2726)
2005(2568)
作者
(13410)
(11160)
(11006)
(10313)
(7109)
(5452)
(4870)
(4459)
(4383)
(3974)
(3968)
(3896)
(3849)
(3747)
(3692)
(3573)
(3394)
(3365)
(3327)
(3316)
(2968)
(2876)
(2696)
(2656)
(2600)
(2587)
(2452)
(2452)
(2360)
(2321)
学科
(12640)
经济(12619)
管理(7858)
(6869)
(5736)
(5325)
企业(5325)
方法(5135)
数学(4408)
数学方法(4323)
(3425)
中国(3418)
(2879)
(2603)
业经(2309)
农业(2304)
土地(2190)
地方(2151)
(2089)
(2077)
贸易(2076)
及其(2063)
环境(2047)
(2016)
(1994)
资源(1988)
理论(1940)
(1874)
(1858)
金融(1858)
机构
大学(52702)
学院(50554)
研究(24590)
科学(18450)
中国(18040)
(17734)
经济(17251)
(17195)
管理(15077)
(14831)
农业(14254)
研究所(13760)
(13454)
理学(12528)
理学院(12303)
业大(12188)
管理学(11877)
管理学院(11819)
中心(10379)
(9490)
(9201)
(9094)
农业大学(8960)
(8922)
北京(8632)
科学院(8485)
实验(8161)
(8113)
(8016)
实验室(7839)
基金
项目(35962)
科学(26806)
(26038)
基金(25866)
国家(25865)
研究(20385)
科学基金(19944)
自然(15705)
自然科(15311)
自然科学(15301)
自然科学基金(15025)
(13721)
(13218)
基金项目(13171)
资助(11416)
社会(11301)
社会科(10599)
社会科学(10593)
计划(9537)
科技(9116)
重点(9076)
教育(9067)
(7888)
(7637)
科研(7556)
专项(7092)
(7083)
编号(7039)
(6923)
(6796)
期刊
(20682)
经济(20682)
学报(16038)
(14936)
研究(14630)
中国(14326)
科学(13046)
大学(10618)
农业(10349)
学学(10058)
管理(6486)
(6020)
(5831)
业大(4944)
教育(4937)
农业大学(4141)
(4118)
金融(4118)
资源(3883)
经济研究(3464)
中国农业(3453)
(3437)
林业(3352)
技术(3278)
图书(3242)
自然(3114)
财经(3101)
科技(2783)
(2727)
问题(2675)
共检索到83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济彦  
作为对资料记忆与贮存的“脑”,分人脑、电脑和卡脑三种。比较而言,卡脑更具有安全可靠、积累方便、查找迅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并可以任意组合和集中,投资小、效率高、效果好。作者总结了卡片积累有学习积累、目的积累、工作积累和灵感积累等四种形式。作者又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实践,举例说明了资料卡片使用的方法和效果,说明了资料卡片所赋予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阮文兵  
1981年底,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系(所)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研究生和毕业班学生。它的职责是负责本专业书刊的保管和阅览,并着重进行专业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乃康  
技术积累和国际生产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顾乃康当代跨国公司的竞争已主要不是体现在价格竞争方面,而更多地集中于包括信息、技术和创新、成本、筹供、质量、产品开发展以及售后服务等在内的非价格竞争。在非价格竞争中,与技术有关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在技术竞争中,公司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忠直  晁博  
对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组织运行过程建立了物质循环积累模型和产值循环增值模型,定义了物质积累倍数和产值增值倍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值增值(价值)与物质积累(成本)之差的净产值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认为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创新,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根本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汪瑞清  吕丰娟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盈文  艾米拉古丽  王志敏  王彬  张英华  
为研究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物质积累、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行距为12、20、30cm 3个处理,分析不同行距处理的群体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水分消耗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晚播限水灌溉条件下,适当缩小行距(12cm)可以增加冬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群体物质积累和花后物质积累比例;与30cm行距相比,12cm行距能充分利用40~120cm土体内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9.8~20.4kg/(hm2·mm))。适当缩小行距至12cm可能是提高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铭钰  肖汉乾  邓小华  李良勇  李武进  周孚美  陈治锋  肖艳松  黄琼慧  黄杰  
为了解浓香型稻茬烤烟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利用效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于2019年在湖南省浓香型烟区的郴州市桂阳县和衡阳市耒阳市分别选取适产水平(2 250~2 700 kg/hm~2)和丰产水平(2 700~3 150 kg/hm~2)的2种典型烟田作为案例,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烤烟农艺性状指标、叶面积指数、根系形态指标差异,以及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积累与分配、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丰产水平较适产水平烤烟地上部生长发育好,根系发达,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多,氮、磷、钾肥利用效率高;但适产水平的氮、磷、钾养分在烟叶中分配比例大,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高。耒阳烟区烤烟植株高大,茎粗、根粗、根与茎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多;桂阳烟区烤烟叶片面积大,侧根多,烟叶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多。稻茬烤烟生产中,要针对稻茬烤烟土块大和低温阴雨天气,熟化土壤,培育壮苗,提高移栽质量,为烤烟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烤烟早生快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袁明  陈同斌  郑国砥  黄泽春  罗金发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铬、镍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土壤铬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麦地>绿化地>果园>自然土壤,土壤镍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自然土壤>果园。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比较,土壤中铬、镍的浓度并没有普遍增加,仅在菜地以及稻田中存在一定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铬、镍浓度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在土壤中的浓度仍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仍不太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与作为货币储藏的贵金属的价值积累不同,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研究的价值积累是有特定条件的。事实上,除去创造历史文物以及可以长久保存的艺术品或可以炒作的拍卖品的劳动之外,在人类劳动中只有知识劳动创造的价值能够实现这种特定条件下的价值积累。现实社会的相关法律给予具有价值积累性质的知识产权以一定的保护,但法律的保护是有期限的。因此,现实社会中存在一定的有价值没有价格的有用的知识劳动成果,这就是"免费的午餐"。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通过付出一定教育成本费用可以获取必要的"免费的午餐",有力地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为求得经济发展的保障,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必须努力地增加价值积累的厚度和追求价值积累的更高的高度。在当代智能化社会,价值积累必须做到四个方面的到位:一是要保证地球免遭宇宙中小行星的再次撞击;二是不要让人类的天敌——病毒毁掉人类;三是高等教育必须走智能教育改革之路;四是必须大力推进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左青松  刘浩  蒯婕  冯倩南  冯云艳  张含笑  刘靖怡  杨光  周广生  冷锁虎  
【目的】研究油菜育秧盘毯状苗移栽,大田不同氮肥和密度耦合对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株碳氮代谢与油菜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宁杂1818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毯状苗的培育和移栽试验,比较不同年份、氮肥以及密度条件下碳氮积累、运转以及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油菜毯状苗适宜条件下移栽也可以获得3 750 kg·hm~(-2)高产。不施氮肥以及225 kg·hm~(-2)氮肥处理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在300 kg·hm~(-2)氮肥处理和125 000穴/hm~2移栽密度条件下1穴1株、1穴2株和1穴3株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油菜植株中碳素积累能力显著高于氮素积累能力,初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玉敏  张庆玉  李俊  雷建容  万洪深  张冀  王琴  阳路芳  田丽  杨武云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英  宋玉伟  程序  孙建好  刘吉利  李隆  
为了给河西走廊灌区春玉米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动态的规律。采用自然风干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其氮素的吸收均可以用logistic方程(Y=K/(1+ea+rt)拟合;2)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到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前者N在225 kg/hm2处理下最高,为644.6 kg/(hm2.d),后者N在300 kg/hm2处理下最高,为5.1 kg/(hm2.d);3)施氮肥对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天数均无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世友  刘孟朝  王凌  韩宝文  茹淑华  贾良良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措施在氮素总量降低30%、磷钾肥用量不变的基础上,冬小麦产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优化施肥措施的4个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比习惯施肥提高了18.95%~51.21%。与习惯施肥相比,冬小麦收获期1.2 m土层硝态氮残留,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缓控肥+有机肥分别减少116.25,70.80,63.81,108.95 kg/hm2。综合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陈静   刘剑   秦丽   王利平   赵永来   王利鹤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明确其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个百分点,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 110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3.96%。【结论】间作优势主要在于促进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