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6)
2023(6914)
2022(5899)
2021(5366)
2020(4308)
2019(9885)
2018(9612)
2017(19074)
2016(9923)
2015(11343)
2014(11275)
2013(11363)
2012(10934)
2011(10046)
2010(10193)
2009(9551)
2008(9028)
2007(8297)
2006(7774)
2005(6960)
作者
(28137)
(23520)
(23450)
(22284)
(15211)
(11257)
(10809)
(9222)
(8894)
(8391)
(8131)
(7918)
(7787)
(7415)
(7241)
(7197)
(6917)
(6813)
(6704)
(6342)
(5908)
(5633)
(5613)
(5488)
(5409)
(5278)
(5118)
(4825)
(4742)
(4448)
学科
(68625)
经济(68476)
管理(26215)
方法(21411)
(21220)
地方(18826)
(17725)
企业(17725)
数学(17410)
数学方法(17296)
中国(14117)
业经(13128)
(12777)
地方经济(12734)
(10986)
(9629)
(9303)
(9010)
理论(8653)
农业(8187)
(8182)
金融(8179)
环境(8159)
经济学(7940)
(7086)
(6864)
贸易(6855)
(6698)
银行(6698)
(6560)
机构
大学(149739)
学院(148438)
(73824)
经济(72342)
研究(55147)
管理(54813)
理学(46136)
理学院(45532)
管理学(44932)
管理学院(44612)
中国(42959)
(32592)
(32046)
科学(28833)
(26547)
财经(25709)
中心(24912)
经济学(24225)
研究所(23356)
(23177)
(22976)
经济学院(21352)
北京(20553)
(20335)
师范(20247)
(19679)
财经大学(18853)
(18569)
(18000)
业大(16845)
基金
项目(90347)
科学(72120)
研究(69074)
基金(66591)
(56033)
国家(55539)
科学基金(48461)
社会(48264)
社会科(44578)
社会科学(44560)
基金项目(35122)
(34002)
教育(30803)
自然(28731)
(28388)
自然科(28033)
自然科学(28028)
自然科学基金(27526)
编号(27371)
资助(27205)
成果(22659)
(20704)
(20485)
重点(19769)
国家社会(19712)
课题(19061)
教育部(18292)
人文(18035)
(17778)
大学(17680)
期刊
(93946)
经济(93946)
研究(53758)
中国(31187)
(25695)
管理(22048)
科学(18560)
(17235)
学报(17235)
(16854)
金融(16854)
经济研究(15717)
财经(14520)
大学(14085)
教育(13355)
学学(13080)
技术(12934)
(12716)
业经(12433)
问题(12128)
农业(11295)
技术经济(8958)
世界(8573)
(8525)
统计(7601)
现代(7583)
国际(7553)
经济问题(7448)
(7294)
经济管理(7222)
共检索到24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国光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8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后,在90年代初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对今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我们现在提出用市场经济概念代替有计划商品经济概念,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在资源配置问题上就必须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萍  张曼  
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郑萍,张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具有根本性质和决定意义的突破,这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概括总结,它必将引发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义平  
我们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可以富其国裕其民的。然而,我们所要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不仅要富裕,而且必须是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市场经济,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文遵循实事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从市场经济旨在提高效率、社会主义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公正、路径依赖和历史沿革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伟大选择。这样的选择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光远  
文章认为,从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来看,计划经济一词事实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前者指的是有计划发展的经济,后者指的是社会资源主要由计划来调节,而不是由市场来调节的一种经济制度。作为广义的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起来之后仍然是存在的,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并存的。但作为狭义的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起来之后是不再存在的。市场经济一家独存的局面早就存在了,但狭义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格局则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才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经济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划经济在改革中也发生了某些变化,但狭义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格局,目前尚没有改变。不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利  
本文从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政府行为出发 ,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体制转型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所经历的一系列改革 ,展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 ,讨论了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市场的形成 ,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进入了崭新的加速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正在逐步形成和进一步探索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柳家章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存在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也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从市场经济的共性来讲,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社会主义经济特性来讲,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看,要求市场调节,从社会化大生产看要求计划调节。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裘实  
(一)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中性的.它既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制度属性问题,也不会因依存的外部条件(社会经济制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运作.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无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必附着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虽不会使它带上制度属性,但社会基本制度形成的不同外部条件,却会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有关市场经济与计划生育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种探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希望就此问题展开一次认真的学术讨论。欢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踊跃来稿,积极参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积业  
一、我们过去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建国以来,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计划,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简要地说,就是:第一,计划可以保持国民经济大体上按比例发展,避免生产无政府状态。当国民经济出现过热或无政府状态苗头时,还是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遏制了经济恶化的趋势,使整个经济步入正常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宋群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规划、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必须更新计划观念,改进计划方法,使计划面向市场、反映市场,有效地引导和调控市场,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在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都能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范章  
“十一五”规划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政府兼有作为“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两重身份和两种职能,乃是“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的体制根源。这种体制是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学来的,长期成为计划经济的源头,现在成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严重障碍。为此,必须让政府从两重身份和两重职能中脱身,仅只具有“政治实体”身份和“公共服务”职能,统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企;另在政府之外设置一个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载体(如“人大”),统辖经营性竞争性国企。首先分清和分开两类职能不同的国企,即财政账户项目类国企和资本账户项目类国企,应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是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