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70)
2022(1447)
2021(1451)
2020(1218)
2019(2818)
2018(2841)
2017(5896)
2016(3475)
2015(4040)
2014(4227)
2013(4296)
2012(4322)
2011(3887)
2010(4154)
2009(3857)
2008(3897)
2007(3650)
2006(3464)
2005(3441)
2004(3022)
作者
(12191)
(10099)
(9892)
(9712)
(6318)
(4960)
(4484)
(3967)
(3873)
(3750)
(3545)
(3500)
(3275)
(3244)
(3133)
(3112)
(3022)
(2974)
(2931)
(2872)
(2606)
(2552)
(2537)
(2340)
(2251)
(2246)
(2245)
(2131)
(2104)
(2101)
学科
(12771)
经济(12747)
管理(10189)
(8418)
(6207)
企业(6207)
(5027)
(4650)
(4120)
方法(4057)
中国(4007)
(3941)
数学(3419)
数学方法(3289)
农业(3175)
环境(3027)
土地(2788)
资源(2781)
(2736)
银行(2720)
(2717)
地方(2713)
(2563)
业经(2555)
(2482)
贸易(2480)
税收(2471)
(2443)
(2410)
(2374)
机构
学院(52600)
大学(52498)
研究(22756)
(19717)
中国(19314)
经济(19101)
管理(17028)
科学(15631)
(13816)
(13403)
理学(13391)
理学院(13144)
管理学(12801)
管理学院(12712)
研究所(12257)
(11960)
(10543)
中心(10213)
(9568)
农业(9400)
北京(9269)
业大(8886)
(8860)
(8142)
科学院(8012)
(7975)
师范(7915)
(7726)
财经(7542)
(6648)
基金
项目(30401)
科学(22771)
基金(21051)
研究(20658)
(19588)
国家(19451)
科学基金(15221)
(11488)
社会(11235)
自然(11056)
基金项目(10935)
自然科(10749)
自然科学(10748)
(10684)
自然科学基金(10503)
社会科(10491)
社会科学(10485)
资助(9086)
教育(8902)
编号(8862)
成果(7552)
重点(7523)
(6865)
计划(6569)
课题(6516)
(6443)
科技(6113)
科研(5900)
中国(5483)
(5472)
期刊
(27661)
经济(27661)
研究(17504)
中国(13188)
(11186)
学报(10049)
科学(9580)
(8501)
农业(7447)
(6824)
金融(6824)
管理(6625)
大学(6439)
学学(5944)
资源(5786)
教育(5635)
业经(4250)
问题(3941)
技术(3815)
(3802)
财经(3783)
经济研究(3443)
(3442)
图书(3396)
(3303)
国际(3058)
(2935)
理论(2764)
书馆(2601)
图书馆(2601)
共检索到93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英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导致了资源特别是能源的大量消耗,从而直接影响了气候的变化。空气污染日益加剧、全球性气候变暖、局部地区海平面上升或连年干旱等状况不仅危害到人类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与经济发展。近年来,“温室效应”、“阳伞效应”、“臭氧层浓度下降”等气候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如何保护环境、控制气候条件恶化已成为国际间的热门话题。随之而来的国际活动也十分频繁,1988年11月还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组织创立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维·古德斯坦  迈克尔·英特里利盖托  王海林  
内容简介气候变化与能源问题是我们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必须要依靠环境科学的发展,要进一步整合自然科学和经济学这两门学科。这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全书共八章。第一章"能源科学与全球变暖",论述了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面临的能源短缺以及带来的环境问题。第二章"能源市场结构和管理结构",提到了几乎所有的能源产品都具有寡头这样的市场结构特点,能源买家或者是大型的能源消费公司,它们所构成的能源消费市场更加接近不结盟的完全竞争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田成川  
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把近年来国际气候问题的争论推向了新的高潮。在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知方面,虽然还存在一些分歧和质疑,但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也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严峻挑战。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和减缓CO2排放,GDP的CO2强度下降速度为世界瞩目,但由于工业化阶段GDP快速增长,CO2排放仍呈增长快、总量大的趋势。我国把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相协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的含碳率,中近期以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为主要目标,到2030年前后要努力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到2050年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祥琬  
化石能源的使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措施,如绿色新政、开发页岩气、继续发展核电、能源自给、再工业化,并试图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相结合"奠定新的低碳发展基础;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提出了"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战略。全球范围正进行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潮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战略要素,我国要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动,以务实的行动推动中华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①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发展道路的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广平  陈永福  
2011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水和水利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下,我国"水"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尤显重要。本文主要基于气候变化的视角,从我国"水"的现状出发,阐述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水问题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解决"水"问题的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璟珉  魏东  
随着全球增温以及各种异常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加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并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然而自《京都议定书》这份唯一的国际范围签署的旨在减缓温室气体的协议制定以来的10年时间,气候变化问题有增无减,没有得到实质改善。这不仅是科技水平和政策手段上的局限所至,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现有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仍存在缺陷。全球气候变化长期被默认为"公地悲剧"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冥王星现象"。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当前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难以行之有效。要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完善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再次引起了国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然而会议最终只是形成了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更多地只是反映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存在的分歧,充分说明了全球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之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有绪  
本文以OSU模型和以GFDL、GISS、NCAR、OCU及UKMO等模型的综合分析对中国气候变化的预测为基础,讨论大约在2020年大气CO_2浓度两倍时对中国森林变化的预测途径。以杉木林的生长、产量和分布、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的树种组成和生长,以及我国森林带的可能变迁为例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中  王文远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一般环境问题的范畴,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程的加快,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认为,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承诺减限排义务的压力与日俱增,而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些思考:(1)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准确把握国际谈判进程;(2)加快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3)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的能力;(4)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小峰  任国玉  王守荣  张政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外交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重视与日俱增,已经确定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原则,并初步确立了响应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和战略构想。本文从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观测与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当前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和国际谈判的战略部署问题,并提出初步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碳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碳税有助于推动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与碳排放权交易工具互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文章探讨了碳税的内涵,界定了碳税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论证了在中国引入碳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征碳税所需的准备工作及碳税制度的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云  毛留喜  程磊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因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体系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无论是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适应气候变化还是减缓气候变化,都首先需要来自科学界有力的支撑,需要将科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指导社会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本文通过对当前气候变化研究需求和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气候变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问题,并就如何保障气候变化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点点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分支。它运用外部性内部化方法,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长期经济增长动态模型,由此得到“最优”的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路径。然而,最优解中的全球升温路径显著高于《巴黎协定》目标,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弱减排政策提供了所谓的理论支持。这一模型结果的生成并非基于数学模型的“科学性”,而是基于模型与参数的设定偏好,这些设定与偏好反映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新古典缺陷,即成本—效益分析下的机械论思维和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的局限。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出发,设置全面的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全球气候治理最广泛的共同力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晓慧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中欧能源合作与欧盟同俄罗斯或中亚等地区的合作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欧盟和中国之间并不存在"消费者—生产者"的关系,相反,两者目前甚至还在为保障各自的经济增长而争夺有限的能源资源。然而,气候变化给未来世界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成为中欧能源合作的基石,中欧能源合作更多是探讨欧洲如何帮助中国调控其对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其给世界气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减少双方在能源供应上的压力和竞争。本文旨在梳理中欧能源关系的缘起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介绍中欧能源合作开展的关键领域,分析合作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为中欧能源合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