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3)
- 2023(3442)
- 2022(2761)
- 2021(2810)
- 2020(2282)
- 2019(5233)
- 2018(5165)
- 2017(9307)
- 2016(5215)
- 2015(6017)
- 2014(6383)
- 2013(6082)
- 2012(6020)
- 2011(5506)
- 2010(5870)
- 2009(5822)
- 2008(6301)
- 2007(5945)
- 2006(5405)
- 2005(5206)
- 学科
- 济(22600)
- 经济(22561)
- 管理(15810)
- 业(13436)
- 企(12735)
- 企业(12735)
- 学(11212)
- 方法(8732)
- 理论(7996)
- 中国(6412)
- 财(5857)
- 数学(5702)
- 数学方法(5495)
- 教育(5327)
- 业经(5196)
- 制(5150)
- 农(4826)
- 经济学(4468)
- 和(4460)
- 银(4356)
- 银行(4343)
- 行(4132)
- 融(3971)
- 金融(3970)
- 教学(3689)
- 策(3664)
- 务(3536)
- 体(3529)
- 财务(3524)
- 贸(3524)
- 机构
- 大学(88597)
- 学院(84137)
- 济(30515)
- 经济(29617)
- 研究(29308)
- 管理(28492)
- 理学(23403)
- 中国(23229)
- 理学院(23063)
- 管理学(22440)
- 管理学院(22284)
- 京(19952)
- 科学(18864)
- 财(16548)
- 所(15518)
- 范(14513)
- 江(14470)
- 师范(14356)
- 研究所(13769)
- 中心(13400)
- 农(13349)
- 北京(12861)
- 财经(12547)
- 师范大学(11559)
- 州(11545)
- 经(11270)
- 业大(11043)
- 农业(10492)
- 院(10125)
- 经济学(10097)
- 基金
- 项目(46465)
- 科学(35631)
- 研究(34584)
- 基金(32743)
- 家(28509)
- 国家(28245)
- 科学基金(23421)
- 社会(21060)
- 社会科(19629)
- 社会科学(19623)
- 省(17422)
- 教育(17200)
- 基金项目(16252)
- 划(14901)
- 编号(14703)
- 自然(14549)
- 成果(14338)
- 自然科(14204)
- 自然科学(14199)
- 资助(14054)
- 自然科学基金(13944)
- 重点(10747)
- 部(10407)
- 课题(10304)
- 项目编号(9373)
- 大学(9306)
- 性(9030)
- 发(9016)
- 教育部(9005)
- 创(8924)
共检索到142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银芳
范畴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得益于范畴问题的探讨,本文从经典范畴理论出发,介绍了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及原型范畴的特点。
关键词:
范畴 原型 认识语言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先治
会计学范畴可划分为理论范畴、应用范畴和影响范畴。从这三个方面分别界定和明确不同会计学范畴的内涵与边界,有利于会计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会计准则体系与管理会计规范体系的建设,还有利于拓展会计视野、提升会计学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会计学 理论范畴 应用范畴 影响范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伟
通过对中西方语言哲理的考察,汉语典型存在范畴“有”“无”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用法,分别对应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道器合一”和“体用不二”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之中,加之“有”“无”的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用法又已同时沿用数千年,两类存在范畴容易混淆,因此对于中国语言哲学“有无”存在问题的争辩由来已久。中国的言语构造与西方的言语构造不同,对于本体论的探讨应以汉语“根本的本体”为基准。汉语典型存在范畴与中国哲学存在范畴相通且相融,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根基,后者可以通过前者得以证实,前者可以通过后者找到根据。
关键词:
有 无 本体论 存在范畴 语言哲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曲海波
老年人口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它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都处在形成阶段。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些论著在涉及老年人口学的范畴和基本理论时,很不一致,也有不甚科学之处。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笔者的意见。老年人口学的范畴、指标及计算方法(一)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比重下降,年长人比重增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嘉亮 陈磊
一、关于市场 市场是市场经济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范畴。然而,在理论研究中对市场的认识却不尽相同。现将学术界对市场范畴的规定推介如下: 1.《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中给出的并为国内学者所广泛采用的市场定义:“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一切买卖活动的总和;商品供给和商品需要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中国大百科书·经济学卷Ⅱ)第920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会林 崔卫华 张明贵
我们知道 ,每个学科都是由这个学科的范畴体系构成的 ,不同的学科 ,其范畴体系是不同的。市场、竞争、需求、供给、成本、价格、收益和分配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所得、财政、金融、就业、外贸、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那么 ,中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 ,它应该由空间、结构、环境、效益、公益、发展、规划和管理等构成。
关键词:
微观 宏观 中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霞 孙崇飞
狭义认知语言学和现代语言类型学在诸多方面的互补与融合日趋显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种学科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虽殊,但亦可互相借用,相互之间扬长避短,不断丰富和完善各自的学科理论及方法,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具有解释力。另一方面,其异同又预示二者在理论导向、技术支持以及跨语言佐证和学科划分方面具有一定的必然互补性;而互补也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必然融合;互补和融合之后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研究学科——认知类型学。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言类型学 认知类型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承训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贡献。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在论述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时,第一次使用了“公有资本”的概念,可以说是总结了从《资本论》以来的理论成果,是一次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克瑞
孙绵涛教授的新作《教育范畴论》(2016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其个人多年来教育学研究思考的结晶。该著作首先探讨了教育学范畴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即自然生成方法论与人为抽象方法论,然后以此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分析了教育现象的应然范畴与实然范畴及其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在确立了教育范畴的立论基石之后,作者又分析了中外诸多传统教育学的范畴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了不同角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谢璐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基础之上,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因而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坚持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占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收入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收入分配 马克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秀和 陈阿兴 沈宏超
商业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概念,同时,商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范畴,而且是一种经济关系范畴。在商业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商业范畴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现代商业范畴较之古代、近代商业范畴是一种扬弃。商业范畴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加入WTO后我国商业的有效监管和高效发展。本文试图循着商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有关商业范畴的演化历程及其现代涵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学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些同志早就提出要对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进行再认识,认为这两个范畴应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所共有的,各种资本的不同性质,是由同它联系的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决定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隐喻 语言 人文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