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0)
- 2023(11987)
- 2022(10502)
- 2021(10082)
- 2020(8487)
- 2019(19841)
- 2018(19985)
- 2017(37612)
- 2016(21106)
- 2015(23996)
- 2014(24312)
- 2013(23465)
- 2012(21397)
- 2011(19127)
- 2010(19224)
- 2009(17372)
- 2008(16767)
- 2007(14485)
- 2006(12601)
- 2005(10913)
- 学科
- 济(78670)
- 经济(78576)
- 管理(59321)
- 业(53938)
- 企(45744)
- 企业(45744)
- 方法(39523)
- 数学(34477)
- 数学方法(33890)
- 中国(21102)
- 农(20331)
- 学(19226)
- 财(19021)
- 理论(17058)
- 业经(16698)
- 地方(15660)
- 制(14764)
- 教育(13384)
- 农业(13273)
- 和(13097)
- 技术(12688)
- 贸(12403)
- 贸易(12398)
- 务(12227)
- 财务(12144)
- 财务管理(12121)
- 易(11996)
- 环境(11919)
- 企业财务(11487)
- 银(11475)
- 机构
- 大学(289545)
- 学院(289059)
- 管理(115012)
- 济(105617)
- 经济(103015)
- 理学(100032)
- 理学院(98875)
- 管理学(96717)
- 管理学院(96197)
- 研究(95059)
- 中国(68758)
- 京(62358)
- 科学(62159)
- 农(48922)
- 所(48278)
- 财(48131)
- 业大(45916)
- 研究所(44282)
- 中心(42818)
- 江(42703)
- 范(39902)
- 师范(39475)
- 北京(39332)
- 财经(38736)
- 农业(38383)
- 经(35228)
- 院(34944)
- 州(34679)
- 技术(34468)
- 师范大学(31509)
- 基金
- 项目(202596)
- 科学(157907)
- 研究(147726)
- 基金(143960)
- 家(125941)
- 国家(124875)
- 科学基金(106802)
- 社会(88705)
- 社会科(83824)
- 社会科学(83798)
- 省(81498)
- 基金项目(76576)
- 自然(71546)
- 教育(70344)
- 自然科(69895)
- 自然科学(69881)
- 划(68562)
- 自然科学基金(68535)
- 编号(61784)
- 资助(60548)
- 成果(50272)
- 重点(45422)
- 部(43859)
- 课题(43562)
- 创(42155)
- 发(42127)
- 创新(39121)
- 科研(38902)
- 项目编号(38086)
- 大学(37815)
- 期刊
- 济(114402)
- 经济(114402)
- 研究(83159)
- 中国(58954)
- 学报(49411)
- 农(43883)
- 科学(43459)
- 教育(42769)
- 管理(42183)
- 大学(36724)
- 财(35682)
- 学学(34206)
- 农业(30707)
- 技术(28299)
- 融(20714)
- 金融(20714)
- 业经(19038)
- 财经(17841)
- 经济研究(17566)
- 图书(17521)
- 业(15790)
- 经(15054)
- 科技(14862)
- 问题(14428)
- 理论(14056)
- 技术经济(14048)
- 版(13785)
- 统计(13308)
- 实践(13101)
- 践(13101)
共检索到42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被经常使用,但没有准确界定或定义的概念。其含义往往取决于被引用的目的:或者被看成是一组要素,或者被看成是一种结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或者被看成是静态的,或者被看成是动态的,或者被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我们借助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家茂 潘晓卉
本科人才培养只有突出"培养目标的精英性、教学活动的研究性、价值追求的创新性、培养活动的实践性、培养模式的开放性",突出在研究中学习,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才能凸显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这也是我们在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东南大学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主导的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希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清华大学通过全校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在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把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加速建立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为达此目标,清华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广生
建设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生长点和突破口。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首要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要处理好建设一流大学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展涛
当前,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学使命偏失、培养制度低效、批判精神孱弱、教育目的异化等问题。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应在秉持社会责任为先、育人使命为本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探索研究型大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族中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家茂 张胤
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还必须具有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出精英性、研究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才能够凸现出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实现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一川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研究型大学如何在由科研、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构成的多层次教育与研究体系中切实保障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研究型大学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按笔者的初步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遭遇三大“对手”、两大“矛盾”、一大“陷阱”的挑战(当然远不止这些)。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平英
教育事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发展,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却依靠教师,认真而有质量的上好每一堂课,不让学生虚度宝贵的四十五分钟。为此,就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们切磋。一、认真备课,讲究教法对教师来说。课堂就是战场。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应认真充分地备课。做到真正的胸有成竹。对任何自己尚未弄清的疑点不抱有侥幸心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然后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即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利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向荣 李蔚 段远源
清华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985工程"一期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二期人才培养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经过四年的实际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型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985工程” 人才培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大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在持续数年的高等教育规模大扩张之后,高等教育发展在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厦门大学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子。我们的思考与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明确人才培养工作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银 易红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这一讲话昭示着当前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已进入必须把提高质量、争创一流作为核心任务的新阶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英国研究型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