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9)
2023(5936)
2022(4266)
2021(4011)
2020(3285)
2019(7269)
2018(7437)
2017(13980)
2016(7817)
2015(8934)
2014(9173)
2013(8706)
2012(7403)
2011(6483)
2010(6641)
2009(6297)
2008(6747)
2007(6384)
2006(5985)
2005(5815)
作者
(22125)
(18493)
(18233)
(17394)
(11757)
(8539)
(8352)
(7102)
(6953)
(6598)
(6176)
(6108)
(5995)
(5969)
(5666)
(5548)
(5512)
(5401)
(5376)
(5306)
(4608)
(4489)
(4482)
(4264)
(4189)
(4174)
(4056)
(3984)
(3760)
(3629)
学科
管理(35496)
(29310)
(27542)
经济(27494)
(26562)
企业(26562)
(11698)
方法(9853)
中国(9637)
业经(9302)
(9092)
(8727)
财务(8691)
财务管理(8669)
企业财务(8265)
(8166)
数学(6956)
数学方法(6891)
(6614)
(6420)
(6330)
理论(6325)
银行(6324)
农业(6087)
人事(6058)
人事管理(6058)
(5831)
(5486)
经营(5429)
(5411)
机构
大学(108181)
学院(107571)
管理(46384)
(40821)
经济(39678)
理学(37807)
理学院(37396)
管理学(36873)
管理学院(36636)
研究(32488)
中国(28898)
(23747)
(22821)
科学(19163)
(19017)
财经(16713)
(16494)
中心(16336)
(16091)
(15144)
(15115)
北京(14690)
(14148)
业大(14130)
研究所(14122)
师范(14010)
农业(12512)
(12469)
商学(12314)
财经大学(12300)
基金
项目(65166)
科学(52225)
研究(48926)
基金(47853)
(41000)
国家(40634)
科学基金(36014)
社会(31515)
社会科(29760)
社会科学(29749)
基金项目(25499)
(25003)
自然(23139)
教育(22840)
自然科(22645)
自然科学(22642)
自然科学基金(22266)
(20721)
编号(20674)
资助(18547)
成果(17219)
(14223)
重点(14160)
课题(13834)
(13278)
(13047)
项目编号(13007)
国家社会(12983)
教育部(12506)
人文(12476)
期刊
(53316)
经济(53316)
研究(32890)
中国(27354)
管理(21692)
(21273)
(15427)
科学(15157)
学报(14973)
教育(14111)
(13100)
金融(13100)
大学(11992)
学学(10916)
技术(10309)
农业(9869)
财经(8879)
业经(8789)
(7643)
图书(7479)
经济研究(7266)
(7062)
会计(6721)
财会(6658)
问题(6499)
现代(6120)
技术经济(5608)
(5607)
书馆(5414)
图书馆(5414)
共检索到179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永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金岑   程豹   罗文豪  
基于“涓滴”效应框架和社会学习理论,本文构建一个“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员工”逐级影响的多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不道德行为的“涓滴”效应。针对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收集了87个团队共450名员工的多时点上下级追踪配对数据。研究表明: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在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影响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上下级社会交换正向调节了下属的学习效果。本文丰富了不道德行为在组织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同时也启示领导者“以身作则”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贡献、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齐军  
面对百余年来的争论,对道德行为差序化进行重新审视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道德行为选择差序化进行文化审视可以发现,以"仁"为主导的道德行为选择的差序化体现在或遵循父子亲情之私德或遵循公职法则之公德的差等之序,而文化发展路向迷失中的道德行为选择因传统的道德秩序遭到破坏而新的道德秩序无法及时建立,其行为选择陷入"失序"的差序化,甚至呈现出"去道德化"的不良倾向。作为在教育上的应对,道德教育需在文化的关联上由融合到断裂再走向弥合,在价值观上由清晰到混沌再走向澄明,在主体性上由重视到遮蔽再走向彰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尤雪美  
美国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标准之借鉴尤雪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日益独立地走向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管理会计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管理会计于本世纪50年代正式形成,它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特别是系统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伟  周茵  房路生  
营销不道德行为作为一种渠道合作中的品行不端行为,受到了营销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渠道合作中欺骗型和狡猾型不道德行为对渠道成员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感知的影响机理,以及网络嵌入分别对欺骗型和狡猾型不道德行为的作用效果。基于225份来自供应商和分销商交易关系的调查问卷,通过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对本文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供应商狡猾型和欺骗型不道德行为对分销商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感知具有负面影响,而供应商的网络嵌入则能够有效抑制供应商的两种不道德行为。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嵌入来有效管理渠道合作中的不道德行为,进而提高合作伙伴的公平感知,并最终促进营销渠道成员之间的合...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姝  柴明洋  狄亮良  
本文选取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机视角出发,研究社会责任履行与盈余管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履行越好的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即支持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动机"观点。(2)相较于偏重履行基础社会责任的企业,偏重履行高层次社会责任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动机更强。(3)相比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动机更强,承担社会责任的掩饰作用更加明显。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国有企业中无论是偏重基础社会责任还是偏重高层次社会责任的企业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机会主义动机,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偏重承担高层次社会责任的企业较偏重承担基础社会责任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动机更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要想促进教师道德成长,必须激发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于组织公民行为与道德行为在内涵与特征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组织公民行为的诱导因素如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以及作用机制,可以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因素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活中层、团队合作作为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作用机制实现的保障策略,具有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价值,也是教师道德成长的组织公民行为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敏  周生江  于海涛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人格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跃、坚韧、严谨人格维度和协调性、集体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利己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活跃、坚韧人格在协调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活跃、坚韧、严谨人格在集体性、利己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人格在进取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严谨人格在公德观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人格在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君  朱梦霆  杨均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引入员工失败学习和组织创新支持感的双重补偿手段,构建了一个延展性目标引发不道德行为的两阶段被调节中介模型。通过对8家企业的390个样本分析后表明,组织延展性目标的极端困难和极端新颖会加重员工职场焦虑进而引发不道德行为,而员工失败学习和组织创新支持感能够缓解员工的威胁感知并使其获得情感支持和资源补偿,从而弱化延展性目标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负面效应,抑制不道德行为的蔓延。本研究揭示了延展性目标的黑暗面并为企业将其化危机为契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吉利  何熙琼  毛洪涛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既可能是一种负责任的道德行为,也可能是一种掩饰包装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出发,考察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另一方面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调节变量,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影响中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正向调节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说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获得投资者认可的道德行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华  朱征  杨朦晰  李艳  
领导底线心智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业绩要求的底线目标而忽略道德准则等其他需要优先考虑事项的一种思维模式。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本研究通过分析245对上下级匹配数据发现:当团队领导者底线心智程度较高时,团队成员更可能为获取本团队的利益而实施不道德行为,即亲团队不道德行为。道德推脱在领导底线心智与员工亲团队不道德行为间发挥中介作用,领导底线心智可能使员工通过在心理上将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归责于作为权威人物的领导者,或者以团队利益为指向为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开脱,而减轻道德负罪感和良心谴责。同时,团队成员对团队领导的认同程度越高,领导底线心智的上述影响作用越强。亲团队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加剧团队间的不良竞争,不利于团队间协作,对组织有较大危害。本文的研究结论提示企业,应警惕和纠正领导者的底线心智,培养大局观,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引导,促进团队间的良性竞争与协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文武  
本文考虑城乡转型背景下社会网络的信息披露功能,构建个人道德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机制分析发现,囿于行为信息传递障碍和滞后性,个人根据社会网络的状态做出行为决策,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城乡转型带来社会网络变动及不确定性,降低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通过主体基模型对群体行为演化的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状态显著影响个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和演化路径,城乡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割裂表现为声誉机制缺失的负向激励,抑制了个人行为道德水平的提升。引入第三方治理后,社会群体的行为演化速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强烈的矫正趋势,但并未提高群体行为的平均道德水平。只有进一步增强精准奖惩和精细化治理,社会群体行为的代际演化速度和整体道德水平才会达到更好状态。本研究为城乡转型时期的道德秩序变迁提供了演化视角的经济学解释和社会精准治理的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文武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带来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复杂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道德冲突和道德转型的争论及反思。本文将信用和道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探讨道德行为关联信用积累的动态演化过程对个人决策的影响,分析了成本收益权衡下个人行为选择的机制和逻辑。研究发现,由于信用传递障碍和滞后性,道德行为所产生的信用不能够很快被其他社会合作者感知,个人倾向于减少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与获取经济收益的信用相割裂导致个人更多选择私利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道德供给的不足。本文还结合社会典型道德事例从惩恶扬善机制、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角色和个人理性等角度对模型进行扩展,探讨了道德与信用关联激励下个人道德行为决策和社会道德变迁的规律。本文认为从根本上激励个人增加道德供给仅仅依靠道德教育、舆论宣传、“就事论事”的奖惩等传统手段可能“治标”但无法“治本”,要进行综合的制度体系设计和改革,其中关键是建立一个扭结道德行为和市场经济、关联长效成本收益的网络化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龙  
对商业道德行为的一种经济学分析王小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710069)本文是我在荷兰蒂尔堡大学学习期间的独立研究成果。在文章的写作期间,我的导师LexMeiJdam教授给予了许多启发和修改建议,在此深表感谢。但是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将由我负责...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茅锐  张文青  范文  
介绍了美国历史协会处理类似问题的传统举措和新千年之后采取的新措施,并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