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64)
- 2023(4031)
- 2022(3175)
- 2021(3038)
- 2020(2328)
- 2019(5119)
- 2018(5036)
- 2017(9590)
- 2016(5177)
- 2015(5511)
- 2014(5450)
- 2013(5541)
- 2012(5093)
- 2011(4758)
- 2010(4886)
- 2009(4611)
- 2008(4499)
- 2007(4287)
- 2006(3981)
- 2005(3431)
- 学科
- 农(47534)
- 农业(31761)
- 济(26843)
- 经济(26822)
- 业(23669)
- 业经(13416)
- 农业经济(12214)
- 村(9321)
- 农村(9303)
- 发(8736)
- 发展(7852)
- 展(7851)
- 管理(7258)
- 地方(7249)
- 土地(6900)
- 建设(6790)
- 劳(6497)
- 劳动(6497)
- 农业劳动(6308)
- 收入(6176)
- 中国(6106)
- 人口(6082)
- 制(6043)
- 分配(5829)
- 动力(5762)
- 劳动力(5745)
- 农业人口(5700)
- 及其(5697)
- 方针(5632)
- 策(5543)
- 机构
- 学院(77213)
- 大学(69635)
- 农(39053)
- 济(34770)
- 经济(34160)
- 管理(30224)
- 农业(29049)
- 理学(26589)
- 理学院(26387)
- 研究(26152)
- 管理学(26042)
- 管理学院(25925)
- 中国(22092)
- 业大(20460)
- 农业大学(17575)
- 科学(15738)
- 中心(13807)
- 京(13660)
- 业(13422)
- 所(13116)
- 经济管理(12704)
- 江(12413)
- 财(11855)
- 研究所(11802)
- 发(11427)
- 省(11131)
- 发展(10590)
- 展(10576)
- 范(9942)
- 师范(9890)
- 基金
- 项目(51917)
- 研究(41834)
- 科学(41121)
- 基金(37154)
- 家(31830)
- 国家(31384)
- 社会(27806)
- 科学基金(26845)
- 社会科(25781)
- 社会科学(25776)
- 农(25187)
- 省(22646)
- 基金项目(20492)
- 编号(19168)
- 划(16771)
- 教育(16281)
- 自然(15078)
- 自然科(14668)
- 自然科学(14667)
- 自然科学基金(14394)
- 成果(14215)
- 发(13392)
- 村(13096)
- 资助(13046)
- 业(12303)
- 课题(11631)
- 部(11578)
- 国家社会(11520)
- 制(11519)
- 发展(11393)
共检索到116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姝宏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这一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本文以辽宁昌图农村垃圾治理情况为背景,分析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问题谈了自己一点对策。
关键词:
农村坏境 现状 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旭友
伴随农村垃圾增量及其环境污染影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治理农村垃圾的主导模式。这种垃圾治理模式是城乡一体化环境服务理念在乡村基层社区的地方化实践。它依托基层政府、物业公司与村庄三方合作机制,建构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系统,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指向,也带来了乡村环境责任感消失、城市垃圾增量及集中处理的环境非正义、乡村社会分化与权力重构等一系列非预期后果。避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非预期后果负面效应的关键,是提升社区农民环境参与能力和环保意识、加强垃圾治理模式的乡村生活环境切合度以及提升垃圾处理体系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丽梅 刘振滨 许佳贤 郑逸芳
基于福建省南平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农村427户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改善生活环境愿望的强烈程度、环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更有效地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调查表明,村庄到县城的距离是影响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对农村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的共同因素。村庄类型、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年龄、政策支持、环境政策执行评价、村委组织动员评价、农村环境治理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方式对部分收入组别的农户评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应强化基层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承上启下功能,构建开放、参与和合作的农村环境多元社会共治格局,并建立以农户需求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万纯
本文基于农户的视角对农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饮用水水质有待改善,厕所无害化程度有待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待增加,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待形成体系。农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主要受到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家庭需求和"公共地悲剧"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则是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基于“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责任体系进行调查研究,以辽宁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源头村一级为主要问题抓手,实证分析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不当处理的现状特征,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以期助力推进辽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全面推进辽宁乡村振兴。
关键词:
辽宁省 农村生活垃圾 综合治理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苏毅清 莫斯婷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中,制度体系互动性与完整性的差异决定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而制度体系高完整性和高互动性是制度体系稳定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关键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三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路径:一是以改善制度体系互动性来提升制度体系完整性的“纵向飞跃式”路径;二是以提高制度体系完整性来推动制度体系互动性的“横向推进式”路径;三是制度体系完整性和互动性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纵横交错式”路径。本文研究能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永贵 傅文兴
辽宁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座谈会,于今年4月24日至25日在昌图县农业银行召开。省农业银行行长李忱山同志,省农行有关处长,丹东、铁岭市农行行长和总、省农行确定的一个试点县、区行负责改革的领导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正华 张俊飚 许志祥 杨新荣
以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水稻主产区为例,借助现场访谈和调查问卷,初步分析了在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农户的认知与行为响应的一些整体特点,结果表明,在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农户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但农户普遍存在依赖思想和观望情绪,主动采取行动参与不够;农户收入水平对农户认知与行为响应存在显著正相关;民众受教育程度与农户认知不相关,但与农户行为响应存在显著相关;女性对农村生活环境认知与行为响应程度明显高于男性;从认知到行动响应过程中,农户认知对行动响应呈正相关,而农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集体行动、激励与监督制度是刺激农户行为响应的外部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利民 郄雪婷 朱红根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符合新发展理念,对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型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北美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及社会转型国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模式应与当地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及不同区域农情,将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对标不同国家的农村地区,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不同区域农村应当建立各自适宜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化项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进步、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共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圾问题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探索上,但散乱的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的日常性取决于农村空间的再造和村民主体意识的重建。因此,文章基于农村地区的调研,从被裹挟于现代化浪潮的村民和村落治理的角度来解读垃圾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即共助体系的形成。一是发展社会导向的政策与退耕还林模式的公助;二是基于公共性互助纽带的重建;三是通过乡土教育来推动村民的自助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认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瑶 王倩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与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理论,构建该地区农户收入水平与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模型,从而定量判别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农户收入来源的不同作用程度。结果表明昌图先农民收入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和劳动报酬收入,在此基础上得出要使此地农民的收入得到稳步增长需要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等以建立农民收入长效增长的经济体制。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 收入水平 冗余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圣鹏 杜欢政 李雪芹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协同治理 碎片化 资源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开兴 王金霞 白军飞 仇焕广
基于全国7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从治理对策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排放结构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2010年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约为0.95公斤,且增速快于城镇,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垃圾排放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可回收废品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急需加强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固体垃圾治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