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8)
2023(10715)
2022(9025)
2021(8477)
2020(6871)
2019(15902)
2018(15614)
2017(29251)
2016(15707)
2015(18094)
2014(17961)
2013(18246)
2012(17363)
2011(15966)
2010(16013)
2009(14915)
2008(15427)
2007(14003)
2006(13028)
2005(12418)
作者
(45588)
(37608)
(37604)
(35883)
(24384)
(17895)
(17223)
(14639)
(14588)
(13652)
(13241)
(12764)
(12488)
(12160)
(12150)
(11711)
(11315)
(11059)
(10904)
(10527)
(9712)
(9177)
(9095)
(8637)
(8553)
(8546)
(8539)
(8450)
(7714)
(7424)
学科
(72890)
经济(72822)
管理(50077)
(45201)
(36922)
企业(36922)
方法(26340)
中国(26194)
(23210)
银行(23065)
数学(22513)
数学方法(22394)
(21713)
(20839)
(19831)
地方(19324)
(18524)
(17025)
金融(17025)
业经(16277)
(15314)
贸易(15295)
(14872)
(12625)
制度(12620)
农业(12546)
(12397)
财务(12357)
财务管理(12322)
(11965)
机构
大学(224618)
学院(223366)
(103360)
经济(101253)
研究(84837)
管理(84005)
中国(76833)
理学(67786)
理学院(66943)
管理学(66287)
管理学院(65802)
(51608)
(50878)
科学(46613)
(43353)
中心(39301)
财经(38539)
研究所(38512)
(36416)
(35179)
(34911)
北京(33871)
经济学(33067)
(30208)
(29678)
经济学院(29586)
(29382)
师范(29120)
(28805)
财经大学(28696)
基金
项目(132723)
科学(104944)
研究(100445)
基金(97191)
(83865)
国家(83176)
科学基金(70880)
社会(65847)
社会科(62681)
社会科学(62664)
基金项目(49795)
(48716)
教育(45018)
自然(42546)
(41683)
自然科(41521)
自然科学(41514)
资助(41342)
自然科学基金(40782)
编号(39121)
(33966)
成果(33026)
(30845)
重点(30170)
课题(28364)
国家社会(28318)
发展(28212)
(27755)
中国(27704)
(27256)
期刊
(126051)
经济(126051)
研究(81049)
中国(57061)
(42021)
金融(42021)
(41492)
管理(37072)
(32820)
科学(30466)
学报(29627)
教育(24788)
大学(23391)
学学(21544)
农业(21062)
财经(20641)
经济研究(20499)
技术(19580)
业经(18560)
(17886)
问题(16044)
(15069)
国际(15029)
世界(13973)
(13794)
技术经济(11845)
图书(11047)
现代(10865)
理论(10692)
(10691)
共检索到389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向远  
谈外债的动态余额管理──兼议中国银行的外债管理发展方向中国银行总行外汇资金部马向远一、什么是外债的动态余额管理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需对外债余额及其静态管理作一界定。对某一公司或实体而言,将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借入的债务总额减去已偿还的总额即为该公司的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超  马昀  
外债是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手段,更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具。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外债管理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债管理逐渐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和联合监管的模式。现阶段,中国的主要外债指标在合理区间内,既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又有充裕外汇资源的支撑。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的监管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晓宇  
新颁布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对外资银行外债范围和额度管理作了重新界定,对外资银行未来经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该办法对外资银行经营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新外债制度下外资银行如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政策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我国金融双向开放进入新阶段,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制度基础,因而对外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外债风险为核心的外债管理体系。2023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外债风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外债管理制度环境。
关键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海星  赵恒群  
我国自1979年恢复对外举债以来,到1997年底,外债余额已达1309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务国。虽然我国有关外债风险的指标如偿债率、债务率和负债率目前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2],但外债规模的迅猛增长已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忽视外债风险管理是导致自1997年7月以来不断深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目前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式下,如何防范外债风险,从而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外债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而提出规避外债风险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及宏观基础,以求对我国外债管理有所裨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炜杰  
外债,外债,一个令人忧心的字眼。外债规模在增长,借债方式呈多样,外债结构不合理,外债投向不规范,外债主管不集中,加强外债管理,迫不急待。因此,加强外债管理中的统计极其重要! 但是,外债统计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领地,这篇文章作者对外债统计的指标设立作了些有益的探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一凡  
远期信用证是信用证开证银行或付款银行在收到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后,不立即付款,而是根据信用证规定的到期日付款的信用证。它作为出口方对进口方的一种较常用的的融资方式,已开始被我国的进口商日益频繁地使用。从对某市的专题调查看,远期信用证进口结算量已超过该市整个信用证进口结算量的1/3,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已成为外汇外债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宏安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举借外债发展很快,从1985年开始,外债规模曾经连续四年以年均递增36%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是,从外债结构看,目前我国外债余额中近70%是商业贷款,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商业贷款容易筹措,限制少,但风险大,相对成本高。因此,如何提高外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增强外债的再生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军善  赵子贞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李瑶  
论外债结构的优化与管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陶伟,李瑶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偿债高峰,能否保证债务的按时偿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科学地确定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即外债总量问题,而对外债结构管理并未给子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尚福林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银行业发展确定了基调。回顾过去,我国银行业自十六大以来,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夏利  王建军  
一、我国外债的概况、特点和问题 (一)我国借用国外贷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9—1984年。这一阶段我国借用国外贷款比较谨慎,五年累计使用100多亿美元,1984年底,全部外债余额为120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62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50%多一点,短期债务比重相对较大。1984年末中长期外债余额中、官方贷款约占一半,外债负担较小,偿债率为7.3%,负债率为4%。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必然要鼓励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必然造成我国人民币外债的增长。本文通过对比阿根廷、美国在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分析外债本币化对降低负债国对外偿付风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推动我国外债本币化具有的几大好处,并对如何对人民币外债进行有别于外币外债的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显昌  刘志雄  
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外债变化是长期外债变化的Granger原因,短期外债变化对长期外债变化具有负效应。短期外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外债的主要来源,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并且这一比例逐年递增。我国需要合理安排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的比例,优化外债结构,在外债管理模式、管理形式、管理重点和借款种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