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8)
- 2023(5356)
- 2022(4575)
- 2021(4208)
- 2020(3389)
- 2019(7816)
- 2018(7724)
- 2017(14788)
- 2016(7983)
- 2015(8990)
- 2014(8684)
- 2013(8650)
- 2012(8237)
- 2011(7292)
- 2010(7109)
- 2009(6174)
- 2008(6044)
- 2007(5077)
- 2006(4495)
- 2005(3995)
- 学科
- 济(31368)
- 经济(31335)
- 管理(17995)
- 业(14580)
- 地方(13784)
- 中国(12043)
- 企(11360)
- 企业(11360)
- 方法(9605)
- 农(7900)
- 业经(7361)
- 数学(7272)
- 数学方法(7179)
- 城市(6840)
- 学(6668)
- 地方经济(5876)
- 环境(5829)
- 理论(5737)
- 农业(5640)
- 和(5356)
- 城市经济(4928)
- 贸(4906)
- 贸易(4899)
- 产业(4721)
- 财(4656)
- 易(4617)
- 教育(4364)
- 发(4310)
- 制(4147)
- 划(3896)
- 机构
- 学院(102990)
- 大学(102827)
- 研究(38552)
- 济(37834)
- 经济(36678)
- 管理(36526)
- 理学(30902)
- 理学院(30307)
- 管理学(29721)
- 管理学院(29490)
- 中国(27144)
- 科学(25353)
- 京(23634)
- 所(18796)
- 范(17735)
- 师范(17615)
- 中心(17505)
- 研究所(17112)
- 江(16866)
- 农(16771)
- 财(15838)
- 业大(15460)
- 院(14992)
- 北京(14706)
- 师范大学(14500)
- 州(13699)
- 农业(12861)
- 财经(12431)
- 省(12147)
- 科学院(11589)
- 基金
- 项目(73639)
- 科学(57719)
- 研究(53893)
- 基金(51795)
- 家(45449)
- 国家(45038)
- 科学基金(38580)
- 社会(34421)
- 社会科(32496)
- 社会科学(32488)
- 省(29678)
- 基金项目(28634)
- 划(25322)
- 自然(24817)
- 自然科(24137)
- 自然科学(24130)
- 自然科学基金(23630)
- 教育(23416)
- 编号(21823)
- 资助(19280)
- 发(17853)
- 成果(17278)
- 重点(16719)
- 课题(15816)
- 创(15169)
- 部(14764)
- 发展(14310)
- 展(14097)
- 创新(14084)
- 国家社会(13919)
共检索到161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亚妍
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在建筑、文物等"静态"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街区文化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活性"互动鲜见。在分析历史街区发展规律和文化"活性"来源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定位、建筑与空间、民众参与和文化产品创造四个角度,结合天津五大道实例,对城市历史街区塑造文化"活性"的途径做系统探讨。其间突出非物质文化保护、街区与城市的联动、谋划街区未来等"活性"因素,使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既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又有激发城市文化再生的"活性"。
关键词:
城市历史街区 文化活性 塑造 五大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娜 左长安 李媛
本文将城市色彩景观置于颜色空间里进行定量化研究,提出城市街区色彩特征模型的概念,实现用数学语言描述建筑与周边建筑色彩的总体逻辑关系,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调研获取色彩样本、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建筑色彩现状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最终构建出建筑主体色的色彩特征模型。
关键词:
建筑色彩 特征模型 五大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人的环境认知层次与历史文化街区特点选取街道系统、空间环境、物质设施和心理感知作为准则层因子,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指标层因子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评价体系。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作实证研究,通过重要性一绩效分析的二维四象限图解析调研数据,确定各要素在优势区、改进区、机遇区和维持区的位置。最终从改进机动交通管理、完善街区硬件设施、丰富街区细节空间和引导街区有机更新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锐洪 张妞 成阳超
历史街区是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适度的商业、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和理论驱动型案例分析路径,从价值定位、开发主体整合、价值整合开发、整合传播推广等方面剖析了"五大道"在保护与旅游价值开发方面的得失,讨论了"五大道"历史街区旅游价值整合开发的路径、机制及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海洁 王雪洋
本研究作为一项社会学质性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以靖宇街为中心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老道外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并前往街区实地走访观察,发现正在进行中的道外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实质是一场以破坏历史建筑、迁走原住居民为代价的商业开发;在此基础上对街区改造中的各方展开深入访谈,探寻这场利益纠葛中文化之殇的原委,并推而广之,挖掘我国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改造工程走入误区的根源,最后提出如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明确政府角色,处理好安居工程与历史街区改造的矛盾关系,并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力复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谌丽 张文忠
如何保护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是许多历史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将文化当作一个有机体,当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以北京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在旧城更新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文化如何回应环境的变化。资料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什刹海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在削弱,且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存在隔离;外来文化进入什刹海之后一般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进化现象;就什刹海地方文化建议而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物质空间,积极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业态,尽量维持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巍 何依
绕开街区保护的原真性问题争论,历史建筑的去留争论,以及商业化等争论,从街区衰败的历史性问题出发,提出"简装修"的保护更新原则。从物质环境和社会问题两个方面阐述历史街区"简装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太原市南华门历史街区更新为例,总结历史街区"简装修"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简装修” 落脚城市 邻里修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捷
提出了历史街区更新型游憩商业区(HDA-RBD)的概念,并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发展的有机互动机制,以期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CBD以及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可行之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冬波 黄祖群 王春晖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保护测评体系、实施社区居民参与、注重街区容量等方面入手,以期全面综合、科学有效地进行保护。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中国一汽历史街区 保护 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天津五大道地区建筑使用现状调查——以重庆道为中心
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天津“五大道”案例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路径探索——以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大道为例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以潍坊市为例
第三空间视域下历史街区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地方依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例
文化大繁荣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探究——以邯郸市串成街(城内中街)为例
城市经济学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文化产业园区的思路与路径——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感营造策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
具有文化认知的老街区生活圈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秦皇岛道南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