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3)
2023(8169)
2022(7003)
2021(6942)
2020(5653)
2019(13157)
2018(12969)
2017(23562)
2016(13624)
2015(15608)
2014(15797)
2013(14095)
2012(12553)
2011(10999)
2010(10712)
2009(8542)
2008(7697)
2007(6307)
2006(5021)
2005(4026)
作者
(30975)
(25742)
(25643)
(24566)
(16263)
(12287)
(11973)
(10199)
(10154)
(9044)
(8895)
(8379)
(8248)
(8012)
(7818)
(7818)
(7737)
(7642)
(7396)
(7384)
(6345)
(6200)
(6089)
(6039)
(5788)
(5748)
(5712)
(5608)
(5177)
(5022)
学科
(41976)
经济(41940)
管理(32783)
(29693)
(24842)
企业(24842)
方法(24551)
数学(22518)
数学方法(22150)
教育(20138)
中国(16801)
理论(12007)
(11933)
(10659)
教学(10034)
技术(9582)
(8576)
业经(8377)
(7929)
财务(7895)
财务管理(7878)
企业财务(7495)
(7215)
贸易(7214)
(7057)
农业(7040)
地方(6745)
(6352)
环境(6078)
(6032)
机构
学院(166182)
大学(163434)
管理(62186)
(59484)
经济(58193)
理学(55038)
理学院(54457)
管理学(53348)
管理学院(53017)
研究(49137)
(33881)
教育(31283)
(30622)
师范(30436)
中国(29854)
科学(27799)
技术(26478)
(26405)
职业(26084)
师范大学(25064)
(24621)
中心(23449)
财经(22268)
业大(21254)
(21239)
北京(20810)
(20632)
研究所(19543)
(19206)
经济学(18789)
基金
项目(118686)
科学(97408)
研究(96717)
基金(84034)
(70879)
国家(70162)
科学基金(62339)
社会(59245)
社会科(55996)
社会科学(55983)
教育(55719)
(49214)
基金项目(44542)
编号(42992)
(42846)
自然(39084)
自然科(38254)
自然科学(38246)
自然科学基金(37531)
成果(34154)
资助(33379)
课题(32310)
(28803)
重点(28327)
(27324)
教育部(26344)
(26301)
(26231)
规划(26204)
项目编号(25678)
期刊
教育(56834)
(53298)
经济(53298)
研究(51526)
中国(37437)
技术(24243)
管理(21438)
(21018)
学报(19099)
职业(18715)
科学(18502)
大学(17227)
(14703)
学学(14608)
技术教育(12525)
职业技术(12525)
职业技术教育(12525)
财经(10643)
农业(10524)
(9486)
论坛(9486)
(9155)
(9059)
金融(9059)
业经(8811)
经济研究(8236)
(7528)
问题(7113)
技术经济(7024)
财会(6974)
共检索到230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萍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切人点。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软技能"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重新理解与认识,对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非常必要。一、高职"软技能"诠释与认识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认为,"高素质技能型"有"硬技能"和"软技能"之分。"硬技能"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术。这种技能是外显的、可见的,是容易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段小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开发如火如荼,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和重点。从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相关概念及内涵以及开发中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探讨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书礼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加强支持系统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高职教育规范和有效实施工学结合的思路和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安霞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组织和开展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讨论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总体设计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莉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具有优势作用,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目标、主体、客体、方法与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文章从"工学结合"的视角,通过发挥学校与企业共同主体的主导性与协同性,调动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主动性,开拓多样性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环境的感染力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启红  
在重技能、轻素质的思想影响下,众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加强实训环节的顶岗实习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忽略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想信念教育。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必须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贯穿"三全"育人理念,挖掘"工学结合"优势,凸显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苦练本领、强化技能的同时,提升理想信念和职业素质,实现人生出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俞位增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旋律。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理论基础入手,针对目前工学结合中存在的困境,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利伟  
高职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制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需在问题分析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工学结合和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征,遵循高职课程标准的基本制订原则和科学制订流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标准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这对于高职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明新  蔡敏燕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阐述了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多元融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实现多元融合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茜茜  王建明  
工学结合课程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程的有效实施能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目标。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课程质量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课程质量评价的"双主体,三环节"实践原则,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价的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工学结合课程质量评价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冬梅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其中"软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软技能",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中予以充分关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现仓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本文首先回顾了此种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在阐述其含义及特点之后指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为个案分析,肯定了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春胜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工学结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目前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贤彬  王学东  路建彩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等问题,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创建"三横三纵逻辑关系矩阵"理论模型,并把该矩阵模型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其中纵向三要素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逐级递进,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横向三要素根据纵向三要素的实施要求,提供支撑和保障,包括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