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8)
- 2023(6479)
- 2022(5377)
- 2021(4896)
- 2020(3750)
- 2019(8497)
- 2018(8349)
- 2017(14866)
- 2016(8621)
- 2015(9909)
- 2014(10068)
- 2013(9485)
- 2012(9263)
- 2011(8686)
- 2010(8984)
- 2009(8034)
- 2008(7953)
- 2007(7405)
- 2006(6868)
- 2005(6582)
- 学科
- 济(38667)
- 经济(38632)
- 管理(19460)
- 业(18019)
- 地方(17441)
- 中国(17049)
- 企(12288)
- 企业(12288)
- 农(11882)
- 业经(10147)
- 地方经济(9643)
- 发(9030)
- 教育(8556)
- 农业(8453)
- 融(7974)
- 金融(7974)
- 银(7773)
- 银行(7765)
- 方法(7736)
- 行(7661)
- 财(7094)
- 制(6782)
- 发展(6741)
- 展(6714)
- 学(6641)
- 环境(6641)
- 贸(6305)
- 理论(6303)
- 贸易(6295)
- 技术(6074)
- 机构
- 大学(118851)
- 学院(117469)
- 研究(47569)
- 济(46872)
- 经济(45662)
- 管理(38590)
- 中国(35370)
- 理学(31203)
- 理学院(30698)
- 管理学(30062)
- 管理学院(29829)
- 科学(28040)
- 京(27440)
- 所(24462)
- 财(22948)
- 研究所(21620)
- 江(21090)
- 中心(20917)
- 范(20827)
- 师范(20670)
- 农(20152)
- 北京(18478)
- 院(17450)
- 州(17202)
- 财经(16502)
- 师范大学(16293)
- 教育(15998)
- 省(15679)
- 业大(15552)
- 农业(15237)
- 基金
- 项目(69797)
- 研究(56946)
- 科学(54520)
- 基金(45873)
- 家(38636)
- 国家(38188)
- 社会(34766)
- 社会科(32827)
- 社会科学(32819)
- 科学基金(32120)
- 省(30148)
- 教育(27364)
- 划(24823)
- 编号(24528)
- 基金项目(23545)
- 发(22075)
- 成果(21998)
- 课题(19546)
- 资助(18353)
- 发展(18298)
- 展(17950)
- 自然(17582)
- 自然科(17135)
- 自然科学(17132)
- 自然科学基金(16784)
- 重点(16421)
- 年(16400)
- 创(15045)
- 规划(14817)
- 大学(14756)
共检索到212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建华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自觉追求。地方大学在我国大学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数量占我国高校总体数量的90%以上,其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以及毕业生人数在我国高校相关数据统计中都占绝对多数。地方高校发展对于我国高校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地方大学内涵发展,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喆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焦点。如果说"十五"、"十一五"是以规模为主兼顾内涵发展的话,那么"十二五"则是以内涵建设为主兼顾规模发展,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这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的一个大转移,也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策略措施的一个大调整。未来高等教育的竞争中,高校之间综合实力的比拼最根本的无疑将是质量和特色的内涵发展。对于一所地方大学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喆
大学的内涵发展是一个多方位的、复杂的连动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来达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协调统一。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既是沟通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有力推手,没有这个纽带,就带动不了内涵发展的整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敦楷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较大规模的"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跃升至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发展的主题开始由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转型,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初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由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用于质量工程建设。随着质量工程的逐步实施,以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乔万敏 邢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如何坚持内涵式发展,突出鲜明个性,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大学内涵式发展在宏观上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略,解决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问题;在微观上要把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服务社会、协调发展作为重点。大学内涵式发展应凸显特色,在服务地方中探索个性化发展新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特色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琳
内涵式发展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也就是"人才红利"的开发。内涵发展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才红利"开发的根本途径。吉林农业大学在开发"人才红利"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学科及专业设置为切入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保障,不断释放学生、教师"人才红利",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政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依靠其特有的综合优势,普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在"十五"期间就把握住了历史机遇,适时采取以外延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过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已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宏
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是大学发展的两条路径。大学的内涵发展,强调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学的外延发展是相对于内涵发展而言的,一般是指通过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加快速度来实现发展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持续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阶段后,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发展时期,但对于地处西部南边疆的广西高等教育,面临进一步提高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喆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跨越中,地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最活跃的群体,承担了自1999年以来90%以上的高等教育扩招任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丽明 杨灿明 马骁 刘小兵 杜泽逊
新文科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种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重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8月20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徐青森和全国高校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展开研讨。本期选发部分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以飨读者。
关键词:
文科建设 文科发展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洪玲 孙汉文 朱超 顾相伶 贺金玉
"慕课"的到来,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是"危"还是"机",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慕课"为地方高等院校真正实现内涵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优化资源;迎接挑战,提升自己;坚定信心,与强校"共舞";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关键词:
慕课 地方高校 内涵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庆国 曹晔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在校生2308.51万人,毕业生608.16万人。本专科学校数和招生数基本达到1∶1,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已不仅仅是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建彬 马庆栋 黄艳平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从根本上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外延式"形式化做法,走"内涵式转型"的正途。国际经验表明,应用技术人才是高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协同培养的结果,仅靠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努力难以实现"内涵式转型"。产教融合、多方协同是新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运行要旨。必须树立"人才培养链条化"思维,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行业协会作用,构建校企结合制度性平台,以此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实现"内涵式转型"。
关键词:
内涵式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 人才培养链条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庆栋
廓清"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是地方高校科学转型发展的关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发展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代表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并非针对特定专业。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工农医学科还是人文经管学科,无论是实务应用课程还是基础理论课程,都应遵循"应用导向",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既不能跟随研究型大学亦步亦趋,同时也应避免将"应用"简单化,滑向就业技能培训中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秀萍
加强内涵建设是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音乐院系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本科院校音乐院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明确办学方向、凝练办学特色、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水平,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院系内涵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