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1)
2023(4728)
2022(4069)
2021(3968)
2020(3357)
2019(7286)
2018(7237)
2017(13648)
2016(8023)
2015(9147)
2014(9567)
2013(9267)
2012(9097)
2011(8082)
2010(8549)
2009(8034)
2008(8730)
2007(8179)
2006(7435)
2005(7184)
作者
(25642)
(21258)
(21122)
(20379)
(13633)
(10371)
(9816)
(8338)
(8031)
(7851)
(7499)
(7273)
(6898)
(6891)
(6791)
(6568)
(6508)
(6409)
(6203)
(6123)
(5517)
(5261)
(5261)
(4874)
(4846)
(4831)
(4717)
(4682)
(4479)
(4447)
学科
(35540)
经济(35489)
管理(22340)
(18865)
(15246)
企业(15246)
方法(12301)
地方(11423)
数学(10077)
中国(9764)
数学方法(9709)
(9499)
(9129)
(8480)
(7517)
地方经济(7394)
业经(6847)
理论(6462)
(6100)
银行(6085)
(6038)
金融(6036)
农业(6023)
(5936)
贸易(5932)
(5740)
(5683)
(5551)
教育(5384)
环境(5046)
机构
大学(120606)
学院(120070)
研究(44733)
(44251)
经济(42933)
管理(40518)
中国(35691)
理学(33203)
理学院(32693)
管理学(31735)
管理学院(31508)
科学(29461)
(27916)
(25039)
(22686)
研究所(22192)
(21073)
(21032)
中心(20875)
(18709)
师范(18527)
北京(18492)
(17268)
业大(17140)
财经(16873)
农业(16430)
(16231)
(15769)
(14949)
师范大学(14815)
基金
项目(71452)
科学(54816)
研究(52369)
基金(48891)
(43257)
国家(42871)
科学基金(35286)
社会(30983)
社会科(29149)
社会科学(29141)
(28856)
基金项目(24906)
(24452)
教育(24398)
自然(22626)
自然科(22076)
自然科学(22068)
编号(21986)
自然科学基金(21584)
资助(21503)
成果(19940)
重点(16845)
课题(16437)
(16296)
(15174)
(13860)
(13499)
科研(13457)
(13310)
项目编号(13121)
期刊
(58465)
经济(58465)
研究(38862)
中国(28046)
学报(20660)
(19782)
教育(18516)
(18327)
科学(18172)
管理(16166)
大学(15085)
学学(13836)
农业(13347)
(13044)
金融(13044)
技术(11570)
业经(8633)
财经(8409)
图书(8120)
经济研究(8044)
问题(7618)
(7319)
统计(7076)
(6694)
(6558)
(6383)
技术经济(6235)
资源(6050)
书馆(5916)
图书馆(5916)
共检索到20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刚,李晓环  
在区域经济差距比较的研究中,变异系数作为反映标志之间变异程度的相对指标,被许多中外学者广泛应用,而且形式各有不同。然而,这些变异系数并非都是准确、适用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鉴别。一、变异系数在区域比较中应用的介绍在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大致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艳  
区域物流需求的预测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利用能充分保留单一预测模型所包含信息的变异系数法确定组合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物流需求组合预测模型。最后选择能充分反映区域物流需求的年货运量建立了区域物流需求组合预测模型,实例验证了文章所建立组合预测模型不仅比单一预测模型精度高,而且组合预测模型精度比单一预测模型的精度有较为显著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姚爽  黄玮强  张展  赵立恒  
构建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修正变异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以辽宁省14个地市为对象,评价并分析了辽宁省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并提出改善其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业锋  
抽样调查中,不同分布类型的调查总体其变异系数往往有着不同的变动上限,这就为利用此上限值快速计算调查所需样本量提供了可能。文章对此进行研究,得到了各种分布类型下的总体变异系数变动范围,为利用变异系数快速计算调查所需样本量提供了直接依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葛国权  倪恩尔  
2017年5月,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组第三十一届年度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球16家央行的领导与内部审计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文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战略目标的异同点,希望以此进一步助推央行内部审计工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葛国权  倪恩尔  
2017年5月,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组第三十一届年度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球16家央行的领导与内部审计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文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战略目标的异同点,希望以此进一步助推央行内部审计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翠珍  郭旭  
在研究偏态分布的数据中,对数正态分布是应用极其广泛的分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基于广义p值的方法和Delta方法对多个相互独立的对数正态分布的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于广义p值的方法,首先根据分布参数的广义枢轴量构建出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的广义枢轴量,并进一步构造得到假设检验所需的检验统计量,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文中提出的检验统计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对于Delta方法同样采用了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检验统计量的表现。模拟结果表明,这两种检验方法具有优良的性质,它们都能够很好地控制第一类错误并且具有很大的势,但是Delta方法检验更优于广义p值检验,因此,在应用中更推荐使用Delta方法检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达林  
《当代财经》1992年第1期,发表了郭显光、汪葛平二同志的《构造标志变异系数的新思路》一文(以下简称《新思路》)。该文认为原“标准差系数”公式不科学、不合理。理由是:1.标准差σ的大小仅取决于标志的离散程度,不能再把X作为影响σ的独立因素;2.这一相对数的计算缺乏可比性。标准差数据是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段距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田雅娟  杨志萍  王春  陈漪红  郑颖  
为分析不同层次用户对信息利用和服务的需求,将用户群根据学术水平分成三个层次,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用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生物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CV)概念来反映三个层次的科研用户群的差异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清温  李凤兰  李承森  
该文中的北美红杉和水杉的气孔参数 (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 )是在叶片的相同部位获得的 ,每一种植物统计气孔参数的区域大小也是一样的 .CO2 浓度和非CO2 浓度因素对气孔参数的影响是一致的 .研究结果表明 :气孔指数的变异系数都小于气孔密度的变异系数 ,利用北美红杉和水杉的气孔指数指示大气CO2 浓度要比用气孔密度指示更为准确 .利用气孔参数指示古大气CO2 浓度时 ,消除非CO2 浓度因素对气孔参数的影响是提高指示准确性的关键 .气孔参数的变化与环境因子有关 ,环境因素对气孔指数的影响较小 .气孔参数还与植物种类、叶片的着生部位、发育状况有关 .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和角质层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金辉  
方差分析是数理统计学中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文章针对方差分析中一种特殊类型——变异系数相同的异方差分析进行变换,变换后方差相同,可以直接进行方差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旖旎  
文章引入变异系数的原理,对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加以限制。计算出来的权重能客观反映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与实际情况更为贴近。改进的变异系数指标权重约束的DEA模型是传统DEA模型的有效补充,它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与实际情况更为贴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显光  汪葛平  
迄今为止,一切统计理论著作或教科书在阐述设置“标志变异系数”的必要性时,都认为对于具有不同水平的数列或总体,不宜直接通过标准差σ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覃成林  杨威  
论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探析1993-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对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进行空间和收入来源的二重分解,分析这种变化的空间和收入来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程度总体上趋于下降,但自1998年以来下降幅度很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是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这四大区域内部的不平衡。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家庭经营性收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1—2009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过程,并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解析导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变化的空间原因和产业原因,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其次是四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其各自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就产业而言,工业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