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3)
2023(2664)
2022(2229)
2021(2086)
2020(1737)
2019(3714)
2018(3947)
2017(6822)
2016(3984)
2015(4559)
2014(4980)
2013(4484)
2012(4182)
2011(3793)
2010(3858)
2009(3598)
2008(3590)
2007(3402)
2006(3005)
2005(2783)
作者
(12828)
(10652)
(10487)
(10074)
(6646)
(4953)
(4877)
(4244)
(4110)
(3811)
(3616)
(3584)
(3527)
(3468)
(3438)
(3164)
(3157)
(3140)
(3092)
(2938)
(2814)
(2721)
(2659)
(2511)
(2425)
(2386)
(2378)
(2290)
(2225)
(2220)
学科
(11479)
经济(11453)
管理(11147)
(8110)
(6701)
企业(6701)
(5204)
(4952)
(4816)
中国(4682)
(4149)
(3930)
理论(3876)
教育(3445)
(3377)
银行(3364)
(3260)
(3125)
金融(3118)
方法(3008)
地方(2895)
业经(2864)
体制(2826)
教学(2450)
农业(2392)
制度(2356)
(2356)
(2277)
(2088)
数学(2069)
机构
学院(54652)
大学(53971)
研究(21176)
(17606)
管理(17438)
经济(16953)
中国(16323)
理学(13984)
科学(13922)
理学院(13779)
管理学(13408)
管理学院(13300)
(12691)
(12668)
(11558)
(10463)
研究所(10395)
(10060)
农业(10012)
中心(9777)
业大(9400)
技术(8638)
(8512)
(8154)
(8041)
师范(8003)
北京(8001)
(7913)
财经(7162)
(6666)
基金
项目(34498)
科学(25831)
研究(25792)
基金(22717)
(20548)
国家(20360)
科学基金(16314)
(14652)
社会(14366)
社会科(13408)
社会科学(13404)
教育(12304)
(12278)
基金项目(11613)
编号(11422)
自然(10341)
成果(10222)
自然科(10086)
自然科学(10080)
自然科学基金(9873)
资助(9242)
课题(8904)
(8791)
重点(8059)
(7475)
(7259)
(7065)
(6985)
项目编号(6844)
计划(6794)
期刊
(24699)
经济(24699)
研究(17198)
中国(16624)
学报(11911)
(11885)
教育(11122)
科学(9184)
(8664)
大学(8582)
学学(7992)
农业(7725)
管理(7270)
技术(5793)
(5687)
金融(5687)
业经(4459)
图书(3992)
职业(3891)
(3786)
(3676)
财经(3641)
经济研究(3566)
业大(3377)
(3150)
(3137)
论坛(3137)
书馆(2968)
图书馆(2968)
问题(2948)
共检索到94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谷亚晴  
长期以来,对于受贿罪犯罪主体,我国立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5条,将受贿罪犯罪主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关于严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齐文  张蕊  
近年来,我国国企高管职务犯罪呈现高频、多发之势,其中侵占型职务犯罪尤为突出,给社会和市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拟以供需理论为依据,分析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需求角度分析发现:某些企业或个人,即寻租人需要借助高管的职权来实现正常途径无法实现的利益,而增强其需求意愿的因素是:市场资源的激烈竞争、打击力度不足和超额利益的存在。供给角度研究表明,导致国企高管有愿望和能力实施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因素是:国企高管个人素质低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缺乏、非法利益巨大和惩罚力度不强。为此,要想很好地遏制侵占型职务犯罪发生,就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加以防范,如加强对高管教育、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舒洪水  周亦峰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商业贿赂行为以腐蚀市场为手段严重威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刑法修正案(六)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重大修改,体现了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决心。本文拟对该罪的罪名、概念、主体界定及客观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向恩明  陈善怀  
试论非法批地罪犯罪主体的认定向恩明陈善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设置了非法批地罪。新《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柴冬梅  
刑罚规定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刑法的适用效果。刑法就受贿罪的刑罚种类、刑罚幅度等设置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需进行修改。主刑罚应取消死刑,延长自由刑期限;附加刑中应增设罚金刑,资格刑,限制没收财产刑,定罪数额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他定罪量刑因素尽量细化,以充分体现罚当其罪的刑罚理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延军  
我国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规定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刑法学界对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就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就此问题提出独立的司法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中文  
刑法语境中的商业贿赂概念可以借鉴经济法层面的商业贿赂,但绝不能受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暂行规定》中对商业贿赂概念界定的影响,应该将一切能够揭示商业贿赂本质且大量客观存在的商业贿赂现象都包括进去。应立足于当前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现实需要,以现行的《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为依据,认为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商事活动参与者为谋取商业利益而给予他人财物,或者与商业活动紧密相关的人利用商事管理职权而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为促成商事活动双方的行贿、受贿而居间介绍,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奇  
当前受贿犯罪的特点及审判对策法制园地李晓奇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受贿案件相应增多.笔者就此在江苏某市法院作了调查。据统计,该市法院去年以来共受理受贿案件57件,与过去相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反映出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帆  
金钱下的沉沦──局长受贿犯罪透视杨帆作为公安战士的杰出代表,公安局长无疑带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人民赋予了他们神圣的权力,这本是他们服务人民的条件。然而,遗憾的是,极少数人未能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他们把权力变成了为自己谋取财富的资本,变成了巧取豪夺的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衡海芳  
文章分析了目前行贿犯罪的特点,阐述了行贿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就行贿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提出了建议,认为在行贿和受贿犯罪这一对丑恶行径中,行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清除了行贿也就消除了受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昕兰  
基于受贿罪数额认定关乎受贿罪的定罪量刑,对其数额认定与司法适用中存在的"多次受贿"、"未经处理"的界定、受贿数额累计中的期限、财产性利益的计算等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辨析。"多次受贿"是自然意义上的"多次";"未经处理"包括未经刑事处罚、党纪和政纪处分,还包括未经单位和组织开展的"清退"等方式的"处理"。多次受贿的受贿数额累计应以受贿行为认定为前提,并受追诉期限限制;为了便于把握多次受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连续状态"这一关键问题,连续状态认定的时限应与刑法规定的追诉期限一致为原则。财产性利益的计算基于"实际支付"的原则,尽可能突出重点,并针对"贿赂物"特殊属性和情节细化和明晰有关折算规则。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徐龙  
职务犯罪罪犯减刑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职务犯罪罪犯与其他类型犯罪罪犯减刑情况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有些职务犯罪罪犯已成为监管场所的特殊罪犯群体——"关系犯",而减刑考核制度的欠缺使职务犯罪罪犯较之其他类型犯罪罪犯减刑失衡成为可能,进而提出解决失衡的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它方法掩饰隐瞒的犯罪行为。其中作为本罪前提的犯罪即本犯在本罪犯罪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犯的犯罪主体无论是正犯还是教唆犯、帮助犯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成立本罪并不要求本犯也必须成立犯罪,只要符合本犯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件,并具有实质的违法性就够了。本犯是否受到处罚并不影响其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也不影响本罪成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鲍新则  李宏杰  
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不能避开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仅按照自然人犯罪论处;2014年刑法立法解释并没有改变2001年司法解释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归责原理,该款是一条注意规定;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没有增设单位犯罪主体的必要,前置性法律规范已然有效规制相应行为,但修改和完善现行《刑法》第200条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一力  
1991年4~月间,浙江人赵××与湖南人王××在罗马尼亚相识后,共同策划回国办理劳务输出护照,从中牟利。二人按照商定,回国后分头行动。赵××到浙江省某县联系出境人员及其户口迁移证;王××到湖南省联系办理出国护照手续。1991年6月中旬,赵××在办理了出境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