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
- 2023(1943)
- 2022(1689)
- 2021(1549)
- 2020(1335)
- 2019(3041)
- 2018(2962)
- 2017(5493)
- 2016(3033)
- 2015(3466)
- 2014(3414)
- 2013(3508)
- 2012(3408)
- 2011(3150)
- 2010(3160)
- 2009(2931)
- 2008(3007)
- 2007(2790)
- 2006(2620)
- 2005(2525)
- 学科
- 济(11353)
- 经济(11332)
- 管理(7951)
- 业(7148)
- 企(5971)
- 企业(5971)
- 方法(5055)
- 学(4782)
- 数学(4213)
- 数学方法(4112)
- 中国(3478)
- 财(3092)
- 农(2904)
- 制(2681)
- 业经(2290)
- 理论(2163)
- 贸(2152)
- 贸易(2151)
- 易(2087)
- 和(2021)
- 融(1932)
- 金融(1932)
- 银(1913)
- 农业(1903)
- 银行(1891)
- 地方(1887)
- 教育(1876)
- 体(1832)
- 行(1817)
- 策(1749)
- 机构
- 大学(47669)
- 学院(45486)
- 研究(21033)
- 济(16527)
- 经济(16089)
- 中国(15689)
- 科学(15217)
- 管理(14068)
- 农(13986)
- 所(12483)
- 京(11711)
- 理学(11490)
- 农业(11441)
- 研究所(11411)
- 理学院(11293)
- 管理学(10918)
- 管理学院(10853)
- 业大(9802)
- 中心(8988)
- 江(8514)
- 省(8371)
- 院(7816)
- 财(7756)
- 北京(7548)
- 室(7407)
- 农业大学(6933)
- 业(6919)
- 科学院(6668)
- 实验(6501)
- 部(6432)
共检索到79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恩芳
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实词只有两种,一是时间副词,一是时间名词,这两种词数量都不少,在语言实践中使用频率也较高。有些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又有相同的功能,容易混淆。一般语法著作都只是简略地提到它们,缺乏具体的描述。本文拟对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有关问题做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耀宇
时间副词"再"可与否定词"不""没有/没""别"和"甭"连用,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否定词可以出现在"再"之前,也可出现在"再"之后。文章主要对否定词在"再"之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不同的否定词与"再"连用,其分布范围和组合功能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不再"和"没有/没再"与强持续性动词、弱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的组合功能不同,"别再"和"甭再"与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组合功能也不同。表明在不同的组合环境中,对"再"的否定形式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再"的语义特征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
再 不再 没有/没再 别再 甭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贾芳霞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范围副词"光"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光"除了限定范围,还具有强调作用,常带有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多用于表达不满、抱怨等消极感情。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时,"光"标示句子焦点,充当焦点标记,同时在语义上存在besides和except之分。此外,"光"与不同的结构组合时,辖域也有所不同,与句首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时,辖域为相应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与主谓短语组合时,辖域则由具体的预设信息而定,此时"光"的辖域即为句子的焦点。
关键词:
光 范围副词 主观化 焦点标记 辖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晓文
“算是”的形成经历了动词性联合词组—动词—评注性副词的过程,其由词组到动词的词汇化始于明代,由动词发展出副词用法成于清代。“算是”在成词过程中,其语义的主观性不断增强,“是”虚化为词内成分,其副词化动因主要是基于句法、语义和语音条件的语境吸收和主观化。“算是”发展为副词后,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均有所扩展,主要表现为句法上后接成分由VP扩展至AP,语义上由积极情态义扩展出质疑、退让等消极情态义,语用上出现了表转折让步的连词性质的篇章衔接功能。
关键词:
“算是” 副词化 功能扩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望帆
"从头"最初是介宾短语,至迟在晚唐五代已经词汇化为副词。在语义特征抽象化、韵律规则制约和语用频率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介宾短语"从头"被重新分析为副词,用于表示事物的开端,也可以表示事情的开始。到了宋代,副词"从头"通过语境吸收产生了表"重新开始"义的频率副词用法,而且只能用于抽象的事情。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谷越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对一些名词的概念理解不清而不能准确表达文章内容的现象,下面略谈几个常用的名词概念,以求与作者达成共识。公司与企业。公司是法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概念,是法人概念。它要求以自己的独立财产承担行为责任,有独立性,有权利和义务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圣涛 何晓君 施凤
通过对128名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汉语副词的理解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7岁至18岁的智力落后学生在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中,理解得最好的是时间副词。(2)智力落后学生理解程度副词的正确率在组别维度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副词"最"的理解在7岁至14岁之间发展迅速,对副词"很"、"比较"的理解在11岁至18岁之间发展迅速,对副词"有点"的理解在7岁至18岁期间发展均衡。(3)智力落后学生在15岁之前范围副词"只有"、"全部"发展迅速。(4)智力落后学生15岁之前时间副词"已经"发展迅速,对时间副词"将要"的理解在7岁至18岁期间发展大体均衡。
关键词:
智力落后学生 汉语副词 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炜 焦伟娜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中国热"、"汉语热"也在全球不断升温,中文托福已步入正轨。英国语言专家大卫.葛拉多尔预言:中文在全世界正逐渐跃居仅次于英文的新强势语言。然而要想在短时间内学好汉语,就必须理解和掌握好常用虚词尤其是副词的特点和用法。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张谊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金勤
程度副词"很",又作"哏,狠"。"哏"产生于元代,明清常用"狠"。"狠"、"很"在汉代之前就已经产生,由于本义比较接近而经常混用,后虚化为程度副词。从"哏、很、狠"经常混用的情况可以推想,其程度义当由"狠、很"的"狠戾"之义虚化而来,为记录虚化后的程度义而新造词语"哏"。"哏"在元代语料中的分布状况,反映了蒙汉语言的接触和感染。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哏 很 语言接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要文静 范京晶
运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及工具,从词语搭配的重要维度——语义韵视角,以程度副词"too"为例,以布朗家族六大语料库为对照语料库,检索不同语域视角下程度副词的语义韵分布特征,将中国学习者对该词的语义韵使用状况和本族语者作比较。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语义韵运用偏离了目标语的使用范式,尚未掌握该词的语义韵用法,学习者的积极及中性语义韵的使用有待加强。该项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和语言发展的历时研究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语义韵 语域 消极 积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惠芳 李丽霞
对名词结构歧义的生成研究是在一个完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来看语言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有限的句法和词汇和无限的表达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语言结构岐义。生成语法一直在谈论结构歧义,但很少涉及名词结构歧义研究,名词在其深层结构中可以被解释两种身份:名词和名词中间结构。根据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α-移动理论以及对名词中间结构的定义可以研究名词结构歧义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生成机制,名词歧义有名词多义歧义即词汇歧义和名词结构歧义之分。名词结构歧义是同一名词在深层结构上具有两种身份,即名词和名词中间结构,而这两个深层结构在转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宏 ,汪叔夜
error of first kind 第一类误差如果作为一个统计检验的结果,一个统计假设为真,应当接受却被拒绝了,则称此种错误为第一类误差。第一类误差为内曼——皮尔逊引理(Neyman—Pearson Lemma)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用选择适当的接受域和拒绝域的方法可以控制第一类误差的频率。这就是说,通过选择适当的临界域,就可能使犯有第一类误差的概率保持在指定的常数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阿根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副名”结构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 ,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对“副名”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形成原因、形成条件以及“副名”结构中名词的释义等问题的研究 ,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新任务。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副名”结构 释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振华 李新英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模糊限制语以及模糊限制副词的研究,依据国内外公认的模糊限制副词分类方法,以笔者自建的小型中国、美国大学生说服型演讲语料库为研究对象,从说服型演讲常用的建立信誉度、使用证据以及情感诉求等增强说服力方法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大学生语料库文本中模糊限制副词使用特点。结果发现,整体上看,中国大学生在使用模糊限制副词时与美国大学生有很大相似性,并不存在词汇过于贫乏的现象;同时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这些副词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对某些高度可能性副词以及低度可能性副词缺乏足够的认知,高频率副词、高度不定程度副词的使用都低于美国大学生,使用近似模糊限制副词时缺乏正式文体的意识等。
关键词:
语料库说服型演讲 模糊限制副词 说服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