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7)
- 2023(10349)
- 2022(8740)
- 2021(8077)
- 2020(6494)
- 2019(14122)
- 2018(13693)
- 2017(25771)
- 2016(13661)
- 2015(14463)
- 2014(13475)
- 2013(12718)
- 2012(11036)
- 2011(9852)
- 2010(9607)
- 2009(8996)
- 2008(8254)
- 2007(6829)
- 2006(5717)
- 2005(4689)
- 学科
- 济(46407)
- 经济(46330)
- 管理(42022)
- 业(39321)
- 企(33160)
- 企业(33160)
- 方法(21157)
- 数学(17634)
- 数学方法(17465)
- 农(14892)
- 财(14468)
- 业经(12805)
- 中国(12178)
- 贸(11489)
- 贸易(11481)
- 易(11202)
- 学(10595)
- 农业(10072)
- 务(9555)
- 财务(9541)
- 财务管理(9527)
- 制(9205)
- 企业财务(9067)
- 技术(8519)
- 理论(8105)
- 环境(7995)
- 划(7926)
- 银(7793)
- 银行(7756)
- 行(7317)
- 机构
- 学院(182984)
- 大学(181463)
- 管理(73344)
- 济(72124)
- 经济(70893)
- 理学(65471)
- 理学院(64782)
- 管理学(63671)
- 管理学院(63356)
- 研究(56453)
- 中国(41762)
- 科学(36170)
- 京(35461)
- 农(34773)
- 财(32417)
- 业大(30724)
- 农业(27857)
- 财经(27094)
- 所(27074)
- 中心(26708)
- 研究所(25130)
- 经(24927)
- 江(24848)
- 范(22634)
- 师范(22265)
- 经济学(22139)
- 商学(20709)
- 北京(20659)
- 院(20634)
- 商学院(20503)
- 基金
- 项目(135252)
- 科学(107921)
- 基金(101046)
- 研究(94761)
- 家(90286)
- 国家(89518)
- 科学基金(77320)
- 社会(63276)
- 社会科(60047)
- 社会科学(60035)
- 基金项目(54264)
- 省(52545)
- 自然(51502)
- 自然科(50408)
- 自然科学(50393)
- 自然科学基金(49540)
- 划(44816)
- 教育(43784)
- 资助(38650)
- 编号(37128)
- 重点(30453)
- 创(29692)
- 部(29565)
- 发(28152)
- 成果(27973)
- 创新(27594)
- 国家社会(26835)
- 科研(26615)
- 教育部(25614)
- 计划(25284)
共检索到243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根强 李洁 孟勇
基于调节匹配理论视角,研究了领导语言框架(获得框架VS.规避框架)对下属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 Behavior, UPB)的影响,并探索了特质调节焦点的调节作用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领导语言框架对下属UPB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且规避框架比获得框架的影响更强,同时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对下属UPB产生间接影响。(2)领导语言框架与下属特质调节焦点达成匹配时,下属UPB意愿更高。具体而言,在获得框架中,促进焦点型下属比防御焦点型下属的UPB意愿要高;在规避框架中,防御焦点型下属比促进焦点型下属的UPB意愿要高。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英晖 程垦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磊 尚玉钒 席酉民
把调节焦点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引入领导语言框架研究领域,探讨领导者语言框架风格及其对下属工作态度的影响机理。基于调节焦点理论,通过一个定性分析对促进型和防御型两种领导语言框架风格进行探讨;基于调节匹配理论,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并验证领导语言框架风格与下属特质调节焦点的匹配对下属工作态度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特质促进型调节焦点的下属而言,领导促进型语言框架更能促进其积极的工作态度,而对特质防御型调节焦点的下属而言,领导防御型语言框架更能促进其积极的工作态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凌 李卓颖
基于悖论视角,本研究探讨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匹配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对304份匹配数据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及响应面分析发现: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一致时负向影响追随者非伦理行为,规则倾向一致相较于结果倾向一致,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不一致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具有非对称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伦理倾向匹配和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信任在领导成员交换和追随者非伦理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因此,企业要减少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应实现优化匹配,重点发挥领导者的正向作用、注重追随者的个体伦理差异,重塑企业的信任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凌 李卓颖
基于悖论视角,本研究探讨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匹配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对304份匹配数据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及响应面分析发现: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一致时负向影响追随者非伦理行为,规则倾向一致相较于结果倾向一致,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领导者-追随者伦理倾向不一致对追随者非伦理行为具有非对称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伦理倾向匹配和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信任在领导成员交换和追随者非伦理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因此,企业要减少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应实现优化匹配,重点发挥领导者的正向作用、注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康华 廖纮亿 陈沁悦
基于184份企业样本数据,从压力因应策略视角探讨了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压力和员工忠诚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员工忠诚正向调节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员工亲组织非理论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永军 张鹏程 赵君
不同于私利性或报复性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个体为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非伦理行为。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家长式领导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威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呈倒U型曲线关系,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分别与德行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威权领导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烈。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受传统性的调节影响,即德行领导从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过程中,对低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更强烈,而从中等水平增至最高水平过程中,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对指导组织如何管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永军 张鹏程 赵君
不同于私利性或报复性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个体为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非伦理行为。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家长式领导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威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呈倒U型曲线关系,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分别与德行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威权领导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烈。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受传统性的调节影响,即德行领导从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过程中,对低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辰 应莺
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并且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选取浙江省3家企业的30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组织领导化身调节下,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积极的预测效应;组织认同在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组织化身在变革型领导和组织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原理 孙海航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两阶段405名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儒家德性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儒家德性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道德认同在儒家德性领导和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不仅正向调节儒家德性领导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颜爱民 曾莎莎
员工不仅会为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做出不道德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也会为维护领导的利益实施不道德行为(亲领导非伦理行为)。本研究基于392份样本,分析了变革型领导对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对亲领导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领导-成员交换在变革型领导与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马基雅维利主义在领导-成员交换与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关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正向调节了变革型领导与亲领导非伦理行为之间经由领导-成员交换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亲领导非伦理行为的前因研究,研究结论对企业恰当管理变革型领导、预防亲领导非伦理行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对员工自身和组织有直接损害,还可能对组织之外的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自我损耗理论,本文探讨了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法,通过对99名员工为期10个工作日的追踪调查,获取了990份数据。研究证实表层扮演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深层扮演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自我损耗和道德许可在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且两个中介变量在深层扮演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中的作用相反,自我损耗起着减缓作用,道德许可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员工—组织关系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不显著;类亲情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经济性关系、社会性关系和类亲情关系的交互效应显著负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表明在中国情境下,员工会根据与组织关系的"亲疏远近"采取不同的伦理决策。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汉瑛 田虹 邢红卫
近年来频发的企业丑闻中,内部审计师为维护组织利益参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果却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内部审计师面临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与普通员工迥然不同,结合职业情景探讨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成因和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的治理效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结合儒家伦理将此困境上升为"尽忠"还是"守义"的文化困境,进而提出双重认同对内部审计师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和联合效应。基于道德推脱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理性机制是道德推脱、感性机制是预期内疚。通过两阶段调研,收集212份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越高或职业认同越低,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高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高;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低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低;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低。当双重认同相等时,该倾向介于二者之间,且认同水平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呈倒U形关系。双重认同的联合效应通过激发道德推脱和遏制预期内疚来推进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合职业情景研究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使社会心理学和商业伦理学在审计领域得到延展和深化;将具体的伦理困境上升到文化困境,有助于嫁接西方理论,发展解决中国现实伦理问题的本土化伦理理论;提出双路径模型,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感性和理性机制,拓展了伦理决策的理论框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英晖 程垦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成果多来自西方学界,基于中国文化情景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而聚焦于极具华人社会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本土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有待进一步拓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圈内人和圈外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分阶段调研的方式,收集14家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457套调研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领导组织代表性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相较于圈内人,高领导组织代表性对差序式领导与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员工集体主义倾向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调节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实证检验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是对本土组织管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从圈内人和圈外人两条路径分析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为深入理解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认知过程及差异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对已有研究视角进行有益整合;提出并验证了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补充了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产生的边界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