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
- 2023(5)
- 2022(4)
- 2021(10)
- 2020(3)
- 2019(11)
- 2018(11)
- 2017(29)
- 2016(19)
- 2015(9)
- 2014(17)
- 2013(15)
- 2012(24)
- 2011(8)
- 2010(17)
- 2009(14)
- 2008(10)
- 2007(11)
- 2006(6)
- 2005(14)
- 学科
- 济(75)
- 经济(75)
- 业(41)
- 管理(38)
- 企(36)
- 企业(36)
- 方法(36)
- 数学(33)
- 数学方法(33)
- 结构(27)
- 财(24)
- 学(22)
- 融(21)
- 金融(21)
- 银(20)
- 银行(20)
- 中国(19)
- 行(19)
- 制(18)
- 产业(16)
- 务(16)
- 市场(16)
- 企业财务(15)
- 财务(15)
- 财务管理(15)
- 体(14)
- 中国金融(12)
- 产业结构(12)
- 体制(12)
- 社会(12)
- 机构
- 大学(233)
- 学院(215)
- 济(126)
- 经济(123)
- 研究(100)
- 管理(78)
- 财(68)
- 理学(63)
- 管理学(63)
- 理学院(62)
- 管理学院(62)
- 中国(60)
- 财经(60)
- 中心(56)
- 经(56)
- 经济学(52)
- 财经大学(50)
- 科学(48)
- 京(47)
- 所(44)
- 经济学院(42)
- 上海(41)
- 融(41)
- 金融(41)
- 研究中心(40)
- 院(35)
- 研究所(34)
- 农(33)
- 发(31)
- 研究院(30)
共检索到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靳卫萍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略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由此导致投资放缓,消费亮点不多但整体趋稳。由于宏观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私人投资意愿趋弱,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且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企业成本高位运行挤占企业利润等,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各种因素判断,在"微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稳定。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中仍面临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体制、收入分配等多项改革任务。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微刺激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刘世锦 余斌 陈昌盛 李建伟 方晋 张立群
:本文认为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显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不排除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波的可能。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资产泡沫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 闫坤 张鹏
2009年上半年的世界经济终于在危机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美国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率先出现了复苏征兆,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全球资本扩张和金融重商主义的双重影响。在两者的夹击下,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出口萎缩、外资回流等问题,扰乱了正常的经济恢复,甚至濒于危机的边缘。为克服这一困难,我们以尚处在经济复苏临界点的中国为载体,构建了旨在缓解全球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急剧转换压力的"华尔街—陆家嘴"通道,通过率先复苏的中美两国的合作,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稳定器。我国宏观经济已企稳向好,当前正临界复苏的"拐点"。经济中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经济增长速度上升较快,"保八"前景明朗;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外贸...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2009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企稳回升,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物价仍处于下滑状态,但资产价格却大幅上扬。从政策角度来看,鉴于复苏基础不稳及外部环境不甚乐观,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实属必要。但考虑到近期凸显的资产价格攀升及通货膨胀预期等问题,须对宏观政策进行适度微调,并通过改革提高经济体的弹性,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力量在经济复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复苏 资产价格 通货膨胀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刘世锦 卢中原 余斌 李建伟 张立群 方晋 贡森 秦中春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2009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的持续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在扩张性调控政策刺激下产生的,因此内、外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集聚,输入型通胀因素加重等,都将对下一步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下行压力 宏观政策 适时微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金三林
2009年上半年,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的逐步落实,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已企稳向好。农业生产增长平稳,工业生产快速回升,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展望全年,GDP增长速度将会达到8%以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学工 杜飞轮 刘雪燕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仍呈下滑态势,但政策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回稳迹象,已接近或达到本轮经济下行的低点。但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回升的力度将有限。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物价涨幅回落到3%左右。在当前外部市场疲软、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的态势下,宏观调控要加强政策的微调预调。同时,要留有余地,形成更加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一、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由于受内外需增长放缓、企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对此,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措施,其中以政府新增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在利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效应与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和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依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经济刺激方案的结构性优化路径选择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文轩 易先锋
企业信息化乃至国民经济信息化 ,势必导致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深刻变化 ,并对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提出严峻挑战。从微观分析 ,企业的组织状态将从强制有序到协同自序 ;从宏观来看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将从集中化指令性管理转向以信息网络架构为基础的弹性调控 ,从而使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有机地连接起来。
关键词:
信息化 企业自序 弹性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昌发
宏观经济预调微调是中央政府针对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提出的调控策略,它是政府宏观调控权力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为了使经济不要走入"大起大落"的震荡漩涡之中,将经济发展的异动幅度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为了有效规范政府的调控行为,真正落实预调微调的适时进行,应注重程序规范的价值,建构宏观经济预调微调权力制约机制和复议制度。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预调 微调 法律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昌发
1.注重程序规范的价值。宏观经济预微调涉及的市场经济主体多、影响面广,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与质量,法律须注重在授予调控机关权力的同时应为权力的行使设定程序,所设定的程序规范要围绕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来展开,一方面为调控行为的行使提供基本要求;另一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仙华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凸显,加之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2012年,虽然我国下半年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牢固,稳增长政策措施依然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全面估量目前的形势,既看到我国所要面对的问题、困难与风险,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阳上 胡兵
中国现阶段必须对财政政策的导向予以调整 ,着力点应由刺激经济增长转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理由是 :( 1)从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来看 ,单一的名义GDP指标存在许多问题 ;( 2 )通过财政政策来维持高的GDP增长率以缓解就业压力 ,其政策效应已不明显 ;( 3 )从国债的投资方向来看 ,国债对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低下 ;( 4 )大量依靠发行国债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会产生财政依赖现象 ,导致一种体制回归 ,甚至滋生腐败 ;( 5 )经济增长并非是唯一目的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调整目前财政政策导向的具体思路 :一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二是大力支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华 张红 张艳 赵俊燕
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刺激计划对于避免震荡、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促进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当经济止跌企稳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适时调整,否则会带来政府财政负担加大,赤字增加,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助长道德风险等一系列负外部效应。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经济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负外部效应,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的政策走向。
关键词:
经济刺激计划 后危机时代 美国样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德涌 ,于景元 ,穆恭谦
当前,在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向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改革的步伐,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以使国民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本文仅就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机制问题,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路供进一步研究和决策参考。一、在宏观上把科技教育作为第四产业来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下半年稳增长与新常态下经济合理增速测算
宏观调控与经济增长——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判断与今后走势展望
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风险、挑战与展望——201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200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分析
宏观经济将步入增长动力机制转换的关键阶段——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回顾及2010年展望
201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下半年经济稳增长与化解地方财政压力
政策趋向:从抑制需求向刺激需求转变──199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200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政策双稳健 增长进中稳——2004年宏观经济回顾与2005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