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
2023(625)
2022(422)
2021(356)
2020(271)
2019(590)
2018(561)
2017(1271)
2016(664)
2015(622)
2014(617)
2013(648)
2012(657)
2011(542)
2010(523)
2009(528)
2008(465)
2007(426)
2006(380)
2005(388)
作者
(1744)
(1526)
(1504)
(1503)
(919)
(731)
(701)
(558)
(552)
(527)
(525)
(522)
(487)
(476)
(472)
(471)
(471)
(432)
(401)
(399)
(386)
(364)
(355)
(352)
(348)
(342)
(319)
(309)
(308)
(307)
学科
(5292)
经济(5289)
(2472)
结构(1903)
(1791)
产业(1728)
业经(1722)
地方(1668)
农业(1609)
管理(1287)
方法(1279)
数学(1174)
数学方法(1172)
(1109)
企业(1109)
(1107)
(1107)
中国(1089)
体制(988)
农业经济(985)
地方经济(981)
(964)
(953)
税收(941)
(940)
产业结构(911)
经济结构(866)
发展(836)
(836)
(816)
机构
学院(9906)
大学(9345)
(5463)
经济(5399)
管理(3792)
研究(3413)
理学(3309)
理学院(3291)
管理学(3264)
管理学院(3251)
中国(2363)
(2242)
经济学(1907)
(1845)
科学(1821)
(1799)
经济学院(1786)
财经(1778)
(1660)
(1613)
研究所(1468)
(1437)
中心(1415)
农业(1386)
业大(1382)
财经大学(1294)
经济管理(1243)
(1203)
(1137)
(1134)
基金
项目(6692)
科学(5438)
研究(5228)
基金(4935)
(4223)
国家(4204)
社会(3777)
社会科(3640)
社会科学(3640)
科学基金(3629)
(2735)
基金项目(2559)
(2040)
(1992)
编号(1972)
教育(1941)
资助(1848)
自然(1831)
自然科(1783)
自然科学(1783)
自然科学基金(1754)
发展(1749)
国家社会(1741)
(1720)
重点(1529)
产业(1483)
(1476)
成果(1420)
创新(1405)
(1383)
期刊
(6675)
经济(6675)
研究(3195)
(2278)
中国(1573)
农业(1546)
业经(1538)
(1449)
管理(1352)
科学(1322)
学报(1232)
经济研究(1193)
大学(1039)
学学(1020)
问题(973)
财经(902)
技术(814)
(806)
农业经济(744)
经济问题(727)
商业(716)
技术经济(715)
(654)
金融(654)
(602)
农村(600)
(600)
现代(565)
世界(542)
(488)
共检索到14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文辉  
在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时 ,必须对当今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与农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制度及公共品供给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和相应的制度、公共设施准备 ,并针对不同地域的资源状况及不同类型的农民实施有区别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焦红坡  
2003年8月20日,"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业史志编研协作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业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农业管理工作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蓬军   陈利昌   陈艳  
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根据效益原则,分析产业问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势,重新配置资源,以获得结构性效益,使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辽宁省北宁市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合理有效地重新配置资源,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凋整,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双双下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在加速。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该比重达到了48%。显然,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从学理角度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向非固定系数性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对策思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瑜  
"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税收作为国家的经济调控杠杆,将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模型对1994~2010年税收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三大产业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松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的有关理论,着眼于中国西部农村整体水平和增长动力两个角度,收集西部十省市1985-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衡量农业产业结构、能源效率指标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析西部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和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地区农业内部层次的结构优化对农民增收、节能降耗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华  
结构性减税不仅仅是税收负担的减轻,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深化增值税改革,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新型、环保型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科技研发、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税收优惠力度;鼓励和引导向中西部地区投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完善出口退税、引进外资等相关税收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机械购置等税收优惠力度,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切实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庄钦  
论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和改革我国产业税收政策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月兰  
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结构调整推动的。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已经阻碍了经济整体运行的效率。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既可以由市场来推进,也可以由政府来推进。税收是政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手段。分析了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贵朝  王国梁  何怡然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亟须探索该目标的实施路径。文章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化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选取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DK标准误回归、门槛回归、空间计量回归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除西部地区外,现阶段数字化水平与区域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效应。(2)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变动与区域碳排放量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效应。(3)以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产业结构变动呈现一阶门槛效应。(4)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下,数字化水平呈现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效应,结果显示,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度量指标,则产业结构调整显著促进了税收收入总量增长,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分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积极效应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虽具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但第三产业发展对税收增长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需要注重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以提质增效为前提,大力促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健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1995—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开始"结构性减速",西部地区正在"结构性加速",而中部地区为"加速"与"减速"并存,整体呈现出"结构性加速";全国经济总体上依然维持在"结构性加速"阶段,但经济增长分化的格局业已形成;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最大因素是劳动生产率增速,其次是空间效应,平均工资增速的影响较小,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出一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态势;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究其原因,虽然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很大关系,但更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偏低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新一轮的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战略性重组,促使我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必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