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0)
- 2023(6069)
- 2022(5027)
- 2021(4544)
- 2020(3450)
- 2019(7541)
- 2018(7142)
- 2017(14229)
- 2016(7527)
- 2015(7983)
- 2014(7688)
- 2013(7369)
- 2012(6970)
- 2011(6190)
- 2010(6175)
- 2009(5674)
- 2008(5493)
- 2007(4929)
- 2006(4408)
- 2005(4007)
- 学科
- 济(35169)
- 经济(35153)
- 管理(23974)
- 业(22270)
- 企(19064)
- 企业(19064)
- 方法(12162)
- 环境(10591)
- 农(10550)
- 业经(10162)
- 数学(10015)
- 数学方法(9937)
- 产业(9331)
- 地方(9311)
- 中国(8635)
- 财(8270)
- 制(7554)
- 划(7045)
- 结构(6671)
- 农业(6652)
- 体(6640)
- 学(6442)
- 技术(6196)
- 地方经济(5611)
- 体制(5514)
- 务(5496)
- 财务(5494)
- 财务管理(5482)
- 企业财务(5330)
- 发(5246)
- 机构
- 学院(107846)
- 大学(104126)
- 济(47106)
- 经济(46290)
- 管理(41412)
- 研究(36815)
- 理学(36107)
- 理学院(35757)
- 管理学(35323)
- 管理学院(35137)
- 中国(26501)
- 科学(21602)
- 京(21318)
- 财(20567)
- 所(17508)
- 财经(16663)
- 中心(16302)
- 研究所(15943)
- 江(15775)
- 农(15341)
- 经(15047)
- 经济学(14853)
- 业大(14312)
- 院(14147)
- 范(13824)
- 师范(13689)
- 经济学院(13497)
- 北京(13179)
- 州(12739)
- 财经大学(12299)
- 基金
- 项目(75409)
- 科学(60642)
- 研究(57655)
- 基金(54519)
- 家(47103)
- 国家(46729)
- 科学基金(40474)
- 社会(38841)
- 社会科(36950)
- 社会科学(36937)
- 省(30711)
- 基金项目(28932)
- 划(25028)
- 教育(25018)
- 自然(23812)
- 自然科(23150)
- 自然科学(23146)
- 自然科学基金(22751)
- 编号(22712)
- 资助(20725)
- 发(18780)
- 成果(17722)
- 重点(17558)
- 创(16506)
- 国家社会(16492)
- 部(16418)
- 课题(16174)
- 发展(15706)
- 展(15470)
- 创新(15398)
共检索到15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我国西部广袤的干旱、半干旱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干旱、风沙、盐碱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为开发利用这一区域,人们都在探寻其治理环境的途径、措施,就此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观点以供磋商。1 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治理的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问题 环境的演化有自然原因,更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原因。历史上林草荫郁的黄土高原,现在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锋瑞
本文结合甘肃近年来发展集雨节灌农业的实践,对集雨节灌与我国半干旱区农业水利化建设问题进入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阐明集雨节灌是我国半干旱区农业水利化建设的重要实践途径。
关键词:
半干旱区,集雨节灌,农业水利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吉颖
一、辽西地区的自然状况及农业发展现状 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指辽宁西部包括锦州、朝阳、葫芦岛、阜新等在内的几个地区。这几个地区大部分属于暖气候带,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为135—165天,日照充足,是辽宁省高日照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面积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总人口为580.30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的边行优势明显优于湿润区的现象 ,分别在不同气候区对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的片林及其边行外侧和行列式林分带间的沙土水分利用特征进行了测定 ,发现树木能使边行外侧 8~ 10m土壤中的含水率降低 ,并形成一个土壤湿度梯度 ,使 8~ 10m及其以外土壤中的水分向树木基部方向的沙土中渗透 ,这些侧渗的水分成为干旱年份边行树木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说明林分边行树木存在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和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 ,进而提出了合理配置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模式。最后论述了按照该模式构建的行列式林分 ,在同等密度或覆盖度时 ,其防风固沙效益显著高于等株行距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的林分。
关键词:
边行优势 行列式林分 水分利用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尚杰
集水型生态农业是适应西北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通过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措施,不但可以实现农民的脱贫,而且还可以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晶会 贺康宁 王百田 张卫强 尹婧
利用Li 160 0稳态气孔仪,对黄土半干旱区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地侧柏的蒸腾作用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该研究的目的是为分析该地区侧柏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侧柏最适的水分生态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三次曲线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的关系呈幂函数相关.蒸腾作用受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气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侧柏 蒸腾作用 环境因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杜娟 杨国范 翟光耀
为了准确掌握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以辽宁省彰武县为研究区,分析多时相的HJ-1B遥感影像。依据影像各时相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其波谱特性,获得对影像数据的整体把握。提出基于NDVI、光谱和纹理信息相结合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通过此方法探讨该区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NDVI和光谱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纹理特征参与的分类精度较高,Kappa系数达到0.80,总分类精度为83.56%。因此,该方法更适合于半干旱区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关键词:
遥感 半干旱 土地利用 纹理 分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国华 崔彬
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半干旱区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并将其用于指导半干旱区生态建设。耗散结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半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形成其稳定的层次结构,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发展。该理论对于指导控制和优化系统的发展,实现半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耗散结构 半干旱区 生态建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力云
无论从世界审计组织的宣言和准则,还是从审计机关多年的实践情况看,审计机关理应而且能够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机关从资源和环境角度开展的审计工作的总称。近年来,审计机关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抓住"资源开发、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项目推进、责任落实"等重点,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环保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从2015年开始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什么、怎么审、怎么评价定责"进行了探索,初步摸索了经验,同时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需要提升审计理念,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审计 生态 文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力云
无论从世界审计组织的宣言和准则,还是从审计机关多年的实践情况看,审计机关理应而且能够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机关从资源和环境角度开展的审计工作的总称。近年来,审计机关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抓住"资源开发、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项目推进、责任落实"等重点,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环保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从2015年开始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什么、怎么审、怎么评价定责"进行了探索,初步摸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审计 生态 文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剧乂文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而这又依赖于耕地面积与耕地质量。就目前我国现状看,耕地面积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改造中低产田以进行农村耕地结构调整是实现土地肥力持续增加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可耕地结构的调整也为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提供了条件。在改造中低产田过程中,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依托粮食生产的产业实现一体化的结构性调整。由此,实行改、用、养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促进传统耕作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体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王瑞 杨良初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指养老保险收不抵支产业赤字的潜在因素,或者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制过程中必须填补的传统制度下的养老金欠账,这种欠账虽然近期不会马上转化为赤字,但随着“老人”和“中人”退休年龄的临近而逐步显性化。“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欠账是形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主要内在因素,但是,制度本身的构建,如缴费率的高低、替代率的高低、结余资金的增值等都会影响隐性债务的大小,这些仍是形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内在因素;管理上的不善,则是形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外在因素。如何减少直至消除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本文仅就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提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推开,促进了地方、企业、个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财政本身却陷入了困境,收入保证程度低,支出失控,债台高筑,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反过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建立有计划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连胜
根据环境的变化,分析企业的现状,作出应变的对策,这是企业争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最近几年,松花江地区水产生产企业,尽管遇到银根抽紧,资金短缺,生产资料涨价,税费增加,养鱼比较效益下降等不利因素,但是鱼产品的产量还是稳步上升。整个“七五”期间,最高年产量比上年增47.3%,最低年产量增14%,平均增产21.2%。其基本经验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生产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