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009)
- 2021(869)
- 2019(1546)
- 2018(1569)
- 2017(2881)
- 2016(1741)
- 2015(2024)
- 2014(2164)
- 2013(2174)
- 2012(2093)
- 2011(2118)
- 2010(2296)
- 2009(2410)
- 2008(2444)
- 2007(2532)
- 2006(2438)
- 2005(2317)
- 2004(2275)
- 2003(2354)
- 2002(2452)
- 学科
- 济(7500)
- 经济(7483)
- 管理(6001)
- 业(4695)
- 企(4585)
- 企业(4585)
- 教育(3351)
- 理论(3225)
- 学(3147)
- 中国(2769)
- 制(2736)
- 财(2440)
- 业经(2091)
- 方法(2040)
- 税(1998)
- 融(1931)
- 金融(1930)
- 银(1922)
- 银行(1922)
- 和(1863)
- 法(1863)
- 体(1859)
- 行(1840)
- 农(1824)
- 税收(1777)
- 收(1764)
- 体制(1539)
- 策(1528)
- 制度(1287)
- 度(1287)
- 机构
- 大学(34696)
- 学院(32554)
- 济(11237)
- 研究(11060)
- 经济(10906)
- 管理(9049)
- 中国(8565)
- 财(8066)
- 京(7648)
- 范(7130)
- 师范(7120)
- 理学(6840)
- 理学院(6675)
- 科学(6613)
- 管理学(6549)
- 管理学院(6462)
- 江(6266)
- 所(6108)
- 财经(5866)
- 师范大学(5807)
- 研究所(5213)
- 经(5130)
- 州(5125)
- 北京(5053)
- 教育(4868)
- 系(4589)
- 中心(4395)
- 财经大学(4054)
- 省(3686)
- 经济学(3604)
共检索到59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滨宇
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康德主义的义务论要求人们仅仅出于义务而行动,因而缺少对现实情境与真实人性的观照。沃尔夫等人特别指出,康德伦理学以及功利主义倾向于产生"道德圣贤",而在沃尔夫看来,作为一种人格理想,"道德圣贤"其实并不值得向往。这种批评严重地误解了康德伦理学。首先,康德的义务论是要确立一种行动的"底线原则",而且康德比较明确地反对任何一种"道德圣贤";其次,当代美德伦理学学者的这一质疑恰恰适用于其自身的理论,虽然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有意识地反对这种"道德完满主义";第三,从教育学的角度,美德伦理学由于其暗含着人格的"完善论",容易对受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背离了美德伦理学的初衷。相对而言,康德却提倡在对德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教育,其首要目的在于确立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并不旨在于追求完善的品格与幸福的生活,但却是二者之所以可能的起点。
关键词:
道德圣贤 康德 义务论 美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翌鸣 杨婷
职业美德教育既是社会从业人员在职场活动中应当接受的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从职业院校到社会都过于追求功利价值,缺失了对人性发展的关照,更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本研究从国外美德伦理学关于美德、品德、行为规范等的规定角度,对比中国儒家伦理想对仁、义、礼等的不同释义,提出提高职业美德教育主体美德涵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对于加强职校生美德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
美德 幸福 美德伦理学 儒家美德伦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食霖
道义论和功利论是西方近代以来伦理学思想的两条主线,它们有着不同的道德理念、道德标准、道德追求和伦理精神。在生态伦理学理论的诠释中,仍可看到道义论和功利论的思想痕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理论冲突与融合在当代的延续。如何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对立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道义论 功利论 生态伦理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琳
在人类和环境之间发生背离最终危及人对自身的异化时,环境美德伦理这一命题的重要性才成为人类在寻找完整伦理框架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性与感性二元理想的协调沟通、自然根基性和文明超越性的协调统一、线性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等三个方面,分析环境美德伦理学困境的基础上,又从隐含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内在逻辑起点、多样性评价标准的外在实践指向等层面,解读环境美德伦理学的自身局限性,并提出了环境伦理美德的实践意向,即从社会共同体到生态共同体,获得共同善的意向,从个体自我觉知到社会共识,确保物种公正的原则意向以及从克己到去私,修习适度性的行为策略意向。
关键词:
环境美德伦理学 理论补偿 实践意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农业伦理学,距今已有20余年。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术界在农业伦理学兴起的条件、农业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方法、思想资源的挖掘和原则构建以及农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伦理关切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业已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下一步,需要在深掘马克思主义农业伦理思想,聚焦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树立农业伦理学的学科自觉意识等方面入手,深化研究。
关键词:
农业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童建军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重要揭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德性享受的实现深受德性本身内在性质的约束。德性享受代表着人类德性实践的理想。尽管德性享受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代世界,都没有成为广泛的德性现实,但是,向往和追求德性享受的境界,依然应该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德性享受要贯穿德育过程,体现在德育评价中。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敏于观察受教育者运用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勇于面对受教育者道德生活中的德性失败。
关键词:
德性享受 德性 价值 德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进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然而人们的幸福感却未见增长。文章认为,弄清伦理学视域中的幸福意义,不仅能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指导,而且能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搭起一个有效平台。
关键词:
幸福 伦理 道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糜海波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卞慕东
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深入, 人类对现代管理本身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管理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 正呈现出一种由单纯科学技术主义到综合科学与人文的新理性主义的趋势。可以断言, 管理伦理不单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学或伦理学分支科学, 并且也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念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显示出愈发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伟东
经济伦理学具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自觉地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设立宏观的价值目标,使经济发展朝着特定的价值目标和方向前进,更好地为价值目标的实现创造经济条件。经济伦理学为经济发展设立的价值目标,主要是道德上的价值目标,是为经济发展设立起码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秩序,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创造健康的道德环境,从而使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及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必须伴随着相应的对道德价值目标的追求。
关键词:
经济伦理 功能 价值目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振
当前人工辅助生殖、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被不断应用于人体,新型纠纷开始出现。它们大都被诉诸法院解决,但法律鲜有明确规定。这就需要在理论上探究人“出生”之前的各种存在形态的伦理和法理地位,尝试为统一解决这些疑难案件提供一个理论前提。在这方面,自然法生命伦理学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生命连续性命题可以为建立人类胚胎的规范性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即使把胚胎是否是人这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搁置一旁,我们也依然可以赋予胚胎权利。这类权利具有被动性,因为它们是面向未来的。
关键词:
自然法生命伦理学 人性尊严 平等 权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不止于操作层面,更多的是基于价值层面的审视与体察。置身于价值日益多元的现实社会中,一些教师的日常工作可能迷失价值方向。基于舍勒的价值伦理学视角,我们看到教师的志向规定着与其相符的教育行动,并朝向特定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师有必要立足于精神价值的高度,明确教育之"志",坚守教育信念,以"为师之道"引领学生"为人之道",唤醒学生的"向学之心"与"向善之志",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关键词:
价值教育 志向 行动 为师之道 为人之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平 徐行言 郭红玲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设置中价值目标的缺失,探讨了伦理学与价值分析在公共决策过程和公共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公共伦理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公共管理教育中实现伦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关键词:
信息伦理学 界定 理论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