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5)
- 2023(11300)
- 2022(9702)
- 2021(9158)
- 2020(8082)
- 2019(18817)
- 2018(18717)
- 2017(35809)
- 2016(20128)
- 2015(23695)
- 2014(23929)
- 2013(22829)
- 2012(21185)
- 2011(19146)
- 2010(18914)
- 2009(17135)
- 2008(16843)
- 2007(15027)
- 2006(12530)
- 2005(10864)
- 学科
- 济(80552)
- 经济(80473)
- 管理(55377)
- 业(54201)
- 方法(45432)
- 企(44171)
- 企业(44171)
- 数学(41387)
- 数学方法(40923)
- 中国(24170)
- 财(21750)
- 农(21232)
- 业经(15318)
- 贸(14745)
- 贸易(14743)
- 务(14703)
- 财务(14660)
- 财务管理(14625)
- 易(14317)
- 地方(14236)
- 农业(14142)
- 理论(13961)
- 企业财务(13923)
- 学(13876)
- 制(13189)
- 技术(12520)
- 教育(11617)
- 和(11448)
- 融(10945)
- 金融(10942)
- 机构
- 大学(283043)
- 学院(280301)
- 济(112713)
- 经济(110361)
- 管理(109754)
- 理学(96147)
- 理学院(95151)
- 管理学(93331)
- 管理学院(92810)
- 研究(86220)
- 中国(62046)
- 京(57431)
- 科学(51523)
- 财(51184)
- 农(42843)
- 财经(42261)
- 中心(42250)
- 江(41828)
- 所(41743)
- 业大(40812)
- 范(40276)
- 师范(39937)
- 经(38525)
- 研究所(38048)
- 北京(35701)
- 经济学(35431)
- 农业(33749)
- 州(32680)
- 技术(32401)
- 经济学院(32380)
- 基金
- 项目(191350)
- 科学(152575)
- 研究(143384)
- 基金(138394)
- 家(118377)
- 国家(117331)
- 科学基金(102259)
- 社会(89813)
- 社会科(85135)
- 社会科学(85112)
- 省(76404)
- 基金项目(73205)
- 教育(73094)
- 自然(66222)
- 划(65137)
- 自然科(64750)
- 自然科学(64731)
- 自然科学基金(63585)
- 编号(60113)
- 资助(57944)
- 成果(48719)
- 部(44801)
- 重点(43625)
- 课题(42796)
- 发(40559)
- 创(40106)
- 教育部(39511)
- 大学(38705)
- 人文(37691)
- 科研(37346)
- 期刊
- 济(110643)
- 经济(110643)
- 研究(78582)
- 中国(53855)
- 教育(47280)
- 财(41031)
- 学报(40645)
- 管理(37118)
- 科学(36943)
- 农(36750)
- 大学(32580)
- 技术(30688)
- 学学(29443)
- 农业(24780)
- 融(22608)
- 金融(22608)
- 财经(21176)
- 业经(18317)
- 经(18101)
- 经济研究(17957)
- 职业(16307)
- 问题(15495)
- 统计(15463)
- 策(14064)
- 技术经济(13791)
- 业(13285)
- 图书(12995)
- 理论(12788)
- 决策(12716)
- 版(12576)
共检索到397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春冰 崔小勇 蒋承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具有哪些特征的毕业生会选择教师职业、什么动机促使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性别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概率显著低于女性;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和女性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薪酬和就业选择方面,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起薪低于选择其他职业的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概率更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职业收入差距在男性毕业生群体中更加显著。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注重职业符合兴趣爱好、职业稳定性以及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也更容易对所选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满意。给定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工资差距。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教师职业 职业选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专业 工作 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成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庆华 尹涵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关键词:
就业准备 就业绩效 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河清 李佳
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劳动报酬、工作稳定性、工作时间等涉及就业质量的问题呈现出一些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一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军刚
本文利用从全国范围内抽样得到数据建立了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就大学毕业生个人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类型对其就业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对其就业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学历、毕业院校则并未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回归 就业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
大学 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 起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关键词:
就业储备 大学毕业生 就业机会 就业质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秦永 裴育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与中国当前社会各阶层相互流动密切相关的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差异。我们从学理上论证了社会资本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命题。进一步,与城镇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其毕业前主要社会资本投资集中在农业和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人群,而就业部门主要为城市正规部门,毕业前的社会资本投资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原籍为农业户口的学生可利用的社会资本较少,故其就业概率较低。我们利用2009年南京市某高校微观数据,采用Prob it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证实,农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比城镇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率低。因此,应当鼓励个人利用社会资本求职,但也要推动企业建立公平的招聘制度以克服社会资...
关键词:
户籍 社会资本 就业 大学毕业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关键词:
择业观念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地位获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谭日辉
人力资本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与职业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不同。外貌条件、所学专业只对大学毕业生地位获得机会有显著影响;而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地位获得机会和获得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校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综合性人才,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才能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建华 朱世开
受各种因素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可以为日后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5届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单位排序基本一致,但对不同行业的选择比例有较大差别;择业时所看重的因素,工资排第一位,其次是发展空间;预期的工资水平与其实际工资水平相差较大。这说明大学生择业更趋向于务实性和功利性,更多追求物质待遇和发展前景,而较少考虑专业对口问题。并且工资期望较高,这不利于顺利就业。在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 就业意向 会计专业 工资期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敬宝
基于对4657名工作5~20年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立体展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在职业发展初期、中期、后期的动态过程中,职业发展渠道畅通,多数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平均月薪、岗位级别、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级别、社会保障、专业对口、技能匹配、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不同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较大,分层现象明显,昔日同窗好友散落在晋升阶梯的不同层级,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官本位影响大等晋升制度障碍。因此,政府要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晋升机制,明确职业发展的路径和努力的阶梯;大学毕业生在单位中也要努力工作并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推动职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职业生涯 职业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新成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与流向的不均衡不仅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失衡,而且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为研究对象和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思想,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毕业班学生875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因素。研究表明,个人禀赋形成一种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企业的软硬环境形成一种"拉力",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口流动推拉理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地域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