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5)
2023(9898)
2022(8417)
2021(7943)
2020(6427)
2019(14265)
2018(13749)
2017(26748)
2016(14759)
2015(15954)
2014(15491)
2013(14529)
2012(13133)
2011(11793)
2010(11891)
2009(10712)
2008(9983)
2007(8749)
2006(7836)
2005(6916)
作者
(37042)
(30638)
(30488)
(29372)
(19488)
(14514)
(13871)
(11756)
(11684)
(11087)
(10271)
(10168)
(9691)
(9653)
(9620)
(9601)
(9217)
(9146)
(9115)
(8702)
(7641)
(7412)
(7383)
(7046)
(6955)
(6804)
(6776)
(6751)
(6116)
(6076)
学科
(49109)
经济(49064)
管理(41261)
(38327)
(31531)
企业(31531)
方法(19176)
中国(18537)
(16777)
数学(16758)
数学方法(16433)
(15951)
(12171)
业经(12125)
(11055)
贸易(11049)
(10797)
(10575)
农业(10501)
地方(10444)
(9691)
银行(9677)
(9532)
财务(9496)
财务管理(9481)
理论(9417)
(9301)
(9123)
(9102)
金融(9101)
机构
学院(190664)
大学(183178)
(77667)
经济(75967)
管理(70916)
研究(62781)
理学(61043)
理学院(60413)
管理学(59287)
管理学院(58928)
中国(47481)
(38550)
(36888)
科学(35729)
(30310)
财经(29811)
中心(29625)
(29541)
研究所(27203)
(27171)
(27129)
(26438)
师范(26203)
业大(24538)
经济学(24358)
技术(23940)
(23318)
(23012)
北京(22873)
财经大学(22033)
基金
项目(126016)
科学(101299)
研究(98433)
基金(90328)
(77273)
国家(76568)
科学基金(66590)
社会(62059)
社会科(58845)
社会科学(58834)
(50651)
教育(48495)
基金项目(46061)
(42784)
编号(42261)
自然(41404)
自然科(40486)
自然科学(40478)
自然科学基金(39755)
资助(37111)
成果(33939)
课题(30431)
重点(29219)
(28851)
(28592)
(26954)
(25950)
(25556)
项目编号(25384)
教育部(25298)
期刊
(87158)
经济(87158)
研究(57462)
中国(38710)
教育(30567)
(29107)
管理(27217)
(25640)
学报(24266)
科学(23684)
技术(21500)
(20967)
金融(20967)
大学(19346)
学学(18295)
农业(17302)
业经(16284)
经济研究(15338)
财经(14422)
职业(14214)
(12563)
问题(10731)
(10002)
论坛(10002)
(9720)
技术教育(9666)
职业技术(9666)
职业技术教育(9666)
商业(8849)
现代(8633)
共检索到285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慧  
运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不同职业类型女性活产子女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职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职业类型女性平均活产子女数与职业女性总体平均活产子女数“一增一减”的变化趋势,与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女性职业结构的优化有关;不同职业类型女性的平均活产子女数及其增幅差异显著,其中,女性专技/办事人员的平均活产子女数最少且增幅最小,其未能实现的生育数量最多,生育对其工作与家庭相互冲突的影响最严重。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女性专技/办事人员既是最需要生育政策支持的群体,也是最有潜力提高生育水平的群体,相关生育政策应加强对此类职业女性的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昊  张涵宇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根据联合国推算,若想保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稳定平衡,生育率应该保持在2.1左右。而目前,除印度外的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的生育率都跌破了该水平。夫妻的生育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一类有关时间分配的经济决策。简单地说,在生育决策中,夫妻双方面临将时间分配于工作还是生育的选择。选择生育小孩不仅会给夫妻双方带来"直接成本",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机会成本"。一个面对多个选择机会的人所做的某个选择的"机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洋  李灵春  
中国的生育水平长期提振乏力,借鉴世界低生育率国家总和生育率反弹经验并构建中国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势在必行。以27个低生育率典型国家为例,在构建追踪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生育支持政策组合对总和生育率反弹的影响以及性别平等发展水平对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支持“男性单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支持“双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更有利于总和生育率的提升;经济支持政策与总和生育率之间有稳定的正向关系,服务支持政策和时间支持政策对总和生育率的提升效果受到性别平等发展水平的调节;在性别平等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服务支持政策和时间支持政策的效果更明显。生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类型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组合,并深度思考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情景,营造性别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多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生产率冲击与生育率、经济增长的关系,在Barro和Becker 1989年提出的生育率模型中引入生产率冲击,探究并模拟检验生产率冲击对生育率、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消费及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率正向冲击推动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可以抵消生育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尽管生产率冲击增加了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降低了家庭生育率,但是却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率,可以弥补生育率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下生产率冲击经由生育率下降对代际收入分配和经济福利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邬沧萍,贾珊  
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欧洲人口生育率的普遍下降证明了现代人口学的先驱者Laundry,Becker和Notestein在20世纪提出人口转变的假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云  
中国目前生育率的下降会对社会的亲属制度和亲属称谓产生影响。首先是亲属数量的减少;其次,亲属数量的减少将会影响到一个人还有什么样的亲戚。亲属数量和类型的变化必将导致亲属称谓制度的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结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Robert D.Retherford,Minja Kim Choe,Chen Jiajian,李希如,崔红艳  
19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 ,已经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 2 0 0 0年人口普查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 2 2 ,明显存在漏报。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 ?本文利用亲生子女法、生育史重构法和胎次递进比方法分析了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过程 ,认为 2 0 0 0年总和生育率最准确的估计应为 1 5 8。通过分解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认为 1 990年代生育水平的下降 ,2 /5归因于结婚年龄的推迟 ,3/5归因于婚内生育率的下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凯  
世界人口生育率逐年下降,然而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突破传统家庭内部生育成本—效用对低生育率解释范式的基础上,引入生育成本社会化因素,认为家庭生育孩子资本要素占用和劳动要素占用以及社会化分担不足是造成世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解释生育成本社会化对生育率降低的作用机理,并选取37个国家近4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此建立政府生育支持政策变量与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指标的关联和评价标准,最终求解政府最优生育支持政策组合,为实施生育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生育率下降是世界各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人口现象既被视为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被看作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摆脱“马尔萨斯均衡陷阱”的跳板。但是,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在我国生育率转变具有鲜明的外生性特征的条件下,生育率下降引致的积极经济后果更不能自动地生成,而需要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催化。因此,制度和政策因素对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积极经济后果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建立我国生育率下降积极经济后果实现的决策支持系统将十分必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林浩  陈梦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显著提升,这可能对家庭生育率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使用CGSS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以夫妻教育水平差距作为家庭地位差异的代理变量,排序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妻子教育水平相对于丈夫越高的家庭生育的子女数量越少。本文从城乡异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谈判机制"的存在性。本文把近年来我国家庭内部的结构变化与生育率下降联系了起来,拓展了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当前生育率问题的严峻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张力  
中国生育率在过去30年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围绕下降的主要动因及其政策涵义的争论热烈。文章以"农村二孩"试点之一的翼城为案例,重新梳理和检视了在已有研究中较为忽视的翼城试点出台的背景和政策实施细则,并从多个方面考察了翼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影响。与已有研究对翼城试点的认识不同,政策文献回顾表明:"农村二孩"生育政策只是在初婚时间、生育子女数和生育间隔方面做出一些技术性"调整"以缓解国情与民情的矛盾,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初衷。多维度数据分析交叉印证了在实施限制性的生育政策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变量不能解释生育率的下降,翼城现有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更多是政策干预的结果,是政策促成的外生性转变,而非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低生育意愿的内生性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在经历着物质文明急剧变化的同时,中、日两国家都先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勿庸置疑,在人口革命的背后,必须存在着导致这种变革的多重因素。本文试图比较和讨论两国生育率下降过程,导致这种下降的原因;日本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发展对策;中国低生育率问题及可借鉴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贾威,彭希哲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并非是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虽然总体上无显著异常,但在不同的家庭原有子女性别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男孩结构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有男孩的出生性别比,且超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出生性别比范围。另外,在无男孩结构中出生性别比随孩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异常是和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这种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在这一影响消除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上升将是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中国生育率下降这一事实已经被全世界公认,1982年人口普查和全国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的结果,总和生育率为2.6。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的数字,我国1984年的出生率为17‰,总和生育率为1.94。一个经济文化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生育率已经达到更替水平,不能不受到举世注视,受到绝大多数人的普遍赞扬。有许多国外朋友认为这是人类的“奇迹”,但是近年来国外有个别敌视中国的人,或带有偏见的和一些对中国人口问题实际上一知半解的人,对我国生育率这种转变进行了无端的攻击。断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