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4)
2023(3771)
2022(3003)
2021(3263)
2020(2446)
2019(5686)
2018(5708)
2017(9216)
2016(6334)
2015(7248)
2014(7631)
2013(6722)
2012(6337)
2011(5854)
2010(6234)
2009(5445)
2008(5539)
2007(5162)
2006(4881)
2005(4818)
作者
(14879)
(12104)
(12100)
(12020)
(7755)
(5860)
(5727)
(4803)
(4674)
(4572)
(4216)
(4071)
(3932)
(3862)
(3862)
(3833)
(3810)
(3693)
(3654)
(3494)
(3348)
(3065)
(2998)
(2932)
(2923)
(2835)
(2713)
(2570)
(2493)
(2473)
学科
教育(18948)
管理(13595)
(13523)
经济(13493)
(11858)
中国(11792)
(10083)
企业(10083)
理论(7406)
教学(6114)
(5899)
(5631)
(5525)
(4674)
(4438)
方法(4315)
发展(4089)
(3967)
业经(3771)
研究(3514)
(3495)
(3491)
财务(3481)
财务管理(3471)
农业(3408)
思想(3309)
企业财务(3293)
改革(3272)
(3216)
银行(3216)
机构
大学(82940)
学院(78272)
研究(29942)
教育(27583)
管理(22923)
(22494)
(22254)
师范(22208)
经济(21568)
(19599)
理学(18620)
师范大学(18392)
中国(18357)
理学院(18309)
管理学(17800)
管理学院(17622)
科学(15931)
(15032)
(14363)
北京(14015)
(13719)
职业(13184)
研究所(13043)
中心(12848)
技术(12242)
(11467)
教育学(10777)
(10553)
财经(9943)
职业技术(8928)
基金
项目(41706)
研究(40105)
科学(34217)
教育(27545)
基金(26100)
社会(22162)
(20833)
社会科(20528)
社会科学(20523)
国家(20434)
成果(20156)
编号(20000)
课题(17486)
(17300)
科学基金(16842)
(16674)
(15498)
规划(12596)
基金项目(12322)
项目编号(12003)
(11669)
(11456)
(11206)
重点(10815)
研究成果(10747)
(10655)
资助(10619)
(10612)
阶段(10592)
教育部(10566)
期刊
教育(47210)
研究(37636)
(30988)
经济(30988)
中国(27522)
(11562)
职业(11448)
技术(10463)
管理(9053)
学报(8541)
(8347)
大学(8110)
科学(7830)
(7822)
金融(7822)
技术教育(7353)
职业技术(7353)
职业技术教育(7353)
(5714)
论坛(5714)
学学(5655)
财经(5457)
农业(5454)
高等(5345)
(5339)
业经(5219)
成人(4983)
成人教育(4983)
(4779)
高等教育(4719)
共检索到141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谁是最初的教育者"涉及教育成为可能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康德的教育哲学关注了这一难题,但否认了神圣的存在者,以及能够自我教化的"第一个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康德走向了历史哲学,走向了历史中的"天意"。康德认为,天意是最初的教育者。不过天意教育的出现,意味着人的教育的终结。若要走出康德的解题思路所导致的困境,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是走向将教育者与学习者关联在一起的真正的"教育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智昌  
公民范畴是公民教育的本体论依据;真正的公民是"世界历史性个人",是享有权利与承担责任、个体主体与类主体相统一的人;民主与规范是公民教育的过程论特点,构成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公正与幸福是公民教育的价值论规约,构成公民教育的价值逻辑起点。公民、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与价值逻辑起点互相规定,共同保证着公民的有效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斌  邹吉权  刘晓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职业教育三个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然之态,厘清产教融合的内涵,界定产教融合的概念,指出职业教育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对接,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融合,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是提升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制定"教育职业标准"的必要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近年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欠缺知识建构的批判力;欠缺研究结果的解释力;欠缺专业领域的聚合力。比较教育学科要获得新的突破,有必要从深层次上把握这个学科的本源,将"异文化情境中的教育问题"确立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是基于证据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是充满文化精神的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世敏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曾在理论界产生过一定影响,它对推动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教育理理论体系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对教育学逻辑起点中更深层的问题,学界同仁鲜有涉及、探讨,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更多关注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列举了职业教育对逻辑起点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对当下的基于目标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能力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职业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学术维度的逻辑起点进行了归类、分析、审思,提出了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最新观点,并从整合与逻辑起点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整合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指导的逻辑起点三个维度对"整合起点说"进行了研探论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技艺自由"是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元概念",国内学界关于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的几种观点皆有偏颇。考察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可知,职业教育是技艺者夺取教育公平权的胜利,当"技艺职业"从"下贱职业"走向了精神自由,并且其工作知识被教育制度所接纳的时候,"职业教育"就诞生了。"技艺自由"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表征"技艺职业"因为"自由精神"的推动而登上教育的历史舞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自10年前《教育研究》发表瞿葆奎、喻立森同志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以来,“教育学逻辑起点”一直成为教育理论界聚诉不已而又众说纷纭的理论难题。尽管不时有“新论”问世,但到目前为止,仍不能说已经解决了这个理论难题。相反,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显得日益复杂和混乱,人们基于各自对逻辑起点规定性的认识,寻找出五花八门而又大相径庭的逻辑起点。不仅如此,而且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变革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打破了以往班级授课制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形态,实现了教学范式、学习范式的改变。在客观上却产生了“苏格拉底之疑”的时代反思,衍生出媒介教育哲学深刻审视新教育媒介的时代价值与未来走向,催生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争鸣,并暴露出在线课程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与鸿沟。基于此,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时代语境中,探索职业院校开展在线课程所要面临着多重选择性的困惑,包括“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知识”、“教学约束”与“个体约束”、“教学滤镜”与“群体质量”以及“教学动态化”与“教学静态化”。为此,提出了超越历史性“苏格拉底之疑”的方法论基础,包括构建“线上+线下”互补式教学模式,拓宽职业教育课程在线虚拟认知的具身场域;搭建在线课程“教学秩序”,逐步实现从“个体约束”向“自我约束”迁移;创新在线课程“类型化教学方法”,积极组建“学校—网络—家庭”教育协同体;生成常态化的“诊断+改进”运行机制,在教学动态化中把握教学静态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一、逻辑起点与比较教育学研究(一)何谓逻辑起点每一门科学都有特定的理论体系,每一种体系都有各自的逻辑结构。而要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或体系,必须要有一个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逻辑起点,是指该学科结构的起始范畴,是指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这个起点必须具备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解水青  秦惠民  
高职教育宜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现实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人才成长的"中间地带",这是由社会分工自然产生的空白地带,是一个既不属学校也不属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领域。理论上有多种模式可以衔接"中间地带"的人才培养,但综合多方现实条件,最便捷方式是"校企合作"。"中间地带"构成了校企合作的逻辑起点,也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军凤   王世岳   彭韬  
全科教学是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高质量的全科教师由综合性大学培养。通过对芬兰八所综合性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芬兰教师教育旨在培养融教师、研究者和社会人角色于一身的“整全教育者”,发展教师汇教学素养、科学素养和公民素养于一体的复合型素养。这呼应了通过教育达到“完整人格发展”的“教化”育人理念。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整合了跨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和通识教育。跨学科教学旨在跨越学科边界以整合多维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旨在拓展心智边界发展认知、思维和视野;通识教育旨在突破自我的边界以唤起丰沛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科学研究和通识教育打通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壁垒,三者交互联动培养具有复合型素养的“整全教育者”。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笔者在文(1)中指出,学科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还存在着某些基础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名称,体系和内容的三个疑难。本文试图就“内容”疑难中的学科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一点探讨,从而为探索“疑难”的解决途径作一点尝试。 1 某门科学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该门科学的理论表述(其实也就是理论形成)体系的起点或“第一个概念”——一门科学正是由其理论体系表述出来的。理论表述过程一般地在形式上表现为把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逐渐具体化,即不断由作为起点的概念定义内涵更多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各个逻辑中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逻辑起点推导到逻辑终点,就意味着理论体系的完成,也就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因此,对于要建构的科学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认同是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逻辑起点。这是由民族认同的主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同一性、民族认同的客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共通性、民族认同的目的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目的的一致性、民族认同的依据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依据的等同性所决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