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8)
2023(10468)
2022(8455)
2021(7772)
2020(6620)
2019(14405)
2018(14328)
2017(26843)
2016(14375)
2015(15915)
2014(15398)
2013(14788)
2012(13380)
2011(11593)
2010(11817)
2009(11414)
2008(11491)
2007(10669)
2006(9366)
2005(8585)
作者
(39497)
(33267)
(32950)
(30881)
(21096)
(15496)
(14776)
(12755)
(12450)
(11926)
(11105)
(11083)
(10844)
(10527)
(10188)
(9895)
(9838)
(9644)
(9511)
(9296)
(8141)
(8132)
(7906)
(7635)
(7535)
(7442)
(7235)
(7115)
(6850)
(6436)
学科
(78794)
(75200)
企业(75200)
管理(64727)
(58863)
经济(58781)
业经(26859)
(23500)
方法(22406)
(21225)
技术(19532)
(18820)
财务(18798)
财务管理(18786)
企业财务(17784)
(16033)
农业(15593)
中国(15191)
数学(14371)
数学方法(14255)
(14241)
理论(14194)
(13956)
(13571)
技术管理(13478)
(12509)
经营(12366)
企业经济(12297)
体制(11185)
人事(10410)
机构
学院(202526)
大学(194357)
管理(85464)
(84511)
经济(82918)
理学(72706)
理学院(72062)
管理学(71258)
管理学院(70862)
研究(61215)
中国(50776)
(41340)
(40668)
科学(35033)
(33724)
(33165)
财经(31806)
(29918)
(28799)
中心(28326)
业大(27881)
研究所(26548)
农业(26411)
(25729)
商学(25155)
北京(25108)
商学院(24933)
经济学(23948)
财经大学(23081)
技术(22512)
基金
项目(128927)
科学(104338)
研究(98647)
基金(93448)
(79845)
国家(79035)
科学基金(70638)
社会(64107)
社会科(60725)
社会科学(60711)
(53639)
基金项目(49487)
自然(44364)
教育(44346)
自然科(43475)
自然科学(43463)
自然科学基金(42807)
(42443)
编号(39560)
资助(35890)
(34295)
(34067)
成果(31038)
创新(30802)
重点(28381)
(28329)
(27759)
课题(27587)
(27017)
国家社会(26177)
期刊
(102467)
经济(102467)
研究(59392)
中国(45547)
管理(40712)
(37466)
(32667)
科学(26387)
学报(25693)
农业(22265)
教育(22088)
技术(21474)
大学(20653)
业经(20204)
学学(19637)
(19250)
金融(19250)
财经(16465)
经济研究(15641)
(14940)
(14387)
技术经济(13056)
问题(12350)
财会(11947)
科技(11658)
现代(11198)
商业(10789)
会计(10369)
经济管理(9964)
世界(9814)
共检索到31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效东  
如何优化人力资本激励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关注2006-2015年实施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通过对比核心员工持股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试图回答这两种激励机制谁才是企业创新激励效应的主体。研究发现:核心员工持股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员工持股的创新激励效应显著高于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相较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持股通过缩小核心员工与高管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降低了高管人员与核心员工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上述研究不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张利庠  
企业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张发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核心员工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本文利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逐年倾向得分匹配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创新企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提高创新产出,其提高创新产出主要体现为提高了创新质量,而不是提高了创新数量。当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省份的创新意识强度越浓、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度越弱、所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越高,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创新产出的提高作用就越强;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授予对象的范围适度时,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才能提高创新产出;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会提高创新效率、增加员工的稳定性、提高研发人员占比、提高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降低非高管层面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创新产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渝萍  
以制度方式体现国企高管人员的市场价值,体现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达到经济学上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构建薪酬激励机制。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基薪的确定,包括经营风险、经营难度及责任等基本要素,即考虑到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的边际产出差别,同时也注意到兼顾公平,论述了合理的绩效年薪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建安  胡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对来自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指责和压力,国内外许多企业的高管人员采取了减薪的措施。论文对企业高管人员减薪的方式、动因、效应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类和理论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利军  卢俊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分析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化的概念入手,对国内外人力资本化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理论分析和搜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高管人员人力资本化的模型,最后阐述了推进我国企业高管人员人力资本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文东  
本文从个人因素和企业制度因素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套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专家绝对评分法的人事风险评估方法,最后给出了分析人事风险水平的单项指标、风险水平折线图和人事风险四分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芮常红  黄攸立  施骥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攸关企业发展命运。现阶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素质结构中的主导因素表现在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洞察力、创造力、综合管理能力等6个方面。通过3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对被调查对象职业素质的整体水平作出了基本判断。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霞  罗党论  王碧彤  
文章以1997—2016年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以发明专利为主的实质性创新和以非发明专利为主的策略性创新的经济后果,以及政府和市场对两种创新的识别能力。研究发现:(1)专利能够为IPO公司带来更多的税收优惠,但是政府无法识别不同专利类型之间的价值差异。(2)市场认可IPO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可以有效识别不同类型专利之间的价值差异;发明专利越多的公司,IPO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越高,而其他类型专利对公司的IPO市场表现没有贡献。结果表明,在识别专利价值和激励上市公司专利产出上,市场优于政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冠  何明祥  
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缺乏吸引力与激励性,是导致人才流失,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企业量身订做一套公平合理并且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股票期权在民营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性薪酬体系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提出了一套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具体设计方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记友   杨忠   汪涛   丁琨  
由领军企业主导构建创新链,有益于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过往研究缺乏从领军企业视角探讨创新链的结构特征及协同机制。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华为公司为案例对象,探究这一问题。结果表明:(1)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各个阶段间具有关联交互关系,链中主体间的关系包括共生、竞争和合作,表现出多阶段关联交互和多主体共生竞合的结构特征。(2)领军企业采用由正式合同和技术标准组成的集中控制机制,以及由成就分享、知识披露、投资锁定和合作经营组成的定向激励机制,促进链中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两类机制具有二元性特征。本文对创新链的结构与协同机制研究产生贡献,为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构建提供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琨  
本文提出中国企业高管人员应当重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深刻认识监督的意义、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依法治企和依法经营;理论创新与管理创新以及注重细节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童卫华  
本文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假设前提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为什么乐意接受明显偏低的显性报酬(包括年薪、股权收入等)而不选择“另谋高就”的经济原因。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权收益来获得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国有企业这种控制权收益激励模式不仅不能达到有效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而且会导致高管人员利用其实际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阻碍经理人市场的建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细雄  万迪昉  淦未宇  
本文从可转债视角分析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在分析将可转债用于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转债视角的高管人员激励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对授予企业高管人员的可转偾条款进行合理设计,即保证管理者行使转换期权后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分享强度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封闭区间,就能够有效规避其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可转债激励契约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并与纯权益激励契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可转债激励契约中回售和赎回条款是实现管理者对企业价值增长分享激励与保障性收益两者之间均衡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