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6)
- 2023(9981)
- 2022(8315)
- 2021(7559)
- 2020(5958)
- 2019(13630)
- 2018(13420)
- 2017(25077)
- 2016(13037)
- 2015(14917)
- 2014(14844)
- 2013(15070)
- 2012(14755)
- 2011(13987)
- 2010(14032)
- 2009(13024)
- 2008(12686)
- 2007(11184)
- 2006(10482)
- 2005(10010)
- 学科
- 济(85686)
- 经济(85618)
- 管理(32046)
- 业(29306)
- 中国(26189)
- 方法(25345)
- 地方(24221)
- 数学(22615)
- 数学方法(22539)
- 企(20363)
- 企业(20363)
- 农(18613)
- 业经(16181)
- 地方经济(15542)
- 贸(15242)
- 贸易(15227)
- 易(14724)
- 学(13490)
- 发(13024)
- 融(12949)
- 金融(12949)
- 农业(12762)
- 银(12517)
- 银行(12509)
- 环境(12417)
- 制(12369)
- 行(12361)
- 财(11460)
- 发展(9678)
- 展(9652)
- 机构
- 大学(201233)
- 学院(200481)
- 济(104704)
- 经济(103065)
- 研究(83490)
- 管理(70568)
- 中国(65201)
- 理学(58804)
- 理学院(58053)
- 管理学(57453)
- 管理学院(57061)
- 科学(45089)
- 京(44563)
- 财(43992)
- 所(42479)
- 研究所(38097)
- 中心(35422)
- 经济学(34893)
- 财经(34313)
- 经(31309)
- 经济学院(31135)
- 北京(29951)
- 农(29818)
- 江(29755)
- 院(29521)
- 范(27522)
- 师范(27314)
- 科学院(25977)
- 财经大学(25296)
- 州(23705)
- 基金
- 项目(122918)
- 科学(98022)
- 研究(93376)
- 基金(90724)
- 家(78514)
- 国家(77900)
- 科学基金(65792)
- 社会(64035)
- 社会科(60978)
- 社会科学(60968)
- 基金项目(46289)
- 省(44829)
- 教育(40926)
- 划(38274)
- 资助(37699)
- 自然(37536)
- 自然科(36652)
- 自然科学(36643)
- 自然科学基金(36019)
- 编号(35225)
- 发(33979)
- 成果(29348)
- 部(28837)
- 发展(28697)
- 重点(28279)
- 展(28253)
- 国家社会(28251)
- 中国(27046)
- 课题(25962)
- 教育部(25168)
- 期刊
- 济(128229)
- 经济(128229)
- 研究(73001)
- 中国(46198)
- 财(30766)
- 管理(29674)
- 农(29216)
- 科学(27356)
- 学报(26160)
- 融(23885)
- 金融(23885)
- 经济研究(22569)
- 大学(20635)
- 农业(20414)
- 教育(19978)
- 学学(19278)
- 财经(18552)
- 业经(18152)
- 技术(17652)
- 问题(16778)
- 经(16335)
- 贸(15503)
- 世界(15025)
- 国际(14577)
- 技术经济(12175)
- 业(11511)
- 经济问题(10580)
- 统计(10177)
- 经济管理(9682)
- 商业(9375)
共检索到334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树标
根据《中国2010远景规划》,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会越来越大,谁将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足够的能源,便成为国内外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金中夏
现在经济增速正在缓中趋稳,但不少人心里有点没底。其实,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一度达到12%以上,那也有问题,主要是由大量的进出口顺差多拉动了几个百分点,比潜在增长率高了不少。现在增长速度回落,我们不需慌张。如果现在的潜在增长率是8%,那实际增长率略高于7%是正常的。现在一些调控措施的力度比我们想象的大,比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洪明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思考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经济 全球化 中国 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聂亮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书瀚
近读留日博士张宏武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原文为日文,由日本溪水社2003年9月出版)一书,实感本书颇具特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有关我国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江飞涛 王宏伟 巩书心
2011—2030年期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关键转折时期,将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工业方面,未来10年,中国将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将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此引领未来工业的发展;将采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和升级传统工业,中国传统工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全面升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将加快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国区际产业转移将提速,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加快。
关键词:
工业经济 预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APEC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参加的唯一的、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亚太,尤其是2001年的APEC领导人会议将在中国上海举行,所以APEC对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 1991年加入APEC以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与APEC的各项活动,并为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加快APEC的合作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及其与APEC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述,旨在进一步阐明中国的发展需要APEC,APE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剑平
2013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2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第三季度经济出现一系列好转,中国已慢慢开始从过去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的"单轮驱动",转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模式。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够平稳增长,不仅要继续去库存化,还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诸建芳
2013年4月1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一季度出口增长虚高,全年将维持在12%~13%的水平。全年投资维持在22%的增速,投资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将有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政策面临一定压力。预期全年经济增速为7.8%。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崇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石建勋 王盼盼
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更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体现,显示了我国对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事业高度负责、勇于担当的态度,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商共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诚意和能力。亚投行正式成立将多方面惠及世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邸晶鑫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走出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新成就。未来十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发展环境 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毅夫
全球经济陷入疲软"新常态",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即使外部环境不好,内部反周期刺激的空间很大,中国经济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扩大内需仍应以投资为主,解决消费比重过低的办法在于改善一次分配,而不能过度强调二次分配。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体,人民币终有一天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但目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会扰乱中国金融秩序,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必须是创造有利环境,保持内部相对稳定,再维持20年或更长时间的快速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凤起
2005年12月10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杂志联合主办了"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研讨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2005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中国经济金融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辟专栏分2期刊出这些专家的演讲,以供读者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