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3)
- 2023(14832)
- 2022(12635)
- 2021(11679)
- 2020(9663)
- 2019(21885)
- 2018(21392)
- 2017(40594)
- 2016(22233)
- 2015(25201)
- 2014(25105)
- 2013(24824)
- 2012(23403)
- 2011(21259)
- 2010(21597)
- 2009(20272)
- 2008(20329)
- 2007(18592)
- 2006(16481)
- 2005(14860)
- 学科
- 济(94395)
- 经济(94221)
- 管理(62272)
- 业(59280)
- 企(47395)
- 企业(47395)
- 方法(36941)
- 财(32719)
- 中国(30466)
- 数学(30446)
- 数学方法(30116)
- 农(29637)
- 地方(25836)
- 业经(22892)
- 学(20097)
- 制(19938)
- 农业(19420)
- 贸(17351)
- 贸易(17338)
- 易(16735)
- 务(16363)
- 财务(16322)
- 银(16301)
- 财务管理(16258)
- 银行(16254)
- 理论(16041)
- 和(16008)
- 行(15550)
- 企业财务(15396)
- 融(15337)
- 机构
- 学院(318080)
- 大学(314695)
- 济(127955)
- 经济(125051)
- 研究(114450)
- 管理(113699)
- 理学(96070)
- 理学院(94882)
- 管理学(93129)
- 管理学院(92543)
- 中国(87308)
- 科学(71760)
- 京(68150)
- 财(66611)
- 所(60429)
- 农(59738)
- 研究所(54201)
- 中心(52266)
- 江(51738)
- 财经(48552)
- 业大(48153)
- 农业(46920)
- 范(43794)
- 经(43645)
- 北京(43483)
- 师范(43291)
- 州(40840)
- 院(40833)
- 经济学(39051)
- 省(38359)
- 基金
- 项目(202461)
- 科学(156759)
- 研究(149398)
- 基金(142128)
- 家(124381)
- 国家(123233)
- 科学基金(103257)
- 社会(93601)
- 社会科(87602)
- 社会科学(87574)
- 省(82005)
- 基金项目(74279)
- 教育(69158)
- 划(68590)
- 自然(64836)
- 自然科(63265)
- 自然科学(63243)
- 编号(62738)
- 自然科学基金(62093)
- 资助(58424)
- 成果(52590)
- 发(48842)
- 重点(46639)
- 课题(44814)
- 部(43904)
- 创(42034)
- 创新(39201)
- 科研(38852)
- 发展(38810)
- 性(38452)
- 期刊
- 济(154350)
- 经济(154350)
- 研究(98828)
- 中国(72241)
- 农(56634)
- 财(55882)
- 学报(53082)
- 科学(47173)
- 管理(41893)
- 教育(39899)
- 大学(39540)
- 农业(38316)
- 学学(37122)
- 融(31670)
- 金融(31670)
- 技术(27253)
- 业经(26760)
- 经济研究(25161)
- 财经(24472)
- 经(21093)
- 问题(19981)
- 业(19896)
- 版(16696)
- 贸(16173)
- 图书(15521)
- 技术经济(15326)
- 商业(15046)
- 科技(14127)
- 世界(14104)
- 理论(14051)
共检索到50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满红 王艳荣
谁决定了财政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呢?目前在国内两个针峰相对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一个是中国学者的观点——“国家分配论”,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成为了财政产生的本质原因;一个是舶来品——“市场缺陷论”,市场缺陷决定了财政的存在。前者有一定道理,后者是断章取义。作者以社会分工为出发点,试图就这个命题寻找一个新的分析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牛富荣 崔满红
财政功能的演进与深化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本文遵循逻辑演进的研究方法,按照"人的需要——社会分工——政府——财政——财政功能"的分析路径,揭示了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社会分工为轴线的财政功能演进与深化的逻辑,认为财政是以人的需要为原动力,推动社会分工的深化,促进政府内部分工的必然结果。人的需要的时代变迁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决定了财政功能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定位,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归集了现代财政理财限政、公平分配、资源配置功能的逻辑与内涵。从财政最基本属性出发的研究具有探索学科创新和重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的需要 社会分工 政府功能 财政功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云飞
一、社会分工对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绩效提高的促进作用1.公共部门内部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是公共部门之间职责权限划分的重要依据。公共部门内部的分工,即各级政府以及同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当亚·斯密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文哲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支出结构失衡既过度干预了市场、分散了财力,也影响了财政自身职能的实现。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财政支农必须实现转型,即实现财政支农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政府包办向多方参与、注重财力支持向注重政策支持的转变。财政支农转型的实施路径应是把握农村、农业的发展规律,把握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把握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及力度。
关键词:
财政 支农资金 转型 市场调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天舒
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财政收支政策的走向和调节力度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结构和报酬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认为,应针对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领域,选择财政政策介入的着力点和有效形式,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灵活运用财政激励约束手段和科学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合理配置财政资源,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财政收支结构 政策设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晓敏 樊小钢
财政职能的结构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分工钟晓敏,樊小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方面内容。但这样的概括是以国家整个组织系统为前提的,而在任何一个由多级财政组成的财政体制中,财政的配置、分配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善民
新《预算法》首次明确提出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清理财政专户也由此成为国家规范预算资金管理、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的突破口。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财政专户背后的利益关系以及清理过程中各方的博弈收益和演化过程,并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治理路径。
关键词:
财政专户 清理 博弈论 治理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咏梅
当前,"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已经勾画出湖北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的框架。文章就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促进湖北发展战略转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战略转型 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骁 李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包括观念、举措、制度等在内的中国财政实践都将在未来发生深刻变化,必然要求中国财政学科能提供更多有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本文分析了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系统梳理和全面反思了中国财政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知识体系形成视角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范式转换以构建中国财政学科理论基础体系;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提出要坚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知识创造逻辑,采取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等综合研究方法以构建中国财政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从知识生产过程视角提出应着眼财政实践和财政学科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决定财政学科知识生产相关要素的积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加强财政学科人才培养并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学术活动体系和开放性的学术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否,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我国社会安定和小康社会、现代化强国的实现。目前,我国的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国家建设 财政改革 路径设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邓秋云
非税收入是当前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笔者认为,研究我国非税收入,必须考虑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应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李成威
大国财政是国家发展"新战略"、国际环境"新平庸"和大国治理"新思维"背景下的财政新理念。这个理念蕴含了和平崛起、全球风险治理和一盘棋整体观等元素。大国财政是在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地位、责任和权利的重要保障。一个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取决于大国财政的实力。大国财政要内外兼修,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要在全球化过程中主动作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治理全球风险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翠莲
一、阳光财政的内涵所谓阳光财政,从狭义上说就是财政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广义上来讲,阳光财政不仅包括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更包括财政决策、财政监督等内容,涉及整个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社会契约理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众是委托人,政府是受托人。公众将公共管理任务委托给政府,政府有义务履行公众所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有义务将责任的履行情况告知公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李成威
1.以风险观念和柔性思维为基础,力求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大国财政应有作用。观念是指导人类行为最深层的、也是最容易固化的因素。全球化过程中的大国崛起总是要求人们观念的革新,而改变观念是提升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树立新观念,充分认识"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是防范与化解公共风险的理论前提。这种新思维、新观念对指导全球化过程中的公共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